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农村改革决定起草过程的两个问题

2025-02-25 观点 评论 阅读
  

  农村改革决定起草过程的两个问题

  

  : 炮郎

  

  新华社昨日发表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诞生记》,介绍了这个重大决定的起草过程,强调这个文件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历时六个多月,易稿41次之后形成的。“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鉴于这个决定对国计民生的巨大影响,中央慎重其事不仅是应该的,而且还可以更为慎重。我从新华社道的起草过程中发现了如下两个问题。

  

  其一,调查研究有主题先行之嫌。土地制度是此次决定的核心问题,也应该是起草组自己的7个调研组及其委托的中央国家机构18个部门各自的调研组的研究重点。我们知道在十七大的决议中,已经提出要允许农民对承包地的经营权进行流转。在中央已经下决心允许乃至鼓励土地流转的情况下,各调研小组很难对土地流转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以冒螳臂挡车之险。关于土地问题,十七大决议与此次三中全会决定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只提到了农民承包地的流转,也就是单纯的农业用地的流转,而后者则允许农村建设用地开发入市。如果说调研工作在土地问题上有什么新发现的话,应当在建设用地这一块。在市场化这一学术主题,和解放思想推进改革这一政治主题的影响下,调研小组们得出允许农村建设用地入市的结论,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值得一提的,舆论在讨论土地问题时,往往将农业用地的流转和建设用地的流转混为一谈,没有恰当地指出此次决定的真正突破其实是在农村建设用地这一块。

  

  其二,工人—市民阶级的利益没有纳入考虑范围。起草组听取了干部、专家、农村群众、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唯独没有征求工人和普通城镇居民的意见。实际上这个决定不仅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同样关系到工人—市民阶级的切身利益,因为这个决定将不可避免地加快农民进城的速度。是将工农团结起来约束官僚资本,还是让工农之间相互竞争,让官僚资本得利?在大多数城市失业众多、人口饱和的情况下,新进城的农民,必将与工人(包括现在的农民工)争夺工作机会,与城镇居民争夺居住空间、教育机会、医疗资源和其他生活资源。其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而中国的资产阶级也不见得能在一个环境恶化了的城市中渔翁得利。从各大门户网站的留言中对土地流转问题的评论来看,七八成是反对或担忧的,而这些评论者大多是属于工人—市民阶级的,他们本能地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虽然他们给出的理由往往是有关国家全局的。能够从全局考虑问题固然体现了工人—市民阶级的素质,但是工人阶级作为这个国家的领导阶级,在保护自己利益的时候,没有必要羞羞答答。

标签:决定   问题   流转   土地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