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师群教授的《世界史上最荒唐的一场战争》有感
读了杨师群教授的《世界史上最荒唐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中的清朝将领杨芳,因为迷信,用大粪对抗英军的大炮,而大败。杨师群教授对此这么评价:在中国传统文化对抗西方近代文明的整个过程中,它可谓是最羞辱的一幕。杨师群教授也找到了原因:这不仅是杨芳个人的素质问题,其实更有其深厚的中华文化的背景。
要说到中国传统文化,其代表应该是是儒家思想吧,这点是谁都不能否认的。儒家的经典《论语》上有这么一段话:“子不语:怪、力、乱、神”。说的是孔子从不迷信鬼神。弟子问他鬼神的事,他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迷信思想也是被批评的。杨师群教授您本人是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师从于宋史专家朱瑞熙先生(杨教授的学历和师承参考的百度百科),你不会没有读过这句话吧,那您怎么还能将迷信思想同中国传统文化混为一谈呢,我为听您上课的学生捏了一把汗。
其实杨教授全文中的亮点,就是这四个字“普世价值”,这个“普世价值”是什么内容呢,我也说不上来,不过对于它的出处,倒是略知一二,这也不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西方文化,就以基督教为代表吧),而是去年汶川地震后,南方某个媒体发明的名词。当时全国上下一致帮助灾区,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而这家媒体,发明了“普世价值”,硬是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互帮互助的优良传统,变成了由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形成的所谓的“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由来,连我这个工科毕业(本人是机械制造中专学历)的人都知道,而杨教授,您却把它当成西方文化的代表,我只能为您的老师再捏一把汗了。
怪不得说现在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越来越差,有这种不懂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懂西方文化的杨教授,再好的学生,也会被他教差了,在此我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吧。
杨教授博文原文http://shiqun2007.blog.sohu.com/139636333.html
世界史上最荒唐的一场战争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反侵略的第一战,其中既涌现出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与英勇事迹,也暴露出许多官场腐败的丑闻与民族败类,而最需要反思的应该是从其战事的惨败中透露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缺陷。有关方面的问题,一般喜欢举当时先进人物对西方不甚了解的一些例子,如林则徐认为英兵:“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甚至“一仆不能复起”,所以其舰艇在海上能占点上风,一上陆地便活动不开,所以只要抓住英兵的这一弱点,要战胜英人并非难事等等。其实此类思想主要是中国不太了解西方人的一种误读,并不能反映中国文化的有关缺陷,真正让中国文化丢脸的事例应该是发生在1841年3月广州的那场世界史上最荒唐的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国很快就派出远征军舰队,1840年6月两国进入战争状态。随后侵略军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诸地挑战,攻陷定海,占领香港,烧杀掳掠,气焰嚣张。1841年1月底,道光皇帝发布对英宣战诏书,随后任命宗室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湖南提督杨芳为参赞大臣,赶赴广州指挥攻剿事宜。而此时已在广州的钦差大臣琦善却一味向英军妥协,默认英军对香港的占领。2月,英军进攻虎门,提督关天培殉国,守军溃败,珠江口门户被打开,英军长驱直入。3月初,省城广州已然在英舰炮火的威胁之下,道光一怒之下,下令将琦善革职拿办。3月5日,参赞大臣杨芳抵达广州,成为清军前线的最高指挥官。
杨芳一方面着手部署广州的防务,一方面接手对英交涉。交涉很快失败,英舰对广州周围炮台的进攻日益凶猛。杨芳看到英军炮火威力强大且落弹准确,认为此必为邪教妖术,于是传令当地保甲,遍收民间马桶,尤其是妇女的溺器、秽物,令载于小船,将粪便秽物洒向海面,并在英军开炮之际,要求将马桶、溺器之口对向敌舰,以为如此便可破其炮火之妖术;又在省河上钉筑木排竹筏,同样在上面安放马桶,桶内不但装载粪便,或塞上毒药桐油,以为可以阻挡英舰的前进……结果一败涂地,省河两岸诸军事要地失守,英军兵临城下,杨芳指挥战事才15天时间便只得妥协投降。他不顾清廷禁止与英通商的严令,派官员赴英舰乞求停战,当天签订《停战贸易协定》。当时有诗嘲讽: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杨芳后被朝廷革职议处。
这可谓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大粪之战”,如此荒唐的一幕居然会在这曾经有过“光辉灿烂”历史的中华大地上上演,是否有点不可思议呢?在中国传统文化对抗西方近代文明的整个过程中,它可谓是最羞辱的一幕,然而这是一幕真实的历史闹剧,我们必须直面它的存在。问题是现在有几本写这段历史的小说、评论、剧本、影片……敢于直面描述有关内容的?不要以为这样的愚昧史剧早已过去,可以完全遗忘。历史真的这么容易遗忘吗?历史真的这么应该遗忘吗!为什么我们不能勇敢地面对它?不能努力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呢?
湖南都督杨芳是当时清廷最出色的将领之一,他15岁参军,因战功而不断升迁,年轻时以平定川楚白莲教和河南天理教叛乱而闻名,最大功勋是16年前任陕西提督时,为平定新疆少数民族叛乱,率军狂奔千里将叛首张格尔擒获。杨芳由是获得道光皇帝的重赏,晋封御前侍卫,三等果勇侯,可谓其一生最为荣耀的时刻。1941年的临危受命,杨芳已界71岁高龄,是一位久经沙场的名将,道光皇帝此时委以如此重任,实寄以相当的厚望。然而这位中国的名将在西方的科技面前,却只能设计出如此荒唐的战事策略,其原因何在呢?这不仅是杨芳个人的素质问题,其实更有其深厚的中华文化的背景。
故事似乎很荒唐,大概中外历史中也绝无仅有。然而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乃至就是在今天的社会中,中国人以其传统文化对抗现代文明的许多行为举动,在思维模式上又何其相似乃尔!比如此后的义和团运动,其与西方文化的对抗方式同样极端的荒唐……直到今天的学界,又有许多人以为可用儒家经典中的文化涵义去对抗西方文化的普世价值,自以为找到了“中国特色”的文化宝贝而自我陶醉、洋洋得意,由是掀起一股读经诵典的复古浪潮。我们劝此辈不要高兴得太早,只不过其恶劣的后果还没有很快表现出来而已。要知道有关中国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诸方面的弊端已经相当严重,……一旦这种文化教育的后果突显出来,估计它可能会比“大粪之战”输得更惨!
我们真诚地希望,中华民族能够勇敢地直面历史,能够深刻地反省历史,不仅能经常从历史中吸取有益的教训,更需要建立一个对现实问题能自由讨论的制度环境,可以将许多令人难堪的问题都放到桌面上,光明磊落地进行深入细致的探索,这样我们这个民族才会真正有智慧,人的素质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刊登于12月12日《理财一周报·上海杂志》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