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分田到户”,剖析“砸工人铁饭碗”
剖析分田到户
分田到户可不是资改派的发明,也不是刘少奇的发明,甚至根本就不是现代人的发明,而是两千多年前的农民起义军的发明。令“耕者有其田”从来都是农民起义的最好旗帜。就连中国共产党打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是高举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旗帜。这面旗帜成功地动员了亿万农民投入中国工农革命战争,并且建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在新中国建立三十年后,资改派再次打出“分田到户”的旗帜,是为了什么呢?
按照资改派及其追随者的说法,是由于人民公社束缚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们不愿意再被囚禁在集体化制度中,他们要拿回土改时分给他们的土地,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听到资改派如此说法,使人立即想起了资改派的“老搭档”、“老上级”刘少奇的表演。58、59年他还把人民公社称作“共产主义”的细胞,还号召人民“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还计划十五年超过美国,61、62年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不仅反对人民公社,而且要彻底取消集体化农业制度——鼓吹分田到户了!我没有关于当年资改派是如何配合他的“搭档”、“上级”的资料,可是网上可以查到文革中资改派高调赞扬文革,赞扬毛主席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资料。对照那些资料来看资改派的“到了崩溃的边沿”和其“分田到户”,一张奸诈、丑陋的面孔立即浮现在我们面前。
抛开资改派的低下人格不说,我们来剖析其“分田到户”的政治含义。
毛主席的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尽管资改派声称没有人知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可是凡是多少有一点马克思主义常识的人都知道: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这里实际上有两个“专政”。一个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也就是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大众民主执政的,对资产阶级和其他反社会主义分子实行专政的政治制度;另一个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的经济“专政”——政府致力于发展、壮大公有制经济,压缩、消灭私有制经济。
毛主席的共产党在创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时没有照搬苏联的经济改造模式,特别是对农业的改造。苏联是直接没收地主、富农和所有农民的土地,建立集体农庄,实行类似于工厂的管理方式,一举实现了农业的公有制改造。这种方式超越了多数农民的觉悟程度,不仅遭到了地主阶级的武装反抗,而且引起了部分农民的激烈反对,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巩固造成了恶劣影响。
中国是通过从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的渐进式合作化道路,从小私有农业一步步过渡到公有程度更高的集体所有制。这是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创造。尽管由于党内的官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幼稚,人民公社的路走得并不理想,可是她在兴修水利,改土造田,兴办工业、商业与金融,发展成人与儿童教育,创建农村医疗体系等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抹杀不掉的。
更重要的是,人民公社的集体化道路体现的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所有自称共产党人的人都不能否认消灭私有制是消灭剥削与压迫的必要条件,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必要前提;因此,无论你是否知道社会主义应当是什么样子,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逐步压缩,直至消灭私有制经济是必须坚持的。背离了这个基本的立场,就不再是共产党人。
资改派借“分田到户”毁灭了中国的集体化农业,把几亿农民重新拉回到小私有经济的轨道。不走社会主义的路,作为小私有者的农民将走向何方呢?三十年的“改革”都已经充分证明了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或者成为资本家,走上剥削阶级的路;或者沦为“打工仔”,走上被剥削的路。这两条路其实就是一条路的“两边”,这条路的名字就叫资本主义。
