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马英九:你能否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吗?
请问马先生:你能否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吗?(之一)
从"搁置争议建立互信"谈起
搁置争议、建立互信,这是胡吴确定的路线。
两岸关系经过二十年风雨历程,终于看到发生积极、可喜的变化时机出现了。台湾民众用选票选择了和平,挽救了两岸关系。大陆人民张开那宽大地臂膀,去拥抱对岸同胞,迎接中华民族的新纪元。"一个中国",这甜美的声音重新响彻了长城内外,响彻了大江南北。从喜马拉雅到日月潭,从白山黑水到黄河长江,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胡锦涛和吴伯雄经过协商订下了搁置争议、建立互信的路线。
搁置争议、建立互信,话好说,但作起来有点难,君不见,就是在搁置争议、建立互信的日子里,几只该死的苍蝇发出了嗡嗡叫声,妄图盖过全民族的声音。被台湾同胞抛弃的谢长庭,要拔剑再战;被两岸人民打一进棺材里的政治疆尸陈水扁,披着满身官司的战袍,也要再起东山。而被台湾同胞扶上台的马英九,却把建立两岸交流平台的国民党一脚蹬开,口无遮拦宣称"我不怕戴绿帽子",要当台湾的全民"总统"。他任人唯绿,美其名曰屏弃政党政治,其实他搞起了隐性独裁,一点一滴地放弃了一个中国的理念。更为露骨的是:他竟打着过境的旗号去美国邀功,不惜掀起政治风波。他一边伸手掏大陆的腰包,一边漫无边际的要价,名言名句不绝于口,大有反攻倒算的之势。他的名言有:
一、"不统、不独、不武"
真不知马英九吃了几颗豹子胆,竞敢说出这"不统、不独、不武"挑衅的狂言。
在这里我们要正告马英九先生:我们主张和平解决两岸事端是有前提的,那前提就是要实现和平统一,如果你妄想当台湾国的一国之王,或者中华民国的"总统",把统一大业束之高阁,让国人雾里看花,变成望不到头的下辈子的事,却用你那不合逻辑的三不来对抗武统,纯属一派胡言。
明人不说瞎话,如果离开了统一这个大前提,那"不武"纯粹是痴人说梦!奉劝马英九早死了这份心思。如不信,你把逻辑学翻出来好好看看,免得一出言就犯逻辑错误,让人笑掉大牙!!
二、"不撤走导弹免谈"
说这话的马英九先生真不怕大风嗤了牙。两岸和平统一既是中央政府施出的善意,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夙愿。他却自以为是的把这作为讨价的法码,以撤出导弹为判和的条件!我们不想动武不是怕你,而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如果真要想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解放军有如摧枯拉朽,只须三天就能解决问题。奉劝马英九再别东拉西扯,你不想谈就早说出来,凡是正常的人都知道我们部署的的导弹,是为了祖国的安全你却装聋作哑。说句不客气地话,真正闹心地是你,你装什么?
三、"现在谈统一为时太长,你大陆也没准备好!"
要说他马英九自己没准备好,我们还可接受,因为他的思维仍停留在选前。
正如曾任台湾《中央日报》副总编辑、台湾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台湾著名的电视时事评论员马西屏所言:马英九,"他太‘龟毛'了","要严厉批评他。他依照‘宪法'精神,弄了个‘紧箍咒'戴在自己头上,他不知道,这跟民众的期待落差太大了。"马的父亲也曾说过,"我儿子最大的缺点就是太依法行政,所以守心有余权变不足",意即他根本不懂权变,造成他和民众的期望落差太大,这会对他造成很深的伤害。了解马英九的人都现,你要走出这个框框太难了。今天你却说我们没准备好,看今日的港澳回归后,大陆一国两治们政策,那一条不适用台湾哪!!"搁置争议",绝不是马英九们讨价还价的借口,如果你漫天要价,建立互信如何说起?!
"搁置争议,建立互信",需要善心和耐心。诚然,两岸关系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但问题多多,需要沟通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既有积极面也有消极面,双方从统一的大局出发,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不要加大原有的裂缝。它需要两岸共同维护,在积极面与消极面共存的前提下,要多看积极面、促进积极面的作用,遏制消极面的影响。如果把它占于摆设,甚至想另档搞套,那是不得人心的!
