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少年毛泽东》伟人的童年轶事

2025-02-18 观点 评论 阅读

  《少年毛泽东》第一次将毛泽东的形象以动画的形式搬上了大银幕;影片讲述的是少年毛泽东在韶山冲生活的一段经历。影片中的少年毛泽东聪敏好学,既是小伙伴心目中有勇有谋的孩子王,也是父亲、私塾先生和乡亲们眼中不服管教的“异类”。他善良勇敢、向往自由,对自己,对未来有着与众不同的想法。影片最后,毛泽东勇敢地选择走出韶山冲,走向了广阔天地。

  《少年毛泽东》以动画的形式去展现一代伟人的童年轶事,这个叫石三伢子的阳光少年,虽然父亲一直严加管教希望他成为一个单纯的种田人,但他却时时刻刻想要让自己和大鸟一样冲出深远的乡村飞向更远的世界。历史上毛泽东出生于一个富农家庭。父亲毛贻昌克勤克俭,精明能干,且很善于经营,慢慢地积攒了一点钱,逐步还清了债务,并赎回了从父亲手里典当出去的田产,农业开始兴旺发达起来。他自耕有15亩田地,每年收成有60担谷,除去全家5口人用去35担以外,尚有25担的剩余。于是将之用作押进田产,取利息钱,还兼做贩运谷子和牲口的生意。后来他得到妻子文七妹娘家的贷款帮助,便成批购进谷子,并雇请帮工,扩大加工,并运往湘潭等地销售。后来他还贩卖耕牛,渐渐地他手头的钱多了起来,于1904年买进堂弟毛菊生的7亩水田,生活可算相当富裕了。不久,他的资本已增加到两三千元。毛贻昌在银田寺的“长庆和”米店有股份,并与“祥顺和”、“彭厚锡堂”等店铺经常有商务往来。为了贷币的流通方便,还自家印了名为“毛义顺堂”的纸票周转。当时“吉春堂”是湘乡大坪坳一家设有药材、肉食等几个门店的大商号,其主人为文七妹之兄文玉端的岳家,姓赵。毛贻昌为与“吉春堂”结盟,还包办了儿子泽覃与赵家幼女先桂之婚姻。“毛义顺堂”纸票也与“吉春堂”的纸票流通。周转起来。毛从两岁多开始直至1902年春进南岸私塾读书,一直是寄养在外婆文氏家,幼年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外祖家所住之唐家圫。唐家圫附近有奇穴名滴水洞。

  毛的母亲文七妹,是一位性情温和、勤劳善良、品德高尚的女性。她一生默默操持家务,抚养儿女,待人接物,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灾荒年月,常背着丈夫送米给逃荒的穷人。在韶山冲,长时间流传着她乐善好施、周济穷人的故事。她是个虔诚的佛教徒,每天烧香拜佛,把“积德行善”、“因果报应”一类的信念灌输给孩子。毛9岁时和母亲认真地讨论过用什么办法让父亲也信佛的问题。15岁那年,母亲病了,他还专程到过南岳进香许愿。

  影片创作团队表示,这部影片的美术创作建立在严格考证的基础上,影片中诸多动画场景,均源于真实的韶山实景,毛泽东故居、韶山冲田间、南岸学堂等场景都通过史料考证、实地采风,以三维动画形式还原于影片之中;包括服装、道具等元素也是在找到“考古”依据上再发挥的。毛泽东的出生地韶山冲,冲是韶山一带的方言,指的是山区的平地。滴水洞周围是海拔四百多米的山峰,林木苍郁,翠竹挺拔,环境清幽,风景秀丽。夏日凉爽宜人,环境清幽,是良好的避暑之所。进滴水洞,左边的山叫龙头山,传说是昔日巨龙盘踞的地方。山上绿荫掩映,松竹滴翠,山嘴石崖上有一“龙口”泉水源源流出,终年不断。右边的山叫“虎歇坪”,山上辟有一小坪,坪中建有“虎歇亭”,传说昔时曾有老虎在此休息。毛的祖父墓就葬在这座山上。1930年湘省军阀何键曾派兵前往掘坟,由于当地群众掩护,得以保存完整。现已修复,对游人开放。虎歇坪上有一尊高达20米的青色岩石,岩石大小两块紧密相连,作搂抱状,岩石底下有一股清泉,无论天怎么干旱,终年流水不竭。传说是观音化身,称作“观音岩”。

  滴水洞四周山奇石怪,泉水淙淙,拥有“八仙吹箫”、“观音抱子”及将军岩、丞相印等自然景观。唯有一羊肠小道进洞,是处树木葱茏,松竹掩映,三百年以上的银杏、古樟、红豆树、鱼鳞木等珍奇树种达20余种。仲春三月,20多个品种的杜鹃花璨然点缀于漫山遍野,颇为壮观。滴水洞下有韶山水库,1959年6月毛回韶山时曾到此游泳,并称赞这里的风景说:“将来我退休了,希望回来在这里盖个茅屋养老。”后,华国锋在此地建滴水洞宾馆。1976年8月,毛于重病中,忽欲回乡。湖南省委已经通知前往安排,不久毛逝世,未能成行。

  毛从小聪颖过人,寄居外婆家,在舅父开的蒙馆“旁听”,都能背得出一些课文,还能脱手写字,深得八舅文玉钦的欢心。1902年,8岁的毛回到韶山,最先就读于南岸私塾,启蒙老师邹春培,课读《三字经》、《论语》、《孟子》等。1904年,毛转入关公桥私塾读书,塾师毛润生。1905年又转至桥头湾私塾,塾师周少希。在这一时期,他一方面继续攻读四书、五经;一方面开始致力于书法。初学欧阳询,后改学钱南国,成年以后兼采各家书法之长,尤得力于怀素的狂草,终于笔走龙蛇,自成一家。1906年秋,毛转井湾里私塾,拜堂兄毛宇居为师,攻读《春秋左传》。1906年,毛因与父亲发生冲突,辍学两年多,在家务农。1909年,他克服父亲的阻扰,到乌龟井和东茅塘两处私塾,先后拜毛简臣、毛麓钟为师。总起来,毛在韶山读了七处私塾,先后上了六年学,所读的主要是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在停学在家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一边劳动,一边坚持自学,从而大大开阔了眼界。(欢迎分享老歌、电影[email protected])

标签:韶山   毛泽东   私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