也就是说,资改派堵塞了毛主席为中国的农民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打开了被毛主席的社会主义制度关闭了的通往资本主义到路,从而否定了毛主席为中国的农民开创的社会主义大道,进而达到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方向的目的。——这就是资改派的“分田到户”的政治本质之一。
资改派的“分田到户”的政治本质之二是:借摧毁农业集体化体制毁掉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工农联盟。
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是通过武装“剥夺剥夺者”建立起来的,她必然遭到剥削阶级的仇恨与坚持不懈的反抗。尽管剥削阶级人不多,但是这种仇恨与反抗是强有力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拥有文化上的优势。这里所说的“文化”不仅仅指“知识”——尽管“知识就是力量”,最重要的是几千年的私有制经济在人民思想深处的烙印,这种烙印时时刻刻引诱着普通人去追求出人头地,追求发财致富。那些向往出人头地、发财致富的人们就是剥削阶级复辟的天然同盟军。所以,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即使夺得了政权,在政治上仍然处于弱势。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工人阶级必须建立最广大的“统一战线”,团结尽可能多的人们共同走社会主义道路。除了工人阶级,最容易接受社会主义理想的是农民,是经济、政治地位都很低下的农民。
工人阶级是最少出人头地、发财致富幻想的阶级。因为他们除了自己的双手一无所有,而且大规模的、分工极细的劳动也没有给他们提供个人发财致富所需要的技能与心理训练的机会。就是这个原因,他们才成为最向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阶级,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无产阶级才是最革命的阶级。
中国的农民与工人阶级相比是“小有产阶级”,他们那“一亩二分地”就是能给他们带来发家致富希望的基础;自古以来农民就熟悉的集市贸易又给了他们商业经营的初级训练;所以在农民的头脑中出人头地、发财致富的愿望远比无产阶级强烈。但是,他们毕竟一直处于是社会的最底层,与权贵、富豪、文人相比,他们一直就是“弱势群体”,他们的发财梦几乎没有实现的可能。所以,在中国各阶级中,农民是仅次于无产阶级的容易接受社会主义理想的阶级。正是基于这一点,中国共产党才选择工农联盟作为其执政的阶级基础。
为了把农民组织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大军中来,必须把小私有者的农民改造成类似于公有制的集体所有制的农民,也就是要用农业集体化道路来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反过来说,农业集体化是建立、巩固工农联盟的必要条件。失去了农业集体化,就早晚要失去农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支持,工农联盟就必然要土崩瓦解。
“改革”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上述结论。当农民几乎没有抵抗就放弃了集体化道路,走上了奔向资本主义的出人头地、发财致富道路时,工人阶级就彻底孤立了。面对“政治精蝇”、“财富精蝇”、“文化精蝇”的复辟资本主义的“改革”,本来就缺乏足够的政治自觉的,如今又孤军奋战的工人阶级的抵抗又能有何作为呢?
所以说,“分田到户”起到了一举摧毁工农联盟的作用,为打垮工人阶级对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反抗创造了极好的社会条件。
资改派的“分田到户”的政治本质之三是:把毛主席通过人民公社组织起来的农民重新打散成“一盘散沙”。组织起来的人们不好对付,一个个互相分离的个体容易欺负。
“分田到户”为即将大量产生的官僚资本家、买办资本级和跨国资本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有文章指出:“改革”已经使中国的农村呈现出一片“战争景象”。青壮年纷纷外流,只有老弱留在那二十几年没有什么变化的农村。外流青壮年农民的绝大多数都沦为“打工仔”,干着最苦、最累的工作,拿着最低的工资,生活条件最恶劣,最缺乏医疗保障,前途最渺茫。这一切都是当初资改派给他们“分田”的必然结果。那“分田到户”分明是“钓饵”,而农民就是“鱼”。现在“鱼”在“钩子”上苦苦挣扎,却很少有人想到只有回归集体化道路才能逃脱这悲惨的命运!
以上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站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上,站在真正的社会主义立的场上所做的剖析。可是“精蝇”们会不承认这个立场是正确的立场,他们会抬出自由主义、或民族主义的立场来反驳上述剖析。
“精蝇”们从自由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追求财富是人类发展的基本动力,贫富分化是人类进步的必然结果。
对于自由主义这种出于豺狼本性的观点是在没有过多的话好说,只需指出:这种没有脱离兽性的人群是无法理解共产主义的理想的,他们甚至不能想象博爱与奉献的精神价值。
抬出民族主义来对抗社会主义的典型话语是资改派的“发展是硬道理”。那就是说,为了民族的发展、强大,需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需要一部分人付出代价。当然,他不能明说是要官僚阶级先富起来,是要工农大众付出代价,否则农民如何能够上钩呢!