"搁置争议,建立互信",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消极面和积极面都有的情况下,要多看积极面。任国共两党经过多年的摩擦和打交道,都知道了搁置争议、建立互信的必要。这就需要新的思维,需要有坚实的学术基础,需要时间。现在有了对话机制,就应该理性去处理争议,开发共同点,先益后难,才能行稳志远。如果采取你不这么的,我就反制,那还会重蹈覆辙。
请问马英九先生你是中国人吗?你了解中国的历史吗?你可以不统,不独,不武,但你不能否认中国的历史,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马英九一伙且莫夜郎自大,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如果不不顺之而流,必将被涤荡而光。我预言:中华统一,富强兴盛的时代正在到来,不管台北的意愿是什么?谁也阻挡不了历史的车轮。
请问马先生:你能否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吗?(之二)
从"外交休兵论"谈起
(一)"外交休兵"的提出
马团队多次提出外交休兵,7月29日台湾"外交"相关部门发言人陈铭政29日上午表示,"陆委会"主委赖幸媛一早8时30分前往台"外交"相关部门与欧鸿炼会面,就两岸、"外交"议题晤谈一个半小时。欧鸿炼期盼藉由两岸平台,把"外交休兵"的倡议与善意传达给大陆;赖幸媛则说,两岸协商目前是先易后难、先经济再政治,台湾的国际空间议题是下一阶段要推动的协商工作,她很愿意与台"外交"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分享信息。
早在今年5月10日,马英九在出席一项国际学术交流论坛时,首度针对巴纽(即巴布亚新几内亚)外交丑闻事件发表看法。他指出,大陆当前已经拥有171邦交国,远远领先我们的20几国,未来发展务实外交,两岸必须先谈休兵。他说就外交层面而言,将拓展外交与两岸谈判做密切结合,或许可为台湾开创新的空间。
马英九表示,昨天他看先锋论坛报中的一篇文章,谈这次巴纽案所带来看台湾对外的外交关系,看得心里面非常感慨,像"支票簿外交"、"金钱外交"这些字眼,不断地出来,让他心里面感到,"作为一个台湾人,我们在别的方面有这么好的表现,为什么在外交上,却变成许多国家关注、甚至揶揄的对象?"
他强调,新政府520上台后,不但会以开放、松绑的政策方向,激发民间活力,同时也会以弹性务实的方法,有尊严地重返国际组织,他表示,台湾的外交政策,确有重新探讨的7月11日,国民党"立委"蒋孝严在台湾《联合报》发表文章指出,"外交休兵"早在十几廿年前就曾经有人大声疾呼过,只是当时困于台湾情势及两岸关系,也就昙花一现,只沦为一种陈义过高、脱离现实的政治主张和口号而已。
两岸关系在陈水扁执政8年期间,陷入高度紧张,连带"外交"上也竞争激烈,甚至于要透过"金援外交"的方式,确保"邦交"关系,这使得部份国家得以游走两岸,以"讨价还价"的方式,获取双边利益,造成两岸"外交"资源的浪费。
蒋孝严给外交休兵加了个注角,他说:"我必须强调,所谓休兵,是‘休'而不‘息',是‘以静待动'、‘以退为进'"。
(二)外交休兵"休"什么
从马团队的讲语,就是要台湾的"国际空间"。
1、大陆固守原建交国数
蒋孝严认为,对台湾而言,与无邦交国间的强劲实质关系,包括美、日、欧、东南亚等国,才是安全和经济命脉之所系。能维系廿三个邦交国于不坠,应当是可以被民众所接受的数字。
从中华人正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写一百七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就是因为马英九上台了,两岸"外交休兵"了,就不能与这些国家以外的建立正常国际关系了,这样做符合国际惯例吗?如果有些国欲与台方断交,而欲与大陆建交我们就只好说,"对不起,我们正在休兵,请别政变现状。"
最近,台方有人提出:在建交前大陆应当先向台湾当局"通报",并且给予"补偿"。我们要问凭什么要先给你通报?为什么要主动地给予"补偿",拿什么东西"补偿"?说穿了台湾用钱买不到外交,竟想让大陆赔偿。
台方一面要求大陆主张应冻结邦交国数字,不再互挖墙脚、浪费资源。但又想扩大国际空间,公开说"若有第廿四个国家主动寻求与台建交,台不必拒绝其善意,只要不同意其所需索的条件,它就会知难而退。"
2、关于台湾出席APEC会议的人选
今年的APEC将于11月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台湾方面十分希望会有新的"突破",他们最关注的是由谁代表台湾出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过去萧万长曾经代表台湾参加过,这次大陆是否同意让萧万长去?如果萧万长真的去了,那就有"副总统"的身份,台湾在国际上的地位就提升了。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表现出大陆的善意,否则还是"打压"。但是,萧万长现在的身份不符合APEC的规定。
