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城: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导致苏联解体的严重后果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导致苏联解体的严重后果
李振城
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是导致苏联改革失败、苏共失权、苏联解体的主要内因。苏联解体,给苏联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性恶果。
苏联解体,在国际上产生了强烈影响。它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它使原受苏联控制的东欧各国及古巴、蒙古等国家的经济陷于瘫痪或急剧恶化,使原受苏共影响较深的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面临着信誉危机和分裂、瓦解的危机。它使国际资本帝国主义的反动气焰更加嚣张,使许多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受到更加苛刻的掠夺,而且在政治上的独立自主性更难以维护。它使中国至少在一定时期内解除了来自北方的重兵威胁,同时又使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严峻考验,来自西方的资本主义渗透和压力更加深重。与此同时,它促使世界各国坚定的共产党人深思,深入研究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应当汲取的历史教训,进而重新制定面对未来的战略策略方针,并采取切实的对应行动步骤。
苏联解体的直接后果,首先是给原苏联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经济进一步恶化(“经济损失比苏德战争年代大4倍”(1994年5月24日《俄罗斯真理报》。),国债加重,综合国力和多数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失去了超级大国地位,日益受到西方资本帝国主义束缚和牵制;民族纠纷和内乱加剧,各种社会政治集团的斗争更加激烈;社会两极分化,人们对前途失望,社会凝聚力严重减退,人才大量外流,各种犯罪活动数倍地增加,真正成了“投机倒把、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
一、激进改制致使经济严重滑坡、社会动乱、人民怨声载道。
俄罗斯、乌克兰等独立后都实行了激进改制政策。截止1995年5月,俄罗斯工业企业已有70%实行非国有化,48.4%实行私有化(其中关键部门被外国公司和犯罪集团所操纵),价格全部放开,实行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转轨;政治上实行多元化、多党制,实际上是官僚金融商业垄断资本家的统治(参见附录(二十一):《谁在统治俄罗斯》。)。
改制4年多以来,俄罗斯生产持续下降,导致财政金融货币严重危机。从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和基本投资三项指标来看,1992年分别下降19%、18%、45%;1993年分别下降12%、16.5%、16%;1994年分别下降17%、20.9%、27%。俄罗斯的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只相当于1991年的50%左右,生产性投资只相当于1990年30%以下,到1993年底固定资产损耗已达56%。企业三角债已由1992年底的3.5万亿卢布猛增至1994年底的90万亿卢布,4500家企业处于停工状态。农业状况更差,1995年粮食产量约6000万吨,比1994年减产25%,而1994年已经比1993年减产20%;1994.年牛、猪、羊产量分别比1990年下降24%、36%、40%。1995年农业生产规模只相当于1986~1990年平均水平的40%左右。大、中城市的消费品约一半靠进口。1994年底外债总额达1200亿美元,外汇储备只有32.46亿美元,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4%,而1993年是9.4%。1992~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353%、896%、294%。卢布汇率暴跌,同美元的比价已由1985年的1:1.67、1991年的90:1跌到1994年4月间的5000:1。1994年外国投入俄国企业的资金只有10亿美元,而俄国居民存入外国的资金达200~300亿美元,平均每月有20亿美元外流。国民经济总体实力已经下降40%以上。据专家估计,俄国经济要恢复到1991年前的水平,至少需要15年时间。
连年的严重经济危机,除极少数人暴富外,绝大多数人已由小康之家跌入贫穷之列,俄罗斯居民的实际收入,1994年同1991年相比至少平均下降50%。199l~1996年间,俄物价上涨6168倍,当初存入银行够买一辆小汽车的钱,如今只够坐3~4次公共汽车;当初一个面包0.13卢布,如今2000~3000卢布;若对当初的银行存款金额实行补偿,那就要用去当今俄罗斯的好几年国民生产总值。由于物价飞涨,居民的消费量已大大下降。1993年同1991年相比,人均消费肉及肉制品下降17公斤,奶及奶制品下降102公斤,植物油下降3.3公斤,即分别下降28%、29.4%、42.4%。1987年苏联职工月平均货币工资收入为200.5卢布,约合334.83美元,用于饮食的花费只占其中的28.3%(参见附录(十八):《苏联解体前后居民收支对比》。),而1994年俄国职工月平均工资只有80美元,用于饮食的花费占其中的80%左右。
