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毛泽东思想的一座丰碑
“红旗渠”——毛泽东思想的一座丰碑
云门禅人
当前中国的右派们为了反毛而抓狂,他们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吐尽了世上的一切污言秽语,用尽了一切卑鄙伎俩,妄图将毛妖魔化。将毛的时代妖魔化。将毛泽东思想妖魔化。他们为了所谓与“世界接轨”,为了所谓“普世价值”,为了卖国求荣,为了将中国彻底资本主义化,为了将中国彻底殖民地化。他们高喊着:“天变不足畏”。真是表现得“气吞万里如虎”啊!
然而,雪灾、地震,资本主义的金融危机,工厂的倒闭,农民工的大量失业和人民的呐喊,一次次给右派们以有力的回击。但是他们是撞到南墙也不回头的。
今天中国大地上的旱灾,已是数月之久,大地龟裂,早春不能下种,人民三月无水洗澡,右派们熟视无睹,只是热衷于表演作秀,热衷于为主子救市,热衷于为主子负责,热衷于为主子鼓信心。每一次,天灾人祸面前,西方的上帝从没有将“福音”,降临给中国人民。右派买办们的谎言、伪善,更加使人民苦难加深。而毛泽东所提倡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有爱”、“无私奉献”一次次闪耀着伟大的光辉。
请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四十年前修造完成的“红旗渠”,今年又重新担起抗大旱的重任。
记者在河南林州采访了解到,林州全市可浇灌的44.9万亩麦田已全部浇灌一遍,其中,利用红旗渠水灌溉的面积达到30万亩。“人造天河”再建抗旱奇功。
目前,红旗渠水仍源源不断地滋润着林州干渴的农田。
林州曾经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花了10年时间,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盘山开凿的大型“引漳入林”灌溉工程,把漳河水从山西引入林县。整个工程劈开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条。被誉为“人造天河”、“当代万里长城”,并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
林州人民自豪地说:“红旗渠精神最主要的内涵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这16个字,是多么的亲切而又恍如隔世啊!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确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中共河南林县县委书记杨贵作为新中国山区建设的标兵列席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杨贵和一些基层代表曾在休息室里,围着毛泽东热烈地交谈。毛泽东一再告诫大家:“要搞好经营管理,要去做艰苦的工作。浮而不深,粗而不细,华而不实,怎么能搞好工作呢?”毛泽东还说:“我们搞合作社,搞水利建设,深翻土地,水、土、肥、密植、科学种田都要搞,有这个艰苦才能换来幸福。”毛泽东的一席话说到了杨贵的心窝里,,杨贵亲耳聆听了毛泽东的指示,更加坚定了他的决心。
1958年11月1日,毛主席的专列开到新乡火车站,杨贵亲和省委和地委的领导同志见了到毛泽东,他的心情很沉重,他还有更焦急的事情要向毛泽东汇报:“林县经过兴修水利,今年的秋粮作物获得了大丰产,可惜不能全部收回来……”
“这是怎么回事儿啊?”毛泽东追问道。
“精壮劳力出来办钢铁,庄稼顾不上收,棉花顾不上摘。群众住在野地里,大便都用棉花擦屁股,眼看着雪白的棉花被糟蹋了。”
毛泽东把目光转向大家:“好不容易修了水渠和水库,长了好庄稼,却没有人收。这怎么能行呢?大炼钢铁不能再上人了,已经上去的留下少数人建设小高炉,其他人马上撤下来!一部分人收庄稼,一部分人搞水利,要知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把农业搞上去,必须大兴水利。”
其实,省委和地委的领导同志也都在为大炼钢铁的事情犯愁,多数人不敢讲真话,怕被扣上“反对大办钢铁”的帽子。毛泽东在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大家解开了“紧箍咒”。杨贵也有了主心骨。座谈会之后,林县数万大炼钢铁的村民愉快地回到了丰产的农田,回到了兴修水利的工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把农业搞上去,必须大兴水利!”那天在专列上,毛主席把这句话重复讲了好几遍。杨贵和林县人好比吃了“定心丸”,心里亮堂堂的。
正是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引漳入林”,一场人定胜天的战斗打响了。
如今红旗渠宛如一座绵延起伏的“水长城”,每年吸引着数百万中外游客。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已经成为中国人民伟大民族精神的象征。
也是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的一座丰碑。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