“分田到户”果真能够导致民族富强吗?
回头看一看鸦片战争时期,列强瓜分中国时期,日寇侵华时期,中国的农民不都是处于“分田到户”的状态吗?一盘散沙的个体农民能够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吗?至少从历史中我们看不出有什么希望。
那么,在一党专政下“分田到户”就能够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国家吗?先看看毛主席是怎么说的吧。
【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在 5月25日 送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下山的时候,毛主席大声地问:“你是没有忘记我在专列上的许诺吧。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共产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家就不安稳了。”(马社香:《前奏――毛泽东1965年重上井冈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第151页)
】
毛主席首先说:“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工业公有制有一天也会变。”
这不是个天才的预见吗?“分田到户”不过十年,中国的公有制企业就被贪官污吏们瓜分得所剩无几了!现在公有制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足百分之十七,中国已经沦为私有制经济的天下。
这就导致了毛主席指出的第二个后果:“两极分化快得很”。现在处级以上官僚们的实际年收入通常在数十万上下——还不包括索贿、受贿的收入,是普通工人一年收入的数十倍,更不要说那些官僚资本家了!现在的中国是:一边是带有室内游泳池和高尔夫球场的官僚别墅,一边是三代人挤在不足三十平米的陋室中;一边是整日花天酒地,一边是捡垃圾挣学费!
当然,这些正是“精蝇”们理想的“发展状态”。但是这种状态果真有利于民族经济的发展吗?
正像毛主席指出的:“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精蝇”们期望的民族经济大发展并没有出现,反倒是一个畸形的,依附于帝国主义的经济怪胎在中国出现了。如今帝国主义资本已经控制了中国经济的约百分之六十,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上几乎全军覆灭,中国的所有工业几乎全部依赖“引进技术与装备”,几乎完全失去了自己开发、创新的能力,中国的经济已经沦为帝国主义经济的附庸。难怪美帝国主义总是在中国政府面前耀武扬威,就在前几天还不顾中国政府的反对,为继续分裂中国卖给台湾先进武器。
“分田到户”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再次殖民化,而不是现代化!
可以说,“分田到户”是资改派在中国全面复辟资本主义打基础的一步,是把中国再次推入半殖民地火坑的关键一步。
这就是“分田到户”的政治意义!
剖析砸工人的“铁饭碗”
资改派“改革”的第二个重大步骤是所谓的“砸三铁”。这里所说的“三铁”即“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
“铁交椅”指干部终身制,且只能上,不能下;“铁饭碗”指国家职工的身份(工作的权力及享受一切国家规定的福利的权利)除非依法判刑,任何人不能剥夺;“铁工资”是说毛泽东时代的工资制度缺乏灵活性,不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按照资改派的说法,砸烂这“三铁”是为了根治干部与群众的“懒惰”,取代“三铁”的是“竞争上岗”和“多劳多得”。
毛泽东时代的干部与群众是否“懒惰”且不说,先来看看“砸三铁”的结果如何呢?
首先,干部的“铁交椅”变成了“金刚交椅”,更加“坚不可摧”了。毛泽东时代贪腐干部有两怕:一怕上级的调查,二怕群众的揭发。现在的贪腐干部安全多了,上级几乎全部是下级“喂熟了”的,通常比下级贪腐更甚,所以不用担心上级调查下级贪腐的问题,除非到了非“丢卒保车”不可的时候。群众揭发的风险也大为降低了,因为群众实际上很难找到一个真会处理干部贪腐问题的“衙门”。所以如今干部的交椅是“金刚”的!
