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伟人和他的思想浅见

2025-02-14 学习 评论 阅读

伟人的思想之浅见  

历史上有很多思想家。思想家大多能建立一套自己的思想体系。如老子、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孙武子等,外国的柏拉图、莫西、耶稣、莫罕默德、释加牟尼,马克思,列宁等。他们大多创立了一种思想体系,让人们去信仰。当今世界大体可分为两种思想体系:一种是以神为本源的思想体系;一种是以人为本源的思想体系。  

以神为本源的思想体系如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神宗教。神宗教利用人的幻想来满足人对美好追求的心理需要(信仰),进而调节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她至今在一些人看来仍是不可或缺的“信仰”。可笑的是在当前,共同来源于犹太教的基督教派和伊斯兰教由于同祖的狭隘性,正在激烈争斗。这种争斗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宗教观念差别共同作用的结果。实际上基督文明的进步成分(实证科学)还是靠伊斯兰文明保留下来的。但是,依今天的情况来看,伊斯兰教想对于基督教更加落后。如伊斯兰教对女性的束缚,对其它文化的排斥和固步自封。而基督教的“天(上帝)赋人权”,只是垄断资本掠夺别国民众血汗的借口。  

以人为本源的思想体系,如儒教、现代哲学等。这种思想体系,如果也可以看成一种宗教,则称之为人宗教。人宗教以社会、民族的主权重要性大于个人的“人权”为出发点,而用人对美好人格的向往(信誉)来调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是数千年来志士仁人及聖人所追求的美好社会。这种思想体系,也是以克制个人私欲为出发点的。“克已复礼”以符合社会定则。  

这个社会定则,在儒学家看来是不变的,只要求个人做出私欲的恓牲。全然不考虑社会的责任,即为满足个人私欲(需求)不断扩展的责任,从而不考虑为改变其适应性的改制的问题。对于儒学的“忠、孝、仁、礼、义、和”,若作“忠于人民、国家和忠于信仰、敬老和亲情、博爱、宽容、不偏激及天下为公的社会责任心”来理解,则其合理部分应当继承和发扬广大。但儒学不从劳动出发而唯心的将人群分为“上君子”和“下小人”则毫无根据。按儒家的说法:一般君子“重义”,小人“重利”。那么当今时代全世界都是小人,全世界的国家都是小人国。一切资本家肯定都是小人,劳动人民为了养家糊口去挣点工资也是“小人”了。只有两类人才是“君子”:一是附炎趋势的文人“精英、大家”,如茅于轼、辛子陵、李锐、袁腾飞之流。二是热心于恐怖活动者。直至今日还有人将孔子这一陈腐滥调嗅不可闻的分法奉为至宝。为了调合“君子”和“小人”主观对立的矛盾,精英们又抬出什么:“中庸之道”,在阶级剥削存在的情况下,地主、资本家能中庸一下,少赚一点吗?孔子的“中庸之道”远没有老子的阴阳对立合和更有道理。  

而西方的民主意识(有人称“民主教”),虽然能建立起共和国,但它没有形成一种思想体系。虽然在它那里有着平等、自由、人权、博爱等伦理概念,但这大多是从基督教教义那里借用来的。其本质上仍属于基督教(或天主教)的信仰。而且是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权”大于“主权”的概念对广大劳动者来说是空洞的说教。它没有阐述个人和社会关系的理论基础。一些年轻人却以为是理想的社会。其实在那个社会中,个人意见的表达是极其有限的。从而不断发生经济危机,引发劳工们集会、游行,仍是以集体的意志表达个人的意愿。在西方国家,比方说,人们可以在大街上骂总统,可以选总统,但是,当你去公司上班,去餐馆打工,就不许你投票了,你的一举一动都要听老板的,老板可以随时炒你,让你下岗失业。可见,在真正关系到你的切身重大利益的问题上,就根本不讲民主了。民主是全体人民参加讨论、辩论,关心国家大事。民主精神的实质,不是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协商一致,形成超乎个人利益的一般意志。有些年轻学者不是从社会需求(大集体的意志和长远利益)来思考问题,而只看少数富足国家的表象。而看不到他们的人权就是侵害别国的主权。看不到数百年来那些国家对世界人民的剥削,想走它们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  

