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贵贱,均贫富,华夏历史又新圈?
“我爸是李双江”因为有“红星罩儿去打斗”的与时俱进,注定要比“我爸是李刚”更加刺痛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灵与灵魂。在笔者看来,这种“我爸是”现象的恶化,也必然会超越前段时间纷纷扰扰的“蛋糕论”,给新中国的一甲子之时带来更加强烈和深刻的冲击甚至震荡。因为把“我爸是”和“蛋糕论”一联系起来,就会激活中华历史上一个最古老也最顽强的话题
等贵贱,均贫富。
后者说的就是做蛋糕和分蛋糕——经济基础。前者说的就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政治道德。就前者而言,只要老百姓创造的绝大多数蛋糕被少数人所霸占而老百姓饥寒交迫——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时候,就是社会定要发生剧烈动荡的时候。在这种时候如果再加上高衙内之流的飞扬跋扈,让老百姓对正义的体现彻底绝望,则无论是谁的统治都将走向毁灭。这种情形在中国历史上已经重复了无数次,而差不多每次重复时,老百姓的旗杆上也都大写着这六个字
等贵贱,均贫富。
这种历史周期律本来有望也应该结束于1945年的陕北窑洞。毛主席在和黄炎培讨论的时候,就指出只有实行人民民主,才能避免这种周期律重新上演,毛主席说:
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人民监督政府,其实主要也就是政治经济两个方面。在政治上,除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这个伟大目标外,至少也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或者再不济,那也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能让官富子弟享有为所欲为的环境和条件——换句话说就是无贵贱之分做不到,至少也要做到“等贵贱”。而在经济上,让广大劳动人民完全享有自己的血汗做不到,起码也要让他们的劳动价值在自己身上合理体现——分蛋糕时适当考虑一下蛋糕的创造者,“均贫富”。然而我们目前偏偏在这两方面,又有了一些或古或外的新“特色”
——为证明特权正当,不惜重新抬出孔师爷;
——为证明剥削有理,坚决抛弃剩余价值论。
以封建思想巩固官商特权,用资本理论掠夺劳动成果,绝不等贵贱,绝不均贫富,让小平同志“先富带后富”的设想化泡影。长此以往,可以说不但不能实现毛主席打破历史周期律的伟大理想,反而是积极主动地往古老轮回圈里钻。
前段时间看部分中学历史教材,原先占很大篇幅的农民起义史实特别是口号已经被相当淡化。笔者不禁想,这难道是前事为师以史为鉴的正确态度么?要想走出这种老百姓为“等贵贱均贫富”而不和谐的历史周期律,必须尽早回归毛主席所指的真正实行人民民主的光明大道!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