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强:为富不仁还是有口难言
企业家的责任是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为股东谋取最大化的利润,捍卫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主要是政府的事情,至于承担社会责任,那也必须有个限度。中国房地产市场,从从一开始,地产商只是游戏规则所催生的一个怪胎而已,一开始大部分地产商是民营的,行贿、暴力拆迁等等凡是为人诟病的事情,几乎全干了,大部分人将这笔账记在地产商的头上,但房地产商绝不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2007年以前的房价,虽然也是不断上涨,但只不过是在逐年快速的上涨而已,基本上能够反映城市化的进程,但是,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手持海量真金白银的央企进入地产市场后,他们只热衷于囤地,却很少开发,目的是为了通过土地这一杆杠,增强人们对其盈利能力的预期,从而进一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圈钱,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有央企背景的地产商,利用政府的救市政策,既圈地又圈钱,从而让房价不断翻番。正是政府的救市资金和得到这些资金的地产商疯狂的囤地行为,使得房价如脱缰野马一样疯狂上涨,更坏的影响是,高房价激化了社会矛盾,绑架了中国经济,所以,房地产问题的始作俑者和推手,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地产开发商,而是政策本身和真正处于垄断意义的开发商,任志强所代表的开发商,只不过是喝了点汤便惹了一身的骚。可是,一旦房价问题变成了民生问题,政府便不得不进行干预,这些调控政策的实质,一是让在资金链和土地上被断奶的地产商不得不通过降房价来回笼资金,二是掐断炒房客的资金链,迫使炒房客通过降价尽快解套;三是通过户籍限制,提高首付比例等措施压制需求。以上这些措施,对于政府和大地产商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而对于资金链断裂的地产商和投机客,打击却是致命的,所以调控措施在短期内(1年左右)是可以收到一定成效的,特别是缓和社会矛盾,因为大多数民众需要的更多是政府对高房价的一个态度,或者是对未来实现自己居住权的一个乐观的预期而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府的宏观调控是比较理智的,从长期来看,它所损害的主要是投机者和小的投资者的利益,而不会改变政府和大资本垄断的结构本身,这就大大降低了调控的阻力,最终结果必然是房价的小幅度降低和社会矛盾的局部缓和,但是,改革究竟应该和风细雨还是大刀阔斧,这是个讨论了几千年的话题,现在评价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为时尚早。
我看过几期任志强的电视节目,也经常关注他的博客,虽然他的很多立场和观点我不敢苟同,但应该说,他是一个对问题认识比较深刻,敢于讲真话的人,但也是一个只知道用一连串教条的经济学理论来维护自己利益的人。然而在中国,一旦忽略了权力和道德因素,虽然,这两种力量是最靠不住的,但却是有决定意义的。道德,有时候会让一个人声名鹊起,比如郎咸平,有时候也会让一个人声名狼藉,比如任志强。说实话是种美德,但需要分清时间地点,需要看清大的风向标,而权力只为权力者本身的利益服务,一旦矛盾激化,权力会为了保障自身的的合法性而去捍卫道德,到了这个阶段,一切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从这个角度上看,任志强其实是一个牺牲品而已。一年前,当任志强不顾绝大多数工薪阶层的承受能力和高房价给中国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而大力推销其住房刚性需求理论时,应该想想当刚性需求远远超过需求者的承受能力时,这样的需求只能算作被阉割的需求,就像男人有性的需求,但一旦男人被变成太监,那么这种需求还能是刚性的吗?一年后,当任志强在土地交易所面对新一轮地王的狂轰滥炸因自己力不从心而黯然退场时,对此应该若有所悟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