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论与历史唯物主义--兼评《斯大林模式今天怎样影响我们》
模式论与历史唯物主义
——兼评《斯大林模式今天怎样影响我们》
迎春
一,《模式论》
“模式”是西方社会学常用的概念。最近,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就发表了《中国模式不是美国的答案》;有关模式的论调,流行于西方的报刊,如法国《回声报》 9月6日 的文章说:“受新加坡的启示而形成的中国模式----”等等。可见,有关模式的理论值得认真分析。
模式,就是模型、样式。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模式: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们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第800页)所谓的“斯大林模式”,就是斯大林按照自己的设想,设计出的社会主义“样式”,毛泽东等人可以按照这种样式复制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炎黄春秋》今年第8期,发表了何伟的《斯大林模式今天怎样影响我们》(以下简称《模式》),文章说:“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也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实际内容是斯大林所创建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这里所说的斯大林模式,就是斯大林的意识决定苏联社会的存在的意思。
人们能够按照主观意志设计社会模式吗?世界上存在斯大林主观设计的社会主义模式吗?人们能够按照主观意志任意复制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当然不能!
从原苏联的经济制度形成的历史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不是斯大林主观意志的产物,斯大林只是按照客观存在的规律,推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剥夺了大资产阶级的财产,形成了国营经济。而对农业的大规模地社会主义改造,一直到1929年夏季才开始;而且,当时改造小农经济的基本形式是集体农庄,而不是国营农场,也不是农业公社,更不是消灭商品经济的共产主义。如果斯大林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设计社会模式,为什么不设计消灭商品经济的共产主义社会呢?为什么不设计用国营农场的形式改造小农呢?为什么要以集体农庄作为改造农业的主要形式呢?这是何伟之类的历史唯心主义者无法回答和说明的问题。
何伟在《模式》中说什么:“恩格斯认为:在没有社会主义实践的情况下,谈未来社会主义的特征,必然会堕入‘空想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征只能‘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 在这里,何伟似乎是赞成历史唯物主义。但是,当论及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建设了实际的社会主义以后,他又用所谓的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观点,否定这种实践,说这种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社会主义,因而“斯大林创建的社会主义制度,只是斯大林的一种探索,不能称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不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
这里先不论何伟所谓的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是否符合实际,仅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看,他又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历史唯心主义者了。这种同一篇文章中,先说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没有社会主义实践的情况下,不能确定社会主义的特征,但是,在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以后,他又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言论,否定这种社会是社会主义,这种前后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耳光的理论,也敢公开发表,而且振振有词,真不知道人们对此有何感想!
何伟并没有到此为止,他在《模式》中还说:“我们国家是一个意识形态主宰的国家,观念决定着行动。没有观念的转变就不会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在经济发展上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你看,这里何伟竟公开说:“观念决定着行动。”这和他一再强调的历史唯物主义完全是对立的。在何伟那里,一会儿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会儿又公开说“观念决定着行动。”到底他主张的是历史唯心主义还是历史唯物主义?
再以我国的农业集体化为例,看看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关于农业集体化,这是马克思主义早就论述过的问题,毛泽东在1943年就有《论合作社》的讲话,但是,当没有作为当时改造农业的中心任务;全国解放初期,一段时间还是以土地改革作为中心任务。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农民转移到城市,从事工业生产,对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工业化发展的要求,这时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提上了日程。
1953年,陈云在全国粮食会议上的讲话说:“鉴于粮食供应紧张的状况,必须采取征购的办法。如果继续采取自由购买的办法,我看中央人民政府就要天天做‘叫花子’,天天过‘年三 十’ -------我现在是挑着一担‘炸药’,前面是‘黑色炸药’,后面是‘黄色炸药’。如果搞不到粮食,整个市场就要波动;如果采取征购的办法,农民又可能反对。”(《陈云文选》1949—1956 第207页)1954年,他在《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几点说明》中指出:“农业增产有三个办法:开荒,修水利,合作化。这些办法都要采用,但见效最快的,在目前,还是合作化。”“搞合作化,根据以往的经验,平均产量可以提高百分之十五到三 十” 等(《陈云文选》1949—1956 第237、238页)。从以上陈云所说的情况表明,毛泽东1955年所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正是科学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更不是要复制“斯大林模式”。这一事例表明,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从初级农业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再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发展过程,都充分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你要搞人民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集体经济,生产力就立即遭到破坏,经济生活就会给你点颜色看看。只有退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制度,生产就立即恢复、发展。可见,人们不能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更不可能按照主观意识任意建立某种社会“模式”。
模式论是以历史唯心主义作为哲学基础的,而历史唯心主义哲学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因此,模式论也是错误的。现在这种错误的“模式论”在我国十分流行,是到了彻底批判这种错误理论的时候了!