3、台湾领导人的出访
台湾学者提出,过去大陆不让台湾的总统、副总统、行政院长、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出访非邦交国,今后如果能够放宽,就是一种善意的表现。他提出,如果马英九要去中南美洲访问,经过美国,大陆应当让他有比陈水扁更好的礼遇,陈水扁只能经过一些小城市,如果让马英九过境纽约、华盛顿,见到美国高官,那也是大陆的善意。
显然,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要以什么身份,代表什么实体的问题。所谓"放宽",就是要放宽到"国家"、"元首",放宽到承认"主权国家。"这与"国际空间"一样是一个难题,也是当前被搁置的争议之一,同样需要两岸共同协商解决。
4、关于台湾加入世卫组织
有人主张让台湾以"观察员"的名义加入WHO,也有人主张用"中华台北"的名义。其实这些主张都是错误的。
第一,WHO的"组织法"中根本就没有"观察员"的名称,而只有会员和准会员两种。因此,要以"观察员"名义加入WHO的说法根本不能成立。
第二,在WHA(世界卫生大会)的"议事规则"中有这样的规定,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员或者准成员,只有未正式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主权国家、海外领地或有关国际组织,才有资格被邀请作为观察员出席世界卫生大会。目前WHA中只有三个观察员:巴勒斯坦、梵蒂冈、马耳他,都是国家。因此,台湾要用"中华台北"的名义作为观察员也是不可能的。
台湾学者说,香港不是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吗?我说,不对,香港不是观察员,而是正式代表,香港的官员作为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参加WHA。你们如果愿意,我想应当是可以研究的。
WHO前总干事、韩国的李钟郁指出:台湾之所以不能参加是因为"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是‘国家',也就是说世卫组织的成员地位只对国家开放。这是一个重要背景。"
这些都是马团队想得到而又无法得到的。
(三)外交休兵的目的
台湾方面提出"外交休兵"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大陆不"打压"台湾的"国际空间",让台湾享有"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让台湾参加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各种国际组织,大陆不"挖走"台湾的邦交国,"不能表面平等,实质不平等,让台湾的尊严受损"。其实质是"突破"、"提升"、"尊严"、"冲出去",是他们的强烈愿望。
于是世界上一中一台出现了,台湾的"总统"就可名正言顺的脱去了双引号,一枪不发地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报复。再也不用"打落牙齿和血吞,再徐图光复"。
蒋孝严目的是甩掉"凯子外交、金钱外交的魔咒就可以不再如影随形和台湾纠缠不清。"
马英九在致词时指出,台湾自1949年后,在国际外交事务上,屡屡遭到中共打压,拓展国际外交空间时,常会事与愿违,但要打落牙和血吞,徐图光复。
由此,就看清马团队的本质,也就弄清鼓噪外交休兵背后的险恶用心了。这让我们不尤得想起了老蒋退守台湾前抛出的割江而治的主张!为此奉劝马英九不要自欺欺人了,你那套不过是暗独,这点大陆领导人看不出来吗?
马英九还幻想立个"新加坡"。其实马英九脑子有病了,放着香港、澳门不学却狂吠国际空间,不是别有用心又是什么。
请问马先生:你能否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吗?(之三)
一一再谈"外交休兵"
马英九接受《纽约时报》的专访时透露,中国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曾告知台湾谈判代表,"他确信两岸可以找到处理外交竞争的方法,这是胡锦涛首度对台湾所提出的‘外交休兵'有正面响应。"
除此之外,在也听不到关于胡锦涛的"正面响应"了
于是,我们要问马英九你的判断是否出现了问题?
