A-A+

参考封面秀|前进的道路

2025-02-18 最新 评论 阅读

 

参考消息网8月16日报道美国《时代》周刊发表8月30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题为《前进的道路》,全文摘编如下:

今年以来我们接连遭受重创,复原力是贯穿本期报道的主题。本期报道还与世界经济论坛合作推出系列文章,聚焦在当前这一变革时刻抓住机会的群体。

更醒目亚洲

□美国《时代》周刊主编爱德华·费尔森塔尔

在本刊创始人(即亨利·卢斯——本网注)提出著名的“美国世纪”80年后,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写道,早在众人预料之中的“亚洲世纪”势头渐猛。这一变革基本是由中国推动的。中国让数以亿计的民众脱离贫困,在采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技术方面异军突起。但正如施瓦布指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面临所有国家都会面临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危机,化解危机需要有重大意义的全球合作。

更公平税收

□澳大利亚前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

每年,跨国企业从经营地转移到低企业税、甚至零企业税地区的利润高达约1.38万亿美元。尽管这种行为很大程度上并不违法,但也并不正确。

降低税率能鼓励创新和投资。但复杂的法律外加过时的全球规则意味着,交税实际上变成了大型跨国企业的自选项,它们把资金转而花在律师和会计师身上。

由此造成了巨大损失,不仅是对国家预算而言。最危险的是,这使得众人感到不公正和愤懑,这种情绪刺激了右翼民粹主义,动摇了自由民主的基础。

论及助长民众对政府的猜忌、让民众认定正义和法治只是用来保护有钱有势的人,没有什么能比富有的企业和个人拒绝按照合理份额交税更加有效。新冠疫情赫然凸显了富者和贫者之间的差距。数以百万计的人手头拮据,另一些人则身价飙升。

税收是在国家和公民之间重建社会信任、重订社会契约的杠杆之一。我们税收体系的目标不只是为政府服务提供资金,还要重新分配财富和收入,从而缩小贫富差距,确保社会福利的安全网能够托举所有人。

更绿色城市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西娅拉·纽金特

萨迪克汗5月成功连任伦敦市长,当时伦敦经历了近5个月的封锁后开始迫不及待地重新开放。就像世界上的其他大城市一样,过去18个月不仅给伦敦造成沉重的直接损失,而且充分暴露了大城市生活长期存在的问题。

萨迪克汗计划利用从新冠疫情中复苏的机会来打造“更加绿色、公平的伦敦”:一方面是为苦于求职的伦敦人创造就业岗位,改善贫困地区的环境;另一方面是为实现首都在2030年净零排放目标而采取的气候行动,要将二者结合起来。

截至目前,他的头号政策是2019年4月设立的“超低排放区”,即要求驾驶高污染汽车(主要是2005年前生产的汽油车和2015年前生产的柴油车)的伦敦市民缴纳约17美元才能进入市中心。

除了设立“超低排放区”,萨迪克汗在第一任期内还将受到保护的自行车专用道扩大5倍,并且购买了成百上千辆电动公交车和数十辆氢动力公交车。他的目标是在2037年前实现伦敦公交车全部零排放。

更便捷办公

□印度塔塔父子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哲(纳塔拉詹·钱德拉塞卡兰)

现在,我们开始思考疫情后生活的种种可能性,要着眼于能借势推动的积极变化。

我们看到一种混合办公模式正在兴起,能让人们在三个地点办公:家中、办公室,还有某个第三地,比如靠近住所的卫星办公室。这种新办公方式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向更多人敞开就业机会。雇用女性以及身在农村甚至其他国家的人变得更加容易,她们或是因为通勤距离,或是因为照管家庭而难以从事全职工作。

在印度,文化和社会结构使得女性很难外出工作,这是种可悲的浪费。女性参与劳动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缺少安全可靠的交通方式前往办公地点。理想情况下,未来的工作会集中数字联系和面对面交流的长处。这是一段征程,有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但如果我们深思熟虑后自我调整,就能造福环境、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回应众人需求。

我们不应错失这次机会。我们要像走出此前瘟疫的人们那样,吸纳刚刚经历的痛苦和摧残,找到更美好、更公平、更智慧的道路继续前行。

更普惠经济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校长妮玛特·沙菲克

我的《应尽之责:新社会契约》一书是谈论世界要摆脱涓滴经济,迈向普惠经济。原有模式是,尽可能放任经济发展,即使财富聚集在顶层也没关系,因为最终都会涓涓滴落,就算没有滴落我们也会补偿输家。当然现在我们明白了,财富没有滴落,也没有什么补偿。我所说的社会契约关乎预分配,提前向所有人,特别是贫困弱势群体投入,由此发展的是更具生产力的经济。

但是,当前全球化和国际主义遭到抨击恰恰是因为民众感到自己所在国家的社会契约没能发挥作用。

新冠大流行将改变政治。我想民众会对政府有更多期待,他们会看到特定群体的遭遇尤为不幸,看到大流行如何加剧之前就已经存在的贫富差距。但我想这需要一定时间。回顾2008年的金融危机,会发现民粹主义的强烈反弹几年后才显现出来。所以,现在说会有什么政治后果还有点早。但我百分百确定政治会从此不同。

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我们都要想一想需要互相承担什么责任,从家中如何分担家务,到如何共同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任。所以,我们无论作为个人还是公民,还有我们选出的政治人物,都应尽到这样的责任。这会是一个前行的方向,我们已经在朝这个方向迈进。

更智能未来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

多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工厂。但如果还认为中国都是血汗工厂,现在是时候转变观念了。中国经济曾受到疫情短暂冲击,但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领先世界,助推了经济复苏。中国的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2014年超过美国。在学术领域,无论是人工智能论文发表数量还是引用数量,最近都已赶超美国。商业应用也在蓬勃发展:新一波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交融席卷众多领域,集软件、硬件和机器人于一身。

全社会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我相信,人工智能是在全球范围内驱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擎,会让世界各地都数字化和自动化。而中国正率先引领这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这一切会走向何方?我预想,终有一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会接管大多数产品的制造、设计、递送、甚至营销,可能将成本降至仅比材料成本略高一点。

这些愿景变成主流现实还要多年时间。但中国正在奠定基础,不仅要将自己确立为规模生产的龙头,还要成为智能生产的龙头。

美国《时代》周刊8月30日(提前出版)一期封面

来源:参考消息网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