砸烂了“铁工资”,工资真的被官僚们“搞活了” !官僚们是否“多干”了不得而知,可是“多得”了是不容置疑的!经理、厂长们的工资已经几十倍、上百倍于工人的工资。“多得”还真的把官僚们跟着资改派干“改革”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改革”的最显著成就是大批官僚资本家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工资——无论多少——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基本不动”了。
相反,工人的工资降到了仅可维持生存的地步。毛泽东时代一个工人的工资可以供养五、六口之家,如今一个工人的工资勉强可以满足两个人的生活需要。工人阶级成为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
资改派的“铁饭碗”也只砸了工人的饭碗,几千万工人“下岗”——失业的美称;侥幸保住了工作的工人手中的饭碗也由“铁饭碗”换成了“泥饭碗”,随时可能被打破。再看看那些拥有“国家正式干部身份”的人们,特别是政府机构中的“公务员”们,手中的‘“铁饭碗”,不仅没有砸烂,反而大多换成了“金饭碗”了。连过去被人们羡慕的高级知识分子也自愧不如了,如今教授不如处长“值钱”就是铁证。
看吧,资改派叫喊的是“砸三铁”,确确实实上只是砸了工人的“铁饭碗”。
下面就来剖析以下砸工人“铁饭碗”的政治意义。
为了便于年青人理解这个问题,先简要介绍一下何谓毛泽东时代工人的“铁饭碗”。
在毛泽东时代,工人是国营企业的主人。为了确保工人的主人公地位,毛主席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其中最能集中体现工人的主人公地位的是“鞍钢宪法”。
1960年3月中共鞍山市委向中央写了一份告,其中介绍了由黑龙江北安市的庆华工具厂干部和工人共同创造的,在鞍山钢铁公司推广的一套国营企业管理制度。毛主席高度评价了这套制度,冠以“鞍钢宪法”的美名,并且作为国营、集体企业的基本管理制度,向全国推广。
“鞍钢宪法”可以用七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两参、一改、三结合”。
“两参”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所谓干部参加劳动是指企业管理干部每周要有一定时间与工人一起进行生产劳动。这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干部与工人群众的相互理解与联系,为了使干部能够更及时,更准确地了解生产过程中和群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一方面为了方便工人随时向干部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批评意见。所谓工人参加管理主要是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主要是对企业领导工作的建议与监督作用,为此企业领导要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汇工作。
“一改”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由于我国建国初期的企业管理制度基本上是学习苏联的管理体制,最大特点是“首长负责制”。这个制度高度突出了“首长”的权力,而没有给群众参加管理留下余地,所以很容易造成官僚主义的滋生与发展。改革这套“苏式”制度就是当时经济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当时除了苏联的经验,我们还没有其他经验可以借鉴,所以 “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就是要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自创一套新的管理制度。创新就需要集思广益,需要发动群众与干部共同献计献策。干部从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工人从被管理者的角度看问题,二者结合起来就能够制定出最能同时够发挥干部、群众两个积极性的规章制度来。显然,在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方面,工人有发挥创造力的广阔空间。
“三结合”是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三结合的技术“功关”队伍。在那是,凡是遇到生产、技术上的难题,总是召开由干部、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参加的“诸葛亮会议”,同时发挥“政治动员”,“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三个方面的长处。
从上述对“鞍钢宪法”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在毛泽东时代工人阶级在国营企业和集体企业中不是雇佣劳动者,而是与企业的管理干部,与工程技术人员平等的成员;他们不仅享有不可剥夺的工作权力,而且享有参与企业管理的权力;因而他们都是企业的主人。
反对者会说,他们都是国家的“雇佣劳动者”。
要驳斥这种论调就要反问:谁是“国家”的主人?
如果工人阶级不是国家的主人,那么这种反对意见就是正确的,反之,如果工人阶级就是国家的主人,难道可以说是工人阶级自己雇佣了自己吗?