现代哲学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新的世界文明的理论基础。它是建立在对人和物、人和人以及人和社会逐多关系的唯物主义(即客观实际的社会劳动)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又是以辩证思维(有主有次的相对性)来考量人和社会关系的,这是以个人好恶为中心的心理所难以接受的。马克思及其后继者创立了这种学说,因为她是以对广大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的现实情况的分析为基础的,所以很易为广大劳动者和先进知识分子所相信,而曾一度建立了自己的社会。马列主义是平凡的劳动者的学说,她的道理实际而明了,很易为广大人民接受。不像有些精英发表一通言之无物、不知所云的谬论后(比如说:“人们上不起学,是因学费太低”的谬论),怕一般人看不懂(因不从人的客观实际逻辑出发,自然看不懂),则标榜自己的理论是高等人的“普世价值”。  

被打倒了的一切剥削阶级,则对现代哲学深恶痛绝。又找不出一种像样的理论来批驳。马克思所立论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以及对剩余价值的剥削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钱人所赚的钱,决不是上帝恩赐的机遇,无非是物化劳动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即劳工生产超出其生存发展社会平均成本的部分)。剩余价值由少数个人所得是不合理的。“有”钱赚的人,无视、漠视甚至鄙视没钱的人是极其可悲和无耻的。  

资产阶级所极力维护和政改的“合理”赚钱的国家制度,不会维护劳工的利益。顶多是做些拉拢和让步。资本家的国家是他们自己的城堡。为了其城堡牢固,用从全世界劳工身上剥削来的血汗钱无賞的发给平民。并以此造成其国民与世界人民对立的“民族主义”。所谓全民的国家的“全民”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全体。有钱你才能参加和实施竞选,而钱是由大财团出的。  

工人阶级要建立自已的政权,必须打破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这就需要革命。“巴黎公社”失败,说明了马克思、列宁所提出的“无主阶级专政”理论的必要性。苏联解体,说明这种革命需要积累经验。在工人阶级控制了政权以后,这种经验积累所依靠的就是毛泽东所提出的“不断革命论”。这种在新条件下的革命比之建立政权更加艰难,更加复杂,更加缺乏经验。这是因为,一.革命的对象更加复杂。在思想领域的资产阶级和封建主义的影响很难用实施操作的办法革除。因为社会主义从旧社会脱胎出来,人们的思想受国内外旧思想的影响是广泛的、深刻的、多数又是十分隐蔽、根深蒂固的。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大多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二. 思想在制度建设中的反映很难革除。说是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但是怎样做?若无立场的引用西方的一些治国理念必然带有掛羊头卖狗肉的特色。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矛盾论》、《实践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建国后的一些理论及其它一些告诫性的政策,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矛盾论”不但是对辩证思维的很好注释。而且他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学说,是无人能及的理论,也是基于事物对立统一的本质事实的。由此,他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走资本主义当权派”这一值得深入探讨的提法。建国之初他担心的是官僚主义和干部的腐败。后来在建立集体所有制的过程中,不断有人说三道四,以救火者自居。提出了“矛盾交叉”论。在社教和文革初期压制群众。重复建党之初和建国之初的一些错误。以为给党进言就是反对本地本单位的领导,也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大小官僚以党的化身自居。这种“遗毒”“余孽”流传至今无人批驳,还扯谈什么评价文革。岂不知这种“遗毒”“余孽”正是毛泽东要不断革除的目标。而有些官僚又不热心维护公有制,所以才有了革命的目标就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说法。这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用矛盾论的理论很容看清的问题,坚持毛泽思想的人会看不清?  