在马团队看来,似乎能否做到"外交休兵"只在大陆当局一念之间,只要大陆同意,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果真如此吗?以本人看来,这绝非是"一念之间"就能做出的决策,换句话说这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台湾学者回述,"过去大陆不让台湾的总统、副总统、行政院长、外交部长、国防部长出访非邦交国,今后如果能够放宽,就是一种善意的表现。他提出,如果马英九要去中南美洲访问,经过美国,大陆应当让他有比陈水扁更好的礼遇,陈水扁只能经过一些小城市,如果让马英九过境纽约、华盛顿,见到美国高官,那也是大陆的善意。显然,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要以什么身份,代表什么实体的问题。所谓"放宽",就是要放宽到"国家"、"元首",放宽到承认"主权国家"。这与"国际空间"一样是一个难题,也是当前被搁置的争议之一,同样需要两岸共同协商解决。"
因为,"外交休兵"是为了赢得"国际空间",说穿了是为了"展现本土化的中华民国",是为了在地球上酿成二个中国的即成事实,让中央政府吞下这苦果。
《反分裂国家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05年3月1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反分裂国家法明确规定: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海峡地区和平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重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
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第七条阐明国家主张通过台湾海峡两岸平等的协商和谈判,实现和平统一。协商和谈判可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台湾海峡两岸可以就下列事项进行协商和谈判:
(一)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
(二)发展两岸关系的规划;
(三)和平统一的步骤和安排;
(四)台湾当局的政治地位;
(五)台湾地区在国际上与其地位相适应的活动空间;
(六)与实现和平统一有关的其他任何问题。
与此同时,中央政府强调如果"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依照前款规定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和组织实施,并及时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而马先生,却要求为台湾松绑,救活台湾经济。当然,中央政府理应相助,但你却开出一个让大陆人民很失望的时间表,我们尽管震耳欲聋的呼唤统一,你却放出"这一代人也看不引统一的狠话"这怎么不让人两眼难见云中月,雾里看花迷朦胧呢!?
近日马团队紧密配合台独派中国台北和中华台北的问题上与组委会闹得不可开交。
香港评论员李家泉对此说:
今年7月16日,我在已发表的《台湾政情观察刍议》一文中,曾谈到最近台湾方面因参加奥委会的中文名称是"中国台北"还是"中华台北"问题,而发生口角之争。但该文幷非专门谈这个问题,故有言而未尽之感,加上这个问题在大陆国台办发表看法以后,仍然争议不已,故拟再补充谈一些看法。
这个问题,其实幷无什么值得争论的必要。尽管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中国大陆作了让步,但笔者仍然认为,两种称呼本质上幷无太大差别。理由如下:第一、两个英文名称都是CHIESETAIPEI,在外国人眼里本来就是没有区别的;第二、无论"中国"也好,"中华"也好,都有一个"中"字,这是最重要的,是同一个"公约数";第三、这里说的"中国台北",幷非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北",而是一种泛指,是中性意思;第四、这里说的"中国",应该是包括两岸在内的"大中国","中华"也应该是指包括两岸在内的"大中华",其实两者是可以通用的;第五、"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台湾方面延用国民党大陆时期的"中华民国",其中都有"中华"两字,说明两者都是指的全中国,也说明两岸本来就是一家。这正是两岸现在和未来接触谈判的基础,也是国民党与民进党的本质区别所在;第六、台湾方面说,"九二共识"就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在这里就不适用了呢!?
