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潮来袭:马斯克、特朗普改革,目标直指美国百年文官制度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就职美国总统,随即签署行政命令,正式成立政府效率部,英文简写DOGE,网友戏称狗头军师部,也有网友联系明朝历史戏称之为西厂,皇权特许,先斩后奏,总之是一石惊起千层浪。
马斯克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第一把火烧向了首席多元化官员执行委员会,整个部门裁撤,接着第二把火烧向美国国际开发署、美国环保署,第三把火瞄向美国财政部、美国教育部,不过遇到极大阻碍。
马斯克放出豪言壮语:削减2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支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马斯克准备大规模裁撤政府冗余部门,预计要将428个联邦机构最终精简到99个!也就是说,将近百万联邦政府工作人员将会被裁撤掉!
看得我是惊呆了,这哪是裁员啊,这是变法!这活可不好干,自古变法哪有不流血牺牲的!不过今天咱们不讨论这个,咱们把目光看向那些被裁撤掉的美国政府工作人员,看看为美国政府工作的文官集团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又怎么变成了如今非裁不可的样子?
我是青衫弹史,用中国视角看世界问题。
全文共3700字,请耐心阅读,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哦~谢谢!
声明:本文内容引用权威资料与媒体报道,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政党分肥制
随着时代的发展,政治分工愈发细化,秦汉时期上马管军下马治民的时代已然成为过去式,不是说没有这样的人,而是说整个官僚体系想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太难了,成本太高,于是乎大家专精一块,各有分工,文官管行政,武将管军事,文武分家。
武将的晋升好说,非军功不得封侯,军功是最重要的,其次资历,而且想要从事军武行业,身体得好,这一般家庭也养不起,所以大多数的普通人更多的选择走文官官僚体系,这就造成了文官官僚体系庞大而臃肿,来源复杂多样。先秦贵族世袭,秦汉郡县察举,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确定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文官集团的选拔经历了不断完善与变化。
与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根据时代不断发生变化一样,美国的文官制度也同样在不断改变着。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建国时期,那时候的美国仅有东部十三州之地,人口不过400万,治理所需要的官僚并不需要很多,因此在选择上更加侧重于出身,就比如第一任总统华盛顿在官员任用上,多看重名望和门第,强调良好的出身与教养,重要官员大多具有深厚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影响力 ,一般官员的任命则较多受到私人关系的左右,史称绅士政府,而且这些所谓的绅士一旦被授予官职,就像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一样,终身制,然而凭借自己任期积累的名望,子孙后代又可以轻松加入文官体系,颇有种中国古代先秦时期贵族世袭的即视感。
这种绅士政府的模式随着美国两党政治的兴起而被替代,两党轮流执政,新上任的总统要提拔拥戴自己的党派人士,可现在官职就那么多,权力也就那么大,一个萝卜一个坑,咋办呢?简单,拔掉萝卜留下坑,然后把自己人塞进去。
1829年安德鲁·杰克逊就任美国总统,以公职轮换制的名义将大量政府职位分配给支持自己的追随者和党派成员,由此打破了贵族对政府职位的长期垄断,即所谓的政党分肥制。美国总统从两党中诞生,由选民选出,当选政党胜出后,将政府职位作为战利品酬谢恩主,是不是很熟悉?对咯,特朗普当选总统后,通过签署行政命令的方式,马斯克得以就任政府效率部部长,而且这个部门还是新创建的,就是得益于政党分肥制的美国传统。
政党分肥制好处在于总统竞选过程中同一政党人士为了成功后的利益保持团结,更可以追逐权力的普通人加入政党扩大政党规模,另外同一政党内部意见大致相同可以保证总统施政顺畅。
当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朝天子一朝臣,每次总统换届意味着大批官员替换,新上任人员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政府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无法保障,人民对于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与此同时官员抱着干一届捞一届的心态,贪污腐败才是常态,更为严重的是最高层的总统竞选也变成了金钱交易,整个政治生态被金钱污染,政治秩序走向失控。
民众的不满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严重,改革的呼声越发强烈,美国政治高层也知道改革要流血牺牲,总下不了决心,一个人用自己的生命为美国文官集团改革拉开序幕,这个人就是美国第20任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他在1881年因为拒绝了一个求官者而遭遇刺杀,最后伤重不治身亡。
彭德尔顿法
加菲尔德以生命为代价述说着政党分肥制的弊端,改革自然也被提上日程。在加菲尔德去世两年之后的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调整和改革美国文官制度的法律》,因为由参议院彭德尔顿负责起草,所以又被称之为《彭德尔顿法》,这部法律是美国文官制度从政党分肥制向功绩制转变的重要法律依据,正式拉开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序幕。
《彭德尔顿法》确立了文官录用和组织的三项原则,即竞争考试原则、文官地位相对稳定原则、文官政治中立不为党派利益服务原则,我们来详细说说。