今天有人妄图抬出孔子的价值观(所谓的“国学”)来冲淡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毛泽东个人在仁爱,孝敬,宽容,和蔼,勤俭,克己奉公等儒教价值的观念的继承表帅,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哪像小丑们那样心胸狭窄。仅就宽容来说,在建党初期的土改时,他就主张给地富分地(给生路),每次整风都主张“大部不抓,一个不杀”。反右中,只给茅于轼之流带个右派帽子。毛泽东所批的只是是对国家、人民和他的信仰、目标有害的人。而反右的扩大化完全是官僚主义的结果。  

矛盾论中一分为二、对立统一思想也是对中国道家阴阳学说的一个发展(阴阳在道家眼里只是一个封闭的环,在马列主义者的眼里是不断互相否定的上升和发展)。一些“精英”以为用数千年前孔子就可以压倒毛泽东思想只是痴心妄想。孔子是最厌恶“搞科学研究”和搞文学艺术的人(称之为“小人也”和“雕虫小技”)可在这两个领域里力推孔子的也大有人在。难怪毛泽东最看不中的就是那些受古老文化熏陶又从故纸堆里钻不出不来的的文人,在古代文人中能站在劳苦大众立场写作的有几人。那些“精英”了在那里大唱“国学”,好像“毛泽东思想”反倒成了外国的学问。“国学”更没有中国革命和现代文艺的学问。革命成了敏感字眼。  

一般来说,所谓无产阶级革命,就是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但这不是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无产阶级的革命最终目标就是建立公有制。它不但有着繁难的改善民生、加强国防的经济军事任务,而且有着改造社会机构和人们思想的政治任务。二者缺一,都会使革命的先血付之东流。  

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初步实现公有制后,继续革命的对象是什么?在经济领域,主要是调理生产消费的关系(矛盾)和进行科学技术的革命(包括学习)。在政治领域,则主要是作为无产阶级代表的共产党要不断地革自己的命,以生动地解决统治和被统治的矛盾或说代表不代表的矛盾。这与先进与不先进的矛盾有本质的不同。经济领域的生产消费的矛盾就是发展生产满足需要(包括民生),而发展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发展生产除了扩大(种类和规模)以外主要依靠发展科学技术,而不是靠改制。生产消费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什么“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混浠了两个不同领域(层次)的问题(矛盾)。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主要是不断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什么是社会领域的主要矛盾?自人类有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管和被管、领导和被领导、统治和被统治、官和民的矛盾。真正为人民谋大利的共产党的官和人民大众是没有矛盾的。问题是人都有自私和安于现状的一面,潜移到治理中就会造成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如果当官再以各种理由将公有制私有化就成了“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就不是官僚主义的问题了。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己不断否定自已,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的一个根本原理。政权是由人自身构成的。人的思想必会左右政权(制度)改革的方向。这就看你是代表了谁的利益和方向。历次农民战争的失败,就在于思想意识的陈旧。  

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后,在夺取政权的革命战争中功勋卓著的元勋们,虽然大多有着无私的自我意识,但在革除旧的影响方面大多认为是别人的事,因为他们的一生都是在革别人的命。看不到社会作为一种事物的主要矛盾的转化,而提出了这样或那样的主要矛盾,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这不是一个左中右的路线问题或帮派问题,是一个要不要继续革命的问题。当我们正视一位正确思想的体现者以后,有的人不能把伟人的个人性情与他的正确思想区分开来。甚至是故意混浠,以售私见。以便获得对他本人的更伟大的鉴賞和评价,或者庸俗的仅只为了泄私愤。你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可以看到你的伟大。但你和巨人面对面时就足见你的渺小。对一个人的评价可以三七开,但那往往是评价者对被评者的好恶体现。但对于“毛泽东思想”决不能几几开。对那些基本原理,也不能与时俱进。如同1+1=2不能与时俱进为1+1=3一样。  