如果说模式论的错误,从反面证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那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关系是社会基础,是划分社会形态标准的理论,则从正面证明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历史唯物主义不仅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且用生产关系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客观标准,使重复率能够应用到社会学。
马克思详尽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指出雇佣劳动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这样就把资本主义与其他社会形态科学地区分开来。马克思从商品经济的现象不同,把小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做出科学的区分:商品——货币——商品与货币——商品(劳动力也成为商品)——货币’两个不同的运动形态,把两种经济的性质区分开来:前者是小商品经济,后者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可见,劳动力商品买卖,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标志。
以劳动力商品为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不管它的上层建筑是总统制,还是议会制,都是维护雇佣劳动经济制度的暴力机器;从社会意识看,在这种社会中,拜金主义占统治地位,自由、平等是流行的口号:它的内容就是工人有出卖劳动力的自由,工人可以自由地选择“老板”,我国的“精英”美其名曰“双向选择”;有批评总统的自由;有迁徙的自由等各种自由;在商品、货币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唯独不能反对雇佣劳动制度,否则“强力部门”就会暴力镇压,舆论就会谴责,就会被戴上“恐怖分子”的帽子等。
何伟《模式》一文中说:“但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它的内容是什么,人们还是说不清楚的,并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这纯粹是谎言。他还引用恩格斯的话,说“ 社会主义的特征只能‘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才有‘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马克思、恩格斯正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说明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是没有经历过社会主义,但是,他们从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事实中,看到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以及与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冲突,预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当然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马克思、恩格斯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区别,就在于空想主义者是凭人们的主观想象,主观“设计”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而马克思、恩格斯则是在详尽地研究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事实,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与生产力发展变化,科学地预见未来新社会的基本特征,怎么能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相提并论呢?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首先就是消灭私有制,就是消灭雇佣劳动经济制度,废除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的现象;在公有制的条件下,整个社会的经济就像一个资本家的工厂,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当然是按照计划进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劳动者所得到的是扣除上交社会的剩余部分等。何伟凭什么说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一个‘科学社会主义’的设想。”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新社会特征的预见,人们可以看奚兆永的《科学社会主义岂容否定》一文,这里就不重复。
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一个共同点首先就是消灭劳动力作为商品买卖的事实,工人与生产资料直接结合,工人没有被解雇的威胁、没有失业的现象,这就是与资本主义对立的新社会。这个事实也说明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叫做“雇佣劳动制度”是符合实际的,是科学的。而新社会的根本特征,就是消灭雇佣劳动这种最后的私有制。何伟却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股份制的分析,得出结论:“他们又通过股份制指出了一条由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的路线图。”这是纯粹的谎言。不管资本主义的形式怎样变化,由个人私有、股份制到国家占有,只要实行劳动力买卖,仍然是资本主义经济。何伟引用了那么多马克思、恩格斯的话,但是,连马克思主义关于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都没有搞清楚,不知道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雇佣劳动制度,说明他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根本不懂马克思主义,但是,他却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大量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招摇撞骗,这大概也算是所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分支吧!
何伟不仅混淆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容和形式,而且把社会主义的性质与其失败成功混淆。他在《模式》中说:“斯大林创建的社会主义制度,只是斯大林的一种探索,不能称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目前世界上已没有一个完整的斯大林模式,表明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已经尘埃落定。”社会主义是指一种社会的性质,与这种社会取得的成功与失败是两回事。按照何伟的逻辑,成功是社会主义,失败就不是社会主义,那么在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曾经取得过工业化、农业集体化、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伟大胜利等等,这一段时期是应该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在战胜封建社会过程中,也有过复辟的事实,那么能够说封建复辟时,资本主义就不是资本主义了?社会主义的性质,是由它的内在矛盾决定的,而它的成功与失败,还要取决于国际、国内阶级的力量对比等,两者不是一回事。何伟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混淆视听,攻击社会主义,像这样的“精英”将会“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啊!
何伟接着又说“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把本国人民害苦了,所以当叶利钦站在坦克上振臂一呼,苏维埃联盟立即垮台,社会主义阵营立即瓦解。一个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人们80多年的国家,就没有人勇敢地站出来为捍卫苏维埃而进行顽强战斗,表明这一制度已失去人心,这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何伟忘记了,这些是斯大林逝世以后,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上台,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篡夺了共产党的领导权,确实是“把本国人民害苦了”,所以没有人站出来捍卫这种假的“苏维埃”,怎么能归咎于斯大林呢?怎么能归咎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呢?
《模式》一文的第三节,标题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从以上的分析表明何伟是拿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招牌,贩卖资本主义的社会学,不仅内容浅薄,而且逻辑混乱。这里不过是拿《模式》一文当靶子,揭露模式论的错误与宣传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