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农民中国

2025-02-19 文摘 评论 阅读

撰写日志前,做个小测试,来往我博客的的网友,本身来自农村的是多少?父辈来自农村的知多少?三代之内有多少?我想,应该答案如我所想。

很多时候,其实中国并不需要那些所谓的权威数据,关心周围圈子与环境,并由此及彼来推理,也能得到想要的答案,毫无疑问,这个号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辨识、剥开表象去探寻实质,我及我所观察,大胆在此判断,中国不但过去是农民中国,在城市化浪潮风起云涌的今日及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段内还必将是农民中国。

农村、农业、农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迈不开的一道坎,这个问题妥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国的现代化有相当的部分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低人力资本所推动,这是不可辩驳的共识,美国《时代》杂志也由此以中国青年农民工为背景做为封面。

说到农民中国,不得不探讨一下农民的眼界问题,社会有个误区,也就是很多人所认为的农民目光“短视”,只注重眼前利益,说句实话,虽然我也出身农村,曾经也以为对农村很熟悉,随着知识、阅历、思想的变化,我发现对农村、农民愈加不能清醒的予以认识,中国之大,农村问题之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的认知储备,地域、环境差别,源远流长宗族力量,民族差异等等,穷极一生也未必能厘清其脉搏,但据我观察,农村、农民有个共同点,由于历史、环境和一些制度性因素,农村、农民很苦也很穷,简而言之,农民穷怕了,经不起折腾,也从心底对未来、对一些运动式帮扶产生本能的抵触、甚至于害怕,农村的求稳心之强,对眼前实在利益的眷恋,又与地域、环境差别,源远流长宗族力量,民族差异等等息息相连。

所谓的眼界短视,实质在于求稳。囿于现实,经济基础决定了农村、农民必然对国家政策连续性的有所怀疑,也相应反映到消极应对我们国家的建设现代化和伟大的民族复兴,这就是我们社会的责任,也是国家的责任。

农村、农民问题是社会问题,说到底可能还是经济问题,反过来由此又演变成为社会问题,其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收入达到一个历史顶峰,又逐步萎缩,进入新世纪可谓是维艰,既是面对经济浪潮全球化措手不及的必然结果,也受到了一些制度性政策的约束,更是国家分配过程当中农民利益代表的缺失表现。

对农村、农民、农业的关注,不应该是施舍性的政策制定,更应该是救赎。

shi

标签:农民   农村   中国   国家   环境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