任何伟大的人物,作为一个自然人,都存在着人性的弱点,在其主导社会时,往往会犯影响全社会的错误。这些“过失”和他的巨大功绩一样可以彪榜史册,但不能因此否定他的正确思想。否定或淡化了、边缘化了,国民则失去了思想、信仰的继统性,必然引起混乱。从而失去了对真理、对国家、对政府、对共产党的信念。这时对神的信仰,对金钱的信仰,对西方“民主”的信仰就会乘虚而入。这时再用儒家道德的说教,去教化人们的思想为时已晚。树立一种信仰,往往需要数代人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所谓百年树人。而毁掉一种信仰则只需数十年的时间。古代就有“萧规曹随”的说法,日本人历届政府都认为现任反对前任的治国理念,就会使国民失去信仰而胆颤心驚,除非是一个阶级革了另一个阶级的命。何况在一种新的信仰刚刚树立,反对它的人尚未断绝的时候;无产阶级的夺权斗争,必然会伤及被沦为反动统治工具的人;无产阶级接收旧国家机器的顾员,并不会自觉的在思想上与时俱进。一种大的变革,必定会受到利益受损者的极力反对。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了国民党的八百万军队,连同肃匪镇反打死的人不在少数。这些死人的“余孽”能和曾是受苦难折磨的工农一种情感吗?(当然其中也有许多明哲的人)。在当这些人掌有很大的发言空间时,改革即使一时在某些方面取得对社会的有利的进展,终究也必然失败。当领导的真应当“如履薄冰”才是。  

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农业集体化显然是对公有制的一个推进,初期也确实提高了劳动生率。但是,在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受担扰政权变质的影响,也出于对马列主义产生于商品经济的机械认识,一些共产党人急于消灭一切个人的商品交易和个人的自由的生产活动。以宏观的政治理念去干与一些农民的个人生产活动。限制了个体需求的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阻制了社会成员多方面的积极性的发挥(人的多种兴趣的积极性,也是马列主义个中之义)。但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在此,我们不能不强调农业学大寨和四级科研网对后来农业起飞的基础作用,希望精英们不要老是拿“家庭承包”来说事。那得看情况,局部的一个小岗村的事例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况且小岗村的失败已经反驳了“黑白论”。当菜农卖不出菜时,能见“家庭承包”“市场经济”的先进性?而公司加农户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集体化。坐在火车上,行进在广袤的大平原上,看到大块的平地被分割成像门帘一样的种植各异的细长条,这就是农业现代化吗?  

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和大型企业及军工企业必掌握在能代表全民利益的党和国家的手里。每个单位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是绝对正确的。除非你不想接受监督,才要绝对党政分开的一长负责制。同时除非你想个人说了算,才把党委做为摆设和“御用”工具。个人的私心失去监控,必定无限彭涨。那里还去想工人农民和国家的利益。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起因盖因如此。政治设计必须先假定人心是坏的(或说假定党员和书记的觉悟都还不高)。如果全世界每个人的觉悟都很高,还要无产阶级的国家做什么?到那时正如如马、恩所说国家就会自动消亡了。改进对党委成员的监督机緻到了刻不容缓地地步。监委应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而不是同级党委的领导),或只对同级代表大会负责。但不能分化为两个领导性质的党。  

二.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  

坚定的马列主义信念,矢志不渝的为人民服务伟大精神,不怕牺牲锲而不舍的顽强革命意志,将外来经验与本国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多变的战略战争和建设的指导艺术;更最重要一点,以最广大人民利益为最高追求,团结最大多数人民一起奋斗的群众路线;极力维护公有制,不时的向党内的有私心杂念的官僚主义、修正主义进行斗争,进行继续革命,这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  

毛泽东在晚年反强调“三要三不要”。把这一点弄清了,一切都明的了。  

(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1.农民是无产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是革命的主力。  

2. 农村包围城市,建立革命根椐地。这一点有的人用得不错!  

3. 平分土地,给地主富农出路,充分发动群从,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这也继承和发扬了儒家思想。  

4. 保存壮大自已,利用敌人矛盾,集中优势兵力消灭主要敌人和游击战法。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点许多人用得也不错!  

5.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6.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7. 实现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迷信。反对骄傲和盛气凌人。提倡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8.为人民服务。他的人民概念是国旗上四颗星。这当然使个别人大为不满,尤其是汉奸。  

9. 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有计划按比例、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义。这也可能是共产党人的集体结晶。  

10. 在马列主义辩证思维的基础上,著述有关对立统一的《矛盾论》。创造性的提出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理论。在马列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中国文化合理内核,并扬弃了其中糟粕。许多共产党人,常喊“高举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旗帜”,却把“矛盾论”扔在一边,一句不提。所以越“举”越远。一切意图淡化毛泽东思想或污蔑毛泽东人格的人,提不出任何等观的理论可与之抗衡。  

