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张维迎的“企业家创造价值”(上)》
《评张维迎的“企业家创造价值”(上)》
(一)
这句话是张维迎教授讲的。人民网2006年4月6日发表了张教授的《高薪养廉基础脆弱,政府缩权是反腐之本》。其中谈到:“在我们国家的改革过程中,企业家创造建造的活动与政府官员的寻租行为常常是混在一起的,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发表的否定企业家群体的言论会引起社会上的共鸣。”
我在《一评张维迎的“理性思考”》中,曾说过以后来谈这个问题。现在,先来谈“企业家创造价值”。这个问题很大、很深。不过,许多大道理,其实就寓于简单的事物中。
张教授常用两人社会来说明他的理论,我也仿效之。
假设有两个人:一个是工人,一个是企业家。他们各办了一个工厂,不用说,企业家的资金设备都比工人的多得多,但是企业家就自己,下面没有工人。当然,这是假设,没有工人,企业家怎么生产?是的,道理就在这里。企业家虽然善于经营,但是不会干活,他自己生产不出产品来。没有生产出产品,就没有创造出任何价值。这个道理,张教授应该很清楚。而工人虽然不长于经营,但是他能生产出产品,除了收回原材料和机具消磨的费用成本外,还挣得了供家养口的钱。显然,工人生产出了价值。这里面,属于成本的那部分,是原来已有的价值,不是新创造的;用来供家养口的钱,就全是工人自己创造的了(严格地说,也还算不得全是新创造的价值,这不多说了,总之是工人自己劳动产生的)。
这个假设的例子说明了:没有企业家,工人能够独立创造出价值(包括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来,而没有工人,企业家就不可能创造不出价值。不仅创造不出新的价值,而且原有的资本价值,也由于设备的不断陈旧和企业家同样要供家养口而日益耗费。
例子是假设的,但道理是不可否认的。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在创造价值。
(二)
张维迎教授说话了(当然,这也是假设):“我不反对你举的例子。但是,如果工人到企业家这里来做工,那么,工人就会多挣工资,企业家也能赚到钱,这才是我说的‘企业家创造价值’。我介绍你去读我发表在1995年第一期《改革》杂志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从现代企业理论看国有企业改革》。那里一开始我讲了:‘ 对其要素拥有产权的个人之所以自愿走在一起组成企业 ,是由于共同协作可以创造一种比‘单干’更高的总生产率,从而增加每个人的收益。”
如果张教授真的这么说,我要为他的这一点进步而高兴,现在他认为是“工人与企业家共同创造价值”,而不是“企业家创造价值”,至于他的那篇文章,我要谈到的,但现在忙不过来,莫急。
我也认为企业家能和工人一道创造价值,问题是企业家创造的价值决不象张教授想的那么多,可以索取全部剩余价值,就是说,不能工人只是领工资,把全部利润都归企业家。
现在还是假设只有工人和企业家两个人,不过这次是“共同协作”办一个工厂,工人生产产品,企业家买原材料、卖产品。这样一来,工人生产的产品肯定要多些,创造的价值也多些,产品卖的价格也可能高些。现在,企业家有收入了,但工人的收入不一定增加,相反地还可能减少。因为现在工人增加了两项负担,一是企业家的收入,二是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折旧。企业家虽然有了收入,但在一个工人的企业里,企业家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有多高的收入。这个假设的例子,虽然只是现实中的小手工业生产,但很可以说明事情的真相:企业家的收入,绝大部分来自工人的生产劳动。现实情况是一个企业家管理成百上千上万的工人,事情的真实便很难看出来,必须靠分析。但是,这个事实很清楚,就是企业家的日常收入,总是与他所掌握人力物力成正相关。这个事实说明,企业家的收入,与他个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关系很小,根本决定于企业本身的规模,企业的生产力。
张教授这点讲得并不错:“由于共同协作可以创造一种比‘单干’更高的总生产率,从而增加每个人的收益。”只是,为什么要把增加的收益,都归企业家呢?
还有,那个工人也不是“自愿”和企业家“走在一起组成企业”,他是因为被剥夺了生产资料,才被迫到企业家那里去打工。所以,张教授等“主流经济学家”才那么起劲地要改革国有企业,其要害就是使生产资料与工人相分离。
(三)
“企业家创造价值”,单说问题不很大,企业家,即使是张教授所说的“人力资本家”那一类,也有劳动者的一面,他们参加生产管理劳动,自然也参加价值创造,问题在于张教授主张企业家“索取剩余价值”。张教授出此语,是因为现在不提马克思主义,钟馗不在,小鬼可以胡闹了。要管住这些鬼怪,还得请出钟馗。
人们往往把价值同交换、同货币联系在一起,谈的是交换价值,或价格,但这并不是价值本身。马克思说,价值是“社会劳动的结晶”。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力的情况下,社会生产所耗费在某产品中的平均劳动,这个“社会劳动”或“平均劳动”,用劳动时间来计量。这样,各种产品在作为商品进行交换时,便有了一个统一的比较标准,那就是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平均劳动。这件事情,表面上看不出来,好多经济学家都没有搞清楚,是马克思通过分析研究发现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可以编出许多理论来欺骗劳动者。他们只从商品交换方面来解释价值,而把劳动这个价值的社会实体隐藏起来。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掩盖价值是劳动创造的事实,掩盖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事实。比如,可以用“企业家是稀缺乏资源”来解释企业家的价值为什么那么高,可以说工资就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还是马克思告诉我们,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是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劳动力的价值是这么回事:要维持工人劳动,那就要让工人活着,为了适应工作要求,工人还得学习,还要让工人供家养口,在工人死去后,要有新的劳动力补充进来为资本家继续工作,所有上述的费用的总和,构成了劳动力的价值,用马克思的话说是:“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来决定的。”表现为价格就是工资。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价值,但它本身不能有价值。如果问一小时劳动的价值是多少,除了回答“一小时劳动的价值就是一小时劳动”,不可能说明什么,这是同义反复,毫无意义。不要小看这个认识,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学的根本的区别。马克思正是由此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劳动的秘密。
马克思指出:“工人出卖的不直接是他的劳动,而是他暂时转让给资本家支配的他的劳动力。”马克思说,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创造的价值与资本家付给劳动者的劳动力的价值是不等量,劳动创造的价值多于劳动力的价值,这个多于的价值部分,就是张教授所说的“剩余价值”。经过马克思分析,问题清楚了,原来张教授所主张的企业家索取的剩余价值,并非企业家创造的价值,其中绝大部分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只有很少很少的一点才是企业家自己的劳动存在。
任何社会都需要剩余劳动,社会和个人因此才获得发展。但有史以来,剩余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都被少数非劳动者占有了,从而垄断了社会和个人的发展(包括这种发展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利益),使他们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去接受并享用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交际方式等等;而广大的劳动者则一直处于贫困和愚昧之中。
价值理论是门大学问,但是,“劳动创造价值”是全部理论的核心,抓住了它,就抓住了要害。
劳动者懂得了“劳动创造价值”便知道自己的权利所在。
领导人懂得、应该说是记起了“劳动创造价值”,便知道该如何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不会再听“企业家创造价值”,“索取剩余价值”这类鬼话。
绝大多数劳动者看不到我写的这些东西,他们很少有机会上网,领导人也看不到,即使看了,人微言轻,私有制企业经济又占了半壁江山,领导人能够和敢于对它们进行改革吗?所以也就是姑且言之,尽点心罢!但也得呐喊,不然就连心都没有,太可悲了。哀莫大于心死。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