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蕃怎么读,蕃名字里读什么
“蕃姓/陈蕃·严世蕃/蕃向
蕃 1.fān(一音)。1)通“藩”:篱落;屏障;蕃蔽、蕃篱(今规范作“藩篱”门户和屏障。不作“藩蓠”。不同于“樊篱(对事物之限制)”)。2)同“番”。古时对外族通称。如:蕃客(唐时由大食、波斯等国来华的商客)、蕃夷(外族)、蕃将(古代特指吐蕃人的将领)、蕃岳(古代对诸侯王的代称)、蕃长(唐宋时,在广州外侨聚居区所设之“都蕃长”)。
2.fán(2音)。1)含义:(1)茂盛;滋生;繁殖:蕃茂、蕃育、蕃息、蕃衍。(2)众多。通“繁”。〔宋〕周敦颐《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如:实蕃有徒(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蕃多:同“繁多”。〔西汉〕贾谊《新书·礼》:“则物蕃多。”〔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事言哤杂,部族蕃多。”莫言《蛙》(第62页)写道:“湖中的鱼虾蕃多。”2)姓氏。(1)《郑通志•氏族略》和《山左诗集》均云:“番姓,望出晋昌、赵郡。”(2)《万姓统谱》云:“乜,蕃姓,今秦陇有此姓,乜,他义读作‘nie’。”《乜氏族谱》称:“出自蕃姓,蒙古族后代。”(3)〔〕宋邵思《姓解》(卷一):“丼(今音‘dòng’),(出自)蕃姓也。”(4)北周皇帝宇文泰曾赐有蕃姓,隋文帝时恢复原来汉族姓氏。3)用于人名。陈蕃:东汉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北)人。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的东汉名臣。郑玄注《周礼·地官·大司徒》:“陈蕃,字仲举。蕃,fán,蕃息也。举,有养育义,故仲举。”〔明〕严嵩之子、明嘉靖朝奸贼大臣严世蕃。4)蕃鸟,鸟名。
3.bō。吐蕃。1)古代藏族自称。2)历史上位于青藏高原的王国,由松赞干布到达磨延续两百多年。
4. Pí。1)姓氏。如:东汉有蕃向。〔唐〕李贤注《后汉书·党锢列传》:“蕃,姓也,音皮。”(见《辞海》)。2)地名:蒲蕃。《集韵》:“蒲麋切,音皮。蒲蕃,地名。”《汉书·地理志》:“鲁国蕃。”《注》:“邾国也。”故址位于今山东省邹城市峄山镇纪王城村。
举例:
①上述4音义为《辞海》所载,应肯定。《现汉》只有“fān(一音)”“fán(2音)”“bō”3音,且义项也少,应将《辞海》之“Pí”的音义纳入。上述“蕃”同“藩”同“蕃”,在当今只是非全等异形词,如“蕃篱”,今提倡作“藩篱”;“蕃客”“蕃将”“蕃夷”,今提倡作“番客”“番将”“番夷”。还有,在姓氏、地名、人名上,“蕃”“番”是不通的。提醒的是,蕃姓真凭实据的有两个读音。
②误作“藩蓠”:1.《咬文嚼字》(2005年)公布的《当代汉语出版物中常见的别字》,说:“有的人看字只看外管局,结果不解其意,不错才怪哩!如‘藩篱’用作‘藩蓠’”。2.胡庆胜在《探索与求是》(1996年第6期)电子版,载文《让思想冲破藩蓠──对外开放中的观念性障碍及调整对策》。
③“蕃多”不误:莫彭龄《成语学习手册》,写道:“有人将‘繁多’误用成‘蕃多’,这种混淆不清是不应该的。” 其实,“蕃多”同“繁多”,古今多有用例(见上)。不过,当今提倡收有“繁多”。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