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理论(一)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他1942年的著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中提出,经济进步是通过一个创造性毁灭(creative destruction)过程来实现的。熊彼特认为,技术进步背后的驱动力是那些拥有新产品、生产旧产品的新方法或某种其他创新等创意的企业家。
当企业家的企业进入市场时,他对其创新拥有某种程度的垄断力量;确实,正是垄断利润的前景推动企业家进行创新。新企业的进入对消费者是有益的,消费者现在的选择范围更宽了,但是对现存的生产者常常是不利的,他们不得不与新进入者竞争。如果新产品比旧产品好得足够多,现存企业可能被逐出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过程不断地自我重复。企业家的企业变成了现存企业,享受着高利润,直至它的产品被拥有下一代创新的另一个企业家的产品所替代。
—摘自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11版)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