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土地流转与“鬼子进村”

2025-02-25 观点 评论 阅读
  

  --一则河南土地流转新闻的点评  

  

   今年十月就是建国60年了,以土地革命为号召,在中国农民的帮助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毛泽东及其战友们打下了江山,当然他言而有信,不管合作化还是公社化,以普通农民的利益为第一利益,因之,他永远地成为了中国最伟大的人民领袖。  

  

   然而,私有化以来,工人沦为雇佣工,先锋队已然没落;农民做为基础阶层正在升格为流民雇佣工,即将没落,请看以下道:  

  诸多“新事”,掀起了信阳市以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流转的新一轮浪潮。  

  

  其实,在此之前,信阳市各地已经自发地出现了以不同形式进行土地流转的探索和实践。据信阳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信阳市共流转土地10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3.5%。而土地流转所带来的商业空间和创业机会,吸引了包括城市资本和外资在内的各路“资本下乡”。  

  

  资本是噬血的,哪里有血色就去哪,这是普世价值决定了的。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前往信阳进行实地调查采访中发现,在信阳,由返乡农民、城市工商业经营者、甚至外国承包户以“资本下乡”方式进行土地流转的现象较为集中或突出。  

  

  国外承包户,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承包户们盯住的就是廉价资源。这是“大东亚共荣”时就已经证明了的。  

  

  河南信阳土地流转调查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汪孝宗 陈佩忠/河南信阳道  

  

  “日本农场主”立松国彦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浒湾乡游围孜村是一个普通的山村,有140多户人家,四周群山环抱,村子周边是山区难得一见的开阔田地。2008年11月,一个日本人的到来,使这个山村立刻“声名显赫”起来。  

  

  如此显赫,当然与70年前汉奸的显赫不可同日而语。?  

  

  这个日本人叫立松国彦,来自日本爱知县,是位农场主。去年11月刚来时,立松国彦借住村里的农民家里。他一有空,就到村子周边“转悠”,物色他准备承包的田地,而能够用机械化进行耕种是他承包土地的基本标准。  

  

  人民公社时的机械化是不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呢???  

  

  据村干部介绍,当看上了某块田地后,他就告诉村干部,村干部就做农户的思想工作,如果农户同意将土地流转给立松国彦,立松国彦便以相当于每年500斤/亩水稻的“费用”承租下来,水稻价格按照当年水稻的实际价格计算。  

  

  无语!!!  

  

  由于最初农户对立松国彦不熟悉,也缺乏信任感,他们纷纷要求提前支付承包费用,以免“节外生枝”,立松国彦也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乡村两级干部便根据双方的意愿、条件制定成规范的合同文本,经过认真商讨后,立松国彦同每个农户一一签订了“承包合同”。合同有效期为10年,到期后农民可根据需要决定续租还是回收。  

  

  为谁服务问题是个根本的问题。  

  

  目前,立松国彦承包经营了200多亩土地。他准备用机械化方式种植水稻,同时发展温室大棚蔬菜,已累计投入100多万人民币,拥有了挖掘机、施肥机、插秧机、履带式拖拉机等全套农业机械。  

  

  买美国国债的钱能不能给农民投资机械?  

  

  村民廖宗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村里的绝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妇孺老幼,种田对他们来说,其实就是为了“糊口”,村里的土地大都处于粗放式的耕作状态,很少有人愿意在种田上花费更多的心思。所以,大部分农户都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省得自己“操心”。  

  

  农民不用操心种地吃饭的事了,不亦炙乎哉。  

  

  “况且,每亩每年500斤水稻的‘费用’并不低,因为每个农户每年除了种子、化肥、农药、机械耕种和劳动力外,实际每亩收入远低于这个数。”村支书游华金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无语了。  

  

  但也有少数农户不愿将土地承包给立松国彦,觉得自己的田地还是“自己耕种更好、更放心”,村干部多次登门做工作无效后,也只好作罢。于是,立松国彦不得不绕过一块块小田,将拖拉机开进自己的承包地进行耕种,显得“相当不便”。  

  

  好!少数农户懂得吃饭要靠自己。外人不可靠。。。。。。  

  

  当土地流转基本结束后,立松国彦开始制定相应的种植规划,并按照自己的规划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每天早上天不亮,四、五点钟就起床了,自己亲自下田干活,平整土地、施肥、挖水渠、修路等。  

  

  比比人家,我们得反省。  

  

  在承包地旁,立松国彦取出他流转的200亩土地的种植规划图,向记者指指点点地介绍道,这里是稻田,那里是蔬菜大棚;这边建水渠,那边修道路等等。很显然,规划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一目了然,而且构图严谨。  

  

  更得学习。  

  

  为了便于机械化耕作、提高耕作效率,立松国彦准备把200亩地整合成每20亩一个耕作单元,配有道路与水渠,方便灌溉与施肥,全面进行土壤改良,像他在日本的田地一样耕种,建成高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承包期快到时还会土壤改良么?村民们到时要警惕啊!  

  

  立松国彦表示,他不仅会引进日本的优良稻种、带来日本的许多先进大型农业机械,而且已在村子里招募了数名研修生,也是长年雇佣的劳动力,将传授他们如何科学种田、精细管理及最新的稻田耕作方法等。  

  

  但愿只学种田方法。千万别改学了国际主义或“东亚共荣”之类的东东  

  

  据中共新县县委办公室的有关负责人介绍,新县近年来大力发展国际劳务输出,并与韩国、日本、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关系。家住游围孜村的虞春霞就是其中一位赴日打工妹。在立松国彦的日本农场务工期间,她吃苦耐劳的品质得到了立松国彦的大加赞赏。同时,立松国彦也从虞春霞口中了解到,中国农村的耕作水平还比较低下,于是便萌生了到中国种地的念头。  

  

  可能更加了解到廉价劳动力的魅力了吧?  

  

  对于立松国彦来到新县浒湾乡游围孜村转包土地,村干部表示,此举不仅把土地盘活了,而且还解决了村里部分农民的就业问题。  

  

  这200亩地造成的失业人数远大于所解决的就业人数。中国人不弱智!  

  

  当记者问起他的家人是否支持他来中国从事农业种植时,立松国彦表示:开始家人不了解中国,是反对他来中国的,特别是他的夫人,十分不赞成。当家人逐渐了解了中国后,就开始支持他到中国进行创业。  

  

  谈到来中国的感受时,立松国彦连连点头说好。他赞赏村民们的勤劳淳朴,干部们的热心帮助,以及当地政府给予的很大支持。  

  他说,有了大家的帮助,他有信心把流转的土地管好、种好,回大家。  

  

  淳朴是真的,五千年文明造就的中国农民远没有在现代商业中打磨出来的日人精于算计你能来内地做地主,他们不敢去东海开油气。仅此而已。  

  

  呜呼!  

标签:土地   中国   流转   承包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