李家泉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件事情,之所以在台湾引发出一阵阵的风波,自然是别有原因的。"
他说的原因就是:有些人对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问题,动辄很动感情,激动,冲动,把自己政治上的所有"不顺心",都归罪于中国大陆,什么"打压"呀,"矮化"呀,"羞辱"呀,"穿小鞋"呀,种种。他们把矛盾指向中国大陆,争"出头天",争政治地位,争国际空间。而真正的目的是要向中国大陆争夺平等的主权地位。
与此同时,他也指出大陆当然有自己的难处他接着说:一方面,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同胞,同祖同宗同文化,两岸山水相连,血脉相连,命运相连,祸福与共。历代中国领导人,尤其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几乎是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尽各种可能调整对台政策,出台各种惠台举措,力图与台湾方面改善关系;但另一方面,由于各种错纵复杂的历史原因,特别是李扁相继当权以来,大肆操纵意识形态,使一些人欲图脱离祖国的分离意识蔓延泛滥。现在李扁虽相继下台了,但他们在这方面所留下的后遗症和影响,仍然不可小看。老实说,所谓"矮化"、"羞辱"、"穿小鞋"之类具有挑拨性的话,其背后很难说没有他们的身影。目前两岸关系正在改善,前景看好,人心振奋,然而有些人看了就是不舒服。
展望未来,当涉及到整个中国的国家主权问题,中国大陆是无法让步的。以马英九、吴伯雄、王金平为代表的中心国民党和蓝营,他们过去一直都是主张承认"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中国大陆自然是非常支持的。然而这幷不是他们几个人的事,从某些迹象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民进党长时来所宣扬的"台独意识",即"台湾主权独立意识",仍然影响很大。在这种影响下,蓝营中很有可能有人要以"独台"意识,即"两个中国"意识,来替代"台独"意识。民进党或绿营中的"法理台独",其市场会缩小,而国民党或蓝营中的"法理独台"市场,则有可能扩大。"法理独台"即"两个中国"主张,这同样是"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的分裂路线,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中国大陆不论是那一代领导都不可能接受的,永远不会接受,因为他们要对历史负责,对后代负责,对全体中国人民负责。中国大陆新一代领导人,一定会设法改善台湾的政治地位,改善台湾的国际空间,但如果有人企图借机通过某种形式,包括"中华台北"之类的形式,来要挟或争夺主权性的国际空间,那就不行了。
他提醒到:目前两岸改善关系还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愿两岸各方都要保持警惕,以使这种良好势头继续下去,真正做到两岸领导人希望的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十六个字。两岸人民所共同期盼的是,和平合作、和平发展,和穆相处,不要战争,最终实现和平统一。我们决不可忌讳或惧谈这个最终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才是长治久安之道,是民族振兴之道,是共同奔向繁荣富强之道,切不可再搞分裂、再搞内斗,互相消耗、最终招致引狼入室,同受其害了。历史的教训不可忘记。
我在另一帖中对"搁置争议,建立互信",提出了自已看法,我认为二者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消极面和积极面都有的情况下,要多看积极面。国共两党经过多年的摩擦和打交道,都知道了搁置争议、建立互信的必要。这就需要新的思维,需要有坚实的学术基础,需要时间。现在有了对话机制,就应该理性去处理争议,开发共同点,先益后难,才能行稳志远。如果采取你不这么的,我就反制,那还会重蹈覆辙。你们扪心自问有没有邪念!你讲过台湾自1949年后,在国际外交事务上,屡屡遭到中共打压,拓展国际外交空间时,常会事与愿违,但要打落牙和血吞,徐图光复。蒋孝严给外交休兵加了个注角,他说:"我必须强调,所谓休兵,是‘休'而不‘息',是‘以静待动'、‘以退为进'"。而这个又再一次说明:马团队"进"是目地。你不是马上又到南北美巩固扩大自己的空间了吗?不是期第二下四国的出现吗?而王金平也为你在美当说,美在奥运会后对台开卖武器。此外,还要买潜艇,你弄这么多武器,究竞想干啥?
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规劝台湾领导人说:"应向远方看,因为现在大陆比台湾还进步。他分析有些人怕会实施共产主义计划经济",然而大陆现在已有改变,大陆现在实行的,已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关于马英九主张两岸进行和平对谈,并要求大陆撤除瞄准台湾的导弹,郁慕明反问,马英九要求大陆展现诚意,那大陆难道不会反要台湾展现什么诚意吗?郁慕明表示,今年8月23日党庆大会,他会公布新党的两岸政策与台湾定位及走向,为台湾的未来指引一条明路。郁主席下边要说什么,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奉劝马先生早点脱掉假君子真小人的帽子多做实事,少玩骗术;多做点有宜的事,少搞点小动作。顽实在的,大陆人民原本对你寄予厚望,如果你这般折腾下去,不仅在岛上民心大减,在大陆你也会失去尊重!