由于科研经费锐减,科研人员的工资收入只相当于经济部门的60%。因此一些尖端科研资料和人才以相当于西方1/10的价格被西方国家购买,从而导致严重的科技危机(参见附录(二十二):《俄罗斯正处于“科学的冬天”》。)。
在解体前的苏联无失业者,而到1994年仅俄罗斯失业人数已达600万人,占有劳动能力人口的6%以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达2500万人,占全俄人口的17%。两极分化极为严重,最高收入者同最低收入者的差距已由过去的两三倍扩大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参见附录(十六)、(十七):《俄罗斯的两极世界》、《俄罗斯贫富分化严重》。)。与此相伴生的是犯罪率直线上升,乞丐、酒鬼、妓女随处可见(参见附录(二十):《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市民生活现状》。)。俄罗斯人平均预期寿命已由1990年的64岁下降到1994年的58.2岁。黑社会组织团伙已将黑手伸进俄联邦议会之中。
苏联解体后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原加盟共和国的经济状况并不比俄罗斯好多少,甚至更糟(参见附录(十九):《苏联解体殃及全苏》。)。乌克兰国内生产总值1991~1993年间年均下降13%,而1994年工业产值下降28%,农业产值下降17%,国民收入下降26.3%;仅1993年物价就上涨103倍,通货膨胀率高达1126%,虽然职工月工资增长18倍,可是只能购买最低消费的40%以下的消费品。绝大多数居民生活处于贫困或赤贫状态。白俄罗斯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分别比上一年下降30%和36%左右,1992~1993年间物价上涨3000倍,白俄卢布同俄卢布的比价由1993年底的461:100贬为1994年9月的1751.3:l00,职工的实际收入平均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下滑。再如原加盟共和国摩尔多瓦,1994年职工月工资只有27美元,比独立前的苏联下降十几倍;原加盟共和国爱沙尼亚的居民消费已降至1935年前的水平。
剧变后的东欧各国亦遭受生产下降、多数居民贫困化的劫难。如保加利亚,4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40%,工业产值下降50%,农业产值下降35%(农产品1992~1994年间下降55%),出口下降50%,居民收入平均下降57%;85%的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阿尔巴尼亚民主党于1990年执政后,对阿劳动党领导人进行镇压,对原地主、业主和政治犯采取特殊优待政策,将耕地、企业归还1945年前的地主和业主,对劳动人民实行反攻倒算。近几年两极分化极为严重,富者已拥有数百万美元财产,而普通职工月工资还不到10美元,失业者高达劳动力的50%。人均月收入只有26美元,而赤贫线(月收入14美元,仅够买35个1.6公斤的主食面包)以下的占人口总数的20%以上。有4万人靠卖血为生。《匈牙利民族报》说:“投机倒把、黑市贸易、卖淫和犯罪是剧变的伴随物。”由于西方资本输入较多,波兰、匈牙利的经济经过大滑坡后现已开始复苏,然而代价是沉重的。波兰失业者高达300多万人,33%以上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现仍有外债422亿美元。匈牙利财政赤字已由1990年的10亿福林增至1993年的3500亿福林,外债高达320亿美元,人均外债2600美元(参见附录(二十四):《引进外资中存在的弊端》。)。据国际儿童基金会报告,东欧剧变以来,生活水平下降到贫困线以下者高达7500万人,犯罪案件和杀人案件增加39倍。
苏联解体后的一些原加盟共和国内部及彼此之间的民族矛盾冲突依然十分激烈,分裂仍在继续。格鲁吉亚内战不止,原属格鲁吉亚自治区的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闹独立,自成国家。俄联邦的车臣自治共和国闹独立,内战不断,俄联邦政府派军队镇压,仍未能根本解决问题,而且使俄联邦政府、议会、军队内部发生尖锐的政见分歧。俄罗斯同乌克兰之间在瓜分黑海舰队、克里米亚归属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执。大俄罗斯沙文主义仍然令人生畏。俄罗斯正在设法对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进行政治渗透和军事控制。但昔日作为超级大国的苏军那种威风已经大大减退了(参见附录(二十三):《俄罗斯军队:昔日雄风今何在》。)。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不仅趁机插手东欧,实施北约东扩东欧计划,而且正在同俄罗斯争夺对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势力范围。因此,这些地区仍难以过上安稳的日子。
激进民主派的倒行逆施,使劳动人民吃尽了苦头,引起广大失落阶层的强烈不满。他们对资产阶级民主已经感到厌倦,对资本主义的幻想彻底破灭了,越来越多的人们怀念剧变和解体前的社会主义时代。他们尽管对过去执政共产党的错误和官僚腐败现象仍不可原谅,而相比较之下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改建或重建后的共产党和左翼联盟身上。这已经成为东欧和原苏联地区下层居民中的主导性社会思潮。
摘自1998年1月出版的李振城专著《苏联兴亡的沉思》第420~425页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