毛泽东时代工人阶级是国家的主人吗?从理论上论证可能难以说服那些在“改革”中成长的年轻人,所以下面把毛泽东时代与“改革”的今天工人的社会地位做个比较,从对比中理解毛泽东时代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看看他们是否配称为国家的主人。
首先,毛泽东时代没有失业的工人,或者说那是根本没有失业者,甚至刑满释放人员也能得到及时的安置,使他能够立即得到一份可以自食其力的工作。这是毛泽东时代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为此,毛泽东的政府不断创办各种规模的企业与事业单位,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劳动岗位的需求。
毛泽东时代工人在企业中的工作权力是不可剥夺的。除非他本人要离开,或者他被依法判处了徒刑,任何人都并不能赶他出门。在这一点上,厂长、经理们与工人是一样的。甚至可以说,国家对干部的管理更严格一些。当国家对干部的工作不满意时,可以随时撤换他们,甚至降职、降薪处分。对工人则只有批评教育,调换工作,没有降薪处分。
第三,毛泽东时代的工人可以对企业的领导者提出批评与建议。他们既可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提出,也可以当面批评,更可以一纸“大字”给他贴到办公楼前。干部则不能“反制”,他们不能进行反批评,更不能打击复,否则等待他们的是“上级的处分”。
而资改派的“改革”一脚就把几千万工人踢到失业大军中去,任其自生自灭。就是有幸保住了饭碗没有“下岗”的工人,也必须小心看好领导的眼色,稍有疏忽就可能拿到一纸通知——“下岗” !现在的工人还敢批评企业的那些官僚吗?不想干了?
成为鲜明对照的是:各级官僚们仍然拥有“铁饭碗”,不,是“金刚饭碗”。现在“国家”对官僚阶层是爱护备至,宽容无限。除非被群众抓住了尾巴,否则无论腐败到何种程度,都可以继续作威作福,横行霸道。一旦腐败罪行败露,处理起来也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贪污、受贿几十万不算什么过错,上了几百万顶多判个有期,上了千万也死不了,最好是自己赶紧外逃,大家都放心了。
毫无疑问,官僚阶层是“改革”后的“国家”的主人!而工人阶级只是他们的奴隶!
相比之下,毛泽东时代的工人的与干部的政治地位接近。如果那时的工人阶级不是国家的主人,那么干部阶层也就不是国家的主人。在毛泽东时代干部与工人阶级的政治地位最高,如果他们都不是国家的主人,那么谁又配称为国家的主人呢?
极右派会说:毛泽东是国家的主人。
对于这种出于对中国工农革命的极度仇恨,出于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度仇恨,完全不顾事实的无耻污蔑,我们只能嗤之以鼻!
看看人民日的论坛《强国社区》的那些回帖吧!尽管资产阶级官僚集团,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十年如一日地向毛主席泼污水,可是人民仍然把毛主席看作唯一真正的人民领袖,真正一心为人民的大救星!
毛泽东时代的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与干部阶层都是国家的主人。这是他们基本平等的政治地位决定的。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工人阶级之所以可以称为国家的主人的最关键因素是:他们拥有“铁饭碗” !正是因为他们的饭碗是“铁的”,所以他们才敢于批评领导干部,正是因为他们有批评领导干部的勇气与权力,他们才真正参与了企业的管理,才体现了他们主人公的作用。
反过来,正是由于“改革”剥夺了工人的“铁饭碗”才使得他们失去了与官僚们平等对话的权力,使他们沦为彻底的雇佣者。
砸了工人阶级的“铁饭碗”,工人们就只能“竞争上岗”,于是工人内部的“自相残杀”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刚刚被毛主席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立刻把瓦解为“一盘散沙”。工人阶级再也不是一个团结一致的力量,再也不能对资改派的“改革”构成威胁!
这就是说“砸工人的铁饭碗”的真正政治意义就是:把工人阶级从国家主人公的地位上拉下来,变成官僚资本、买办资本可以任意剥削的奴隶!这一举措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即消除了复辟资本主义的最大障碍,又获得了大量供奴役和剥削的对象。资改派着实“高明” !无怪乎国内外的资产阶级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致称赞他为“伟大的设计师” !
最后来说说毛泽东时代的干部和工人懒惰吗?今天的年轻人很难想象,毛泽东时代的工人阶级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祖国的热情!我有幸在毛泽东时代当了十年工人,在我心中,如今那些蝇营狗苟,醉生梦死的一代与那农家后院里的母鸡没有多大分别!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