请问马先生:你能否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吗?(之四)
一一从"先两岸后外交"与"两岸外交平行"谈起
王金平表示,大陆目前的态度是"先两岸后外交",我们则是"两岸外交平行",并无悖离。在这一认识上马王的立场极为相同。因此,王金平才敢说二人之间毫无介蒂。
大陆目前的态度是"先两岸后外交",与台湾的"两岸外交平行",果真相同吗?稍有些头脑的回答的是:它们对立的,是统与独台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
现在,虽然李扁相继下台了,但他们在各方面所留下的后遗症和影响,仍然不小。最近出现地T字排入场,中国台北和中华台北之争,台南的国旗事件,实事求是地说,都有李扁不散的阴魂在作怪。
在说,大陆方提出的先两岸后外交,是从搁置争议,建立互信出发,脚踏实地的展开台海新的一页,一点一滴的积累互信的成果。
如果两岸外交平行进行必然生出事非,这是央政府只愿看到的。
但是,台方明知不可为却偏要为之。再媒体问王金平是否出席北京奥运开幕式时,王金平表示,北京确曾透过管道邀请他观礼,但几经考虑后,决定不出席京奥。王金平说,"访问大陆的事,要对两岸关系有帮助才去,不是去玩的",有朝一日,看该用何种名义、名称访问大陆。可见他骨子里就是要搞独台,巩固、扩大外交空间,制造一中一台。
众所周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后,台湾一直纠集几个国家提出"台湾"加入联合国的提案,但拥台入联的国家越来越少,这成了一埸丑陋的政治闹剧。台"外交"相关部门发言人陈铭29日表示,政府的相关推案将在8月16日前定案并对外说明,目前仅确定不会用去年的模式"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推动。另外,因两项联合国公投3月遭否决,政府也不会以"重返"或"加入"名义推动。但台"外交"官员又说,今年推案是以"温和"、"弹性"为主要原则,并把各项规划案与"国安会"讨论,预定8月上旬会敲定"推案"细节,并争取"友邦"及美、日、欧盟等主要国家支持。
"立法院长"王金平去年还表示到大陆访问。现在却急着访问美国,其目的是为了达到与大陆讨价还价的法码。7月24日晚他说:台当局参与联合国是既定政策,一定要推,只是名义为何,是否为"中华台北",要问马英九。可见马团队仍抱着独台不放。
最近,王金平应美国华府智库传统基金会邀请,访问了美国。他在美国充当了马的说客,抵达纽约后,便马不停蹄地转往华府,拜会美行政、国安部门和国会等,并在智库发表多场演说。
王金平26日中午将宴请多位台湾"邦交国"驻联合国常任代表,他晚上在机场表示,参与联合国案,尽管有困难,短期内也无法达到,但要有恒心及毅力,仍需再努力。
他期盼美国继续支持台湾拓展国际空间,并极积游说:公开宣布奥运后,台湾政府就可以得到这些武器、装备。
相关部门发言人陈铭政29日表示,政府的相关推案将在8月16日前定案并对外说明,目前仅确定不会用去年的模式"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推动。另外,因两项联合国公投3月遭否决,政府也不会以"重返"或"加入"名义推动。今年推案是以"温和"、"弹性"为主要原则,台"外交"相关部门已把各项规划案与"国安会"讨论,预定8月上旬会敲定推案细节,并争取"友邦"及美、日、欧盟等主要国家支持。
关于会不会采取"中华台北"名称推动参与联合国案,因还未定案,他无法评论。他表示,今年3月22日台湾大选合并举行的"入联公投"与"返联公投"都未通过,可以确定的是,台当局今年的联合国推案中不会有"重返"或"加入"的字眼。
可王金平却说:台当局参与联合国是既定政策,一定要推,只是名义为何,是否为"中华台北",要问马英九。
当绿营鼓噪"矮化"、"羞辱"、"穿小鞋"之类具有挑拨性的话然,王金平也要随声应合。
这些林林总总的事实,说明收马英九、王金平为代表的台湾执政团队,他们过去虽然一直都是主张承认"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然而民进党长时来所宣扬的"台独意识",即"台湾主权独立意识",他们也打出本土旗帜。蓝营中必然滋生"独台"意识,即"两个中国"意识,来替代"台独"意识。
民进党或绿营中的"法理台独"市场会缩小,而国民党或蓝营中的"法理独台"市场,却随着上台而在发展。
"法理独台"是什么货色?说穿了,其实质:即"两个中国"主张。由此可见,这同样是"两国论"、"一边一国论"的分裂路线,这是找们无法接受的。
中国大陆不论是那一代领导都不可能接受的,永远不会接受,因为他们要对历史负责,
中国大陆新一代领导人,一定会设法改善台湾的政治地位,改善台湾的国际空间,但如果有人企图借机通过某种形式,要挟或争夺主权性的国际空间,那是绝对不容许的!!!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