10. 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由矛盾论的思想所引早出来的两类性质的矛盾的思想从来没有矛盾“交叉”的提法。也没有混淆经济和政治两个不同领域的主要矛盾。这是许多分岐的起点。  

11. 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存在着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进行颠覆和侵略的威胁。”  

13. 社会主义条件下继续革命的对象或目标是在思想上的斗私批修和在政治(体)上“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是无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主要分水岭和式金石。  

(二).毛泽东  

毛泽东是集世界伟人和千古聖人于一身的人。毛泽东是建国建军建党功勋卓著的伟人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思想家。毛主席的人格魅力也是无人能比的,他是克已奉公的表帅,他是深燧智慧的结晶。他的一生是儒学忠孝仁厚礼义道德的践行者。他反孔只是反对礼义“道德”的上下之分 和对 君主的卑躬屈节及一切非无产阶的陈旧意识。他的军事思想是对孙子的“兵者,诡道也”的继承和发扬,虽然他早年没有读孙子兵法。国外有人说“不怕解放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就怕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化”。看来也不光国内一小撮害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诗词大气磅礴而又平白简易(反被一些苦涩文人说三道四)。他的文章通顺易懂当为中文的楷模,大约唯有魯迅可比。他说过“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他是妇女解放的大力倡导者。他在建国伊始就大力荡涤了吃、喝、嫖、赌的汅泥浊水。从不为满足私欲而开禁。他发扬了中国的儒教中正确的核心伦理内容。只有他才是所谓的“国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用得着重塑孔子了吗?广大群众怀念他是因为他的仁慈和“为人民服务”!若不是他的仁慈,茅于轼、李锐等右派不会活到现在。他的作为不是心怀私欲的人可以理解的。以小人的心境去看伟人的无私是怎么也看不明白的。只有一些“精英治国”论者,才自认为自已是高人一等的“大人物”。  

毛泽东是世界级的传人。但他同时是中国人,是中国的千年难现的聖人。他虽然离我们去了,但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对他再高的推崇都不为过。宣扬中华文化不去宣扬毛泽东,却去宣扬孔丘,可笑至极。在某一狭小领域有所专攻,就自以为可以和伟人等同评价,甚至污蔑他。真是自不量力。  

毛泽东又曾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有人的七情六欲,性格特色,他不是神他不是完美的上帝(人造的上帝它一天也没完美过)。他也会出错。他的出错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下的人性体现。也表现了一定时期的人和社会的一定局限性。  

这些错误都表现为具体实施操作上的错误,许多也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的思想、他的目标没有错。有以下三点值得思考:  

1. 反右之前是对党整风,反对党内官僚主义。反右斗争的扩大化,不能说和党内的官僚主义无关。对坏人和好人的估计是不能在事先估计出来的。没有一个专项标准,以致下面按上边定的比例去寻找。这当然不是他一个人的错。从当前冒出来的一些老右派的言论看,反右派是完全正确的,只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有些错定的人。官僚主义者认为,反对他个人的错误,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  

2. 五八年全民大办钢铁。社会的进步在于社会的分工,全民大办必然引起混乱,也无效力。砸锅炼铁,人心惶惶。丰年不收,欠年无着,苏修逼“债”,仓库无粮。五九年留临怀有心事火上浇油,至本应反左,反而反右(为保留彭大反不得接班人,谁知后来也不争气)。因此,六零、六一年的饥荒撇不开国内外的人为因素。但决不是像现代反动派说的那样饿死了3000万人,一个县有一万多人饿死得满山遍野才是,造谣者以此攻击毛泽东是信口雌黄。那时最挨饿的是从上到下的党员领导干部!  

3. 文化大革命这种整党的方式,由于宗派的权力观念和唯我独革的观念根深蒂固,学马列不知学矛盾论,最后由于他的过世,天不佑我,所托非人,基本以“失败”告终。对文革评价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恶者见恶愚者见愚了。就不必提受冲击的一帮人了(其中不少有头脑清醒者)。  

关键字:伟人 思想 毛泽东  

标签:思想   毛泽东   社会   矛盾   个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