首先竞争考试原则,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那咱们中国来打比方,实质上就是更细化专业的科举制,通过公开考试选拔文官,考试项目包括笔试、口试、经历评定、实地操作等,旨在确保选拔出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才进入政府部门。与此同时还要对官员定期考核,根据文官的能力和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 ,激励文官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不就是京察、考成法吗,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这可是太熟了。
所谓文官地位相对稳定原则,就是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非犯大错不能解雇,对文官惩处必须有充足理由。这一规定确保了文官队伍的稳定性,使他们能够专注于工作,而不必担心因政党更替而失去职位。
所谓文官政治中立不为党派利益服务原则,就是说文官可以是某某党派成员,但是不能参加党派性的政治活动,禁止文官参与政治捐款等行为 ,以避免文官受到政党政治的过度影响,保证政府行政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彭德尔顿法》确立了美国现代文官体系,保证了美国政府基层工作人员的稳定性,从历史角度来看,的确为美国后面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持续改革
20世纪初,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浪潮席卷美国,美国社会结构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职能不断扩张,行政事务也越发的繁多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政府掀起了一场建立效率政府的行政改革浪潮。
在1923年的时候,美国正式颁布了《职位分类法》,用来解决政府文官管理中存在的职位混乱、职责不清、待遇不公等问题,对文官从事的工作,按其性质的不同分为五大类:专门技术类,次专门技术类,文书、行政和财务类,保管类,文书机械类。每一类中按工作的难度、重要性以及责任的大小分为不同的职级,用来确定其工资待遇和晋升渠道。这样一来,美国公共人事管理就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整个文官体系从选拔到任用,最后考核晋升都有了一个客观标准。这下子,职责清晰,也不怕人浮于事了,自然一时间大家的干劲满满。
随着时代的发展,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改革法》,再次掀起文官制度改革。这次改革将9000个高级文官职位纳入文官制度管理范围,以前呢是政治任命出任,是市长是总统的权力,现在呢可以通过晋升获得,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文官晋升的天花板,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了。
其次推行功绩工资制,也就是说有了绩效,干得好拿的钱就多,老套路了。当然有了绩效,那么绩效考核就必须细化,所以这次改革也要求各部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注重工作成果和实际贡献,作为晋升、奖励和处分的重要依据。这些我相信在国内公司待过的朋友一定深有感受,老套路了。
时间来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席卷而来,美国政府内部面临着财政赤字危机,时任总统克林顿发起重塑政府改革。哎,还别说,克林顿时期政府改革面临的困境跟今天特朗普政府所面临的困境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克林顿政府的重塑政府改革,目标是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克林顿政府同样采取了裁员的方式,5年内裁掉了25.2万的联邦雇员,裁员比例12%,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联邦雇员重新调整法》,要求联邦政府在1999年以前裁27.29万人,联邦文官雇员不得超过188万。
规定文官雇员188万,可实际上呢?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4年11月,联邦政府文员雇用大概在301万人左右,比之规定将近翻了一倍。这恐怕也是特朗普政府坚决要裁员的原因所在吧。
时至如今,新任总统特朗普再度掀起文官制度改革的浪潮,是非成败,且拭目以待。
终章
纵观美国历史,制度改革贯穿始终,这或许也是美国建国不到250年的国家能够短时间内一跃成为全球霸主的原因所在,制度更新让美国政府始终保持政治活力,可以从容的应对各种危机。
特朗普政府的裁员,看起来声势浩大,削减2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支出,精简数百个联邦机构,裁员百万,实际上纵观美国历史,一点都不吓人,在特朗普之前已经有几任总统干过这样的事了,每次也都是十几二十万文官被裁掉,或许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政治土壤在,美国民众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些。
改革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打打杀杀,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改革需要温水煮青蛙,过刚过烈则会引起反对的利益集团的殊死反扑,最终两败俱伤,改革功败垂成。安抚好被裁人员情绪,以美国的政治生态来看,或许裁员百万,削减2万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支出,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经过历史考量的结论呢?这也说不一定,毕竟,裁员在美国历史上太常见了!
一切犹未可知,未来一切皆有可能,站在大洋彼岸且拭目以待。改革成败与否,美国社会的矛盾已经存在,2万亿联邦政府开支对于美国高达36万亿的债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无非续一口命罢了。
参考资料:
1. 《美国官僚体制:政府机构的行为及其动因》【美国】 詹姆斯·Q·威尔逊
2.《美国文官群体研究》石庆环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