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州暴动只坚持了三天?
——你了解咱们的队伍吗?(28)
主 编:崔晓汉
总撰稿:徐焰
顾 问:毛新宇
1927年12月11日凌晨,广州城内突然响起爆竹般的枪声。“夜半枪声连角起,广州工农兵起义。”后来叶剑英写下的这首诗篇,颂扬了那场震惊中外的暴动。为什么这场轰动世界的起义仅三天就遭受失败呢?突围的起义部队去了哪里?
列强武力干涉,张太雷不幸牺牲
起义当天早上,广州街上到处飘扬起红旗,教导团攻占了公安局作为起义指挥部,几千名工人赤卫队员脖子上扎着红领带,手里拿着刚缴获的枪支兴奋奔走。然而,城内还剩下几个坚固据点未能攻下,帝国主义的武力干涉又形成直接威胁。
旧中国的大城市不仅是反动统治中心,也是帝国主义者易于干涉之地。起义当天上午,停在珠江中的美国、英国军舰就向广州天字码头的工人赤卫队和警卫团开炮,日本海军陆战队还以一个连登陆。在过去国内军阀混战中,西方列强大都坐山观虎斗,却在共产党领导广州起义爆发后只几个小时便直接出面干涉。由于共产党在中国最鲜明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各国相互虽有矛盾,在反共这一点上却迅速达成一致。
英美军舰开炮时,红军的叶剑英副总指挥马上命令教导团炮兵连携带缴获的几门山炮和迫击炮到江边还击,有几颗命中敌舰甲板,美英水兵也有伤亡。可惜当时没有穿甲弹,不能打穿美英军舰。日本海军陆战队登陆后,工人赤卫队和教导团把他们阻拦在长堤一线,不过外国干涉牵制了起义军的力量,也鼓励了国民党军阀迅速反扑。
激战到12月12日,为动员群众参军参战,张太雷在中午主持召开了西瓜园群众大会,在险恶形势下到会者并不多。会后听到大北门附近枪声激烈,他便同共产国际代表德国人纽曼、警卫和司机共四人乘一辆插着红旗的敞篷汽车驶向那里视察。行驶至惠爱西路,突然遇到了一群拿枪穿便衣的人。缺乏经验的警卫和司机还以为是赤卫队员没有防备,这批由工贼组成的反动武装却一声呼啸举起枪射击。张太雷身中三弹倒在车内牺牲,卫士和司机也当场身亡。纽曼参加过德国汉堡巷战有经验,枪响时缩进后座,枪声过后便跳车飞跑脱险。
广州起义时主持军委工作的聂荣臻后来惋惜地回忆:“太雷同志虽然是我们党内有威望的领导者,是一位好同志,但他是书生出身,缺乏军事常识,缺乏领导武装斗争的经验。就以他在十二日中午去西瓜园出席工农兵代表大会这件事来说,对警卫工作没有注意,结果却给敌人冷枪打死了。”身为书生出身的最高领导,在缺乏经验时仍敢于拼杀,表现出战士之勇并在火线牺牲,这种无畏的革命精神是值得后人敬仰的。
张太雷牺牲前没有指定接替人,这也是当时党内缺乏经验所致,起义就此马上失去统一指挥。加上缺乏联络手段,城内的教导团、警卫团和工人赤卫队之间无法协调,这在形势严重时更出现了各自为战、互不通气的状态。
起义没有后备军,仓促组织撤退
12月12日,广州城四面八方都是枪声,反扑的国民党军从多路进攻,重点又是夺取城北制高点观音山。从上午到下午,教导团主力和徐向前等人指挥的赤卫队进行了保卫观音山的激战,以高昂的斗志打退了敌军三个团的几次冲锋。国民党军的援兵却源源不断地赶到,起义军却没有后备兵力可以增援。
这天傍晚,叶挺和聂荣臻在财政厅的天台上观察各处战斗,眼见敌军越来越多,有的还突人城内,起义军再不撤退只有全军覆没。这时恽代英、黄平等领导人和国际代表都说应该撤退,却因事先只想坚守,仓促之间也未研究应撤到哪里,很难有效组织和通知各部行动。聂荣臻只好自己跑到教导团指挥所,命令立即撤退去海陆丰。这个团毕竟是训练良好并有健全通讯系统的正规部队,得到通知后立即通知下属三个营到黄花岗集合。午夜时分,该团千余人陆续集合到黄花岗,许多人因连天战斗过于疲劳,躺在路边就睡着了。13日凌晨,教导团出发向城北的花县转移,在敌军缝隙中突出了包围。
率领赤卫队一部在观音山作战的徐向前,天黑时因队伍被打散而跑到市苏维埃政府请示,却发现已人去楼空。他出来后遇到熟人,才知道撤退消息,于是向东追上了教导团。在城东南指挥作战的叶剑英,半夜才回到苏维埃政府大楼,已经找不到其他领导人。幸好叶剑英是广东人,在市内有许多关系,才能迅速隐蔽起来。叶挺、恽代英、聂荣臻等人在混战中也找到秘密机关,终于脱了险。
突围奔向海陆丰,城市暴动就此止
12月13日,是广州起义的第三天,城内战斗反而变得更残酷。教导团主力撤走后,分散在城内的工人赤卫队因没有建立通讯系统,夜间分散在城里联络不上,至天亮后仍在各街道继续战斗。刚赶来参加起义的黄埔军校教导营,也因不知撤退消息而留在城东沙河。教导团的一个女兵班在前一天夜间因未得到通知,在班长游曦率领下仍坚守在珠江边天字码头附近的街垒里,十几名女兵们被围后激战几小时全部牺牲。各处的工人赤卫队至上午都被打散,黄埔教导营被包围后也奋战到最后。国民党军进城后大肆搜捕屠杀,对抓到的人首先查看脖颈,发现有因扎红领带被汗水渍留下的红印就地枪杀,据事后统计被杀者在5000人以上。
作为起义主力的教导团,在失败时还保存了下来,并奔向了海陆丰根据地。事后转移到香港的聂荣臻和叶剑英曾总结说:“在广州我们搞一个兵变,发动了突然袭击之后,迅速地把起义队伍从城市拉出来,转移到农村去发展游击战争,这样做,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完全正确的。”这个总结说明起义本身应该肯定,错误在于坚守城市转移到农村太晚。
广州起义,是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的三大起义中的最后一次,只经过三天就宣告失利,以血的教训证明了城市暴动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国民党的屠杀,在力量弱小的情况下仍然发动一次次起义,创立了工农革命军和红军。三大起义和国内同期进行的几十次暴动相继失利,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只能像毛泽东指引的那样,到反动力量薄弱的农村逐步积蓄和发展力量,才能最终夺取城市和整个革命战争的胜利。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