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心书院」读《杜月笙大传》有感
“有本事,没脾气”,毛泽东是这样评价杜月笙。
“义节聿昭”,蒋介石认为杜月笙的义气和品节,应该写出来昭示天下。
我读《杜月笙大传》知道了书中的杜月笙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小子,15岁就孤身去上海闯荡,结识了上海黑帮大佬黄金荣后,一步一步历经艰险终于成为一名炙手可热的上海大亨。
而这位从草根逆袭成功的大亨他阴险狡诈,贩毒杀人无恶不做,但他又除暴安良,为抗日捐款捐物,是中国历史上争议非常大的人物。
但正是因为这样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背后,了解到书中的杜月笙长袖善舞,很会笼络人心,舍得花钱,而且会花钱,会做人,办事灵活。
书中有这么一段讲:有一次杜月笙帮黄太太赌钱赚了2400块大洋,黄太太拿了400,故意给杜月笙留了2000块,暗中观察他是怎么花这2000块的。你别小看这2000块啊,这些钱在当时可以买一套房子了。那时候一块大洋大约相当于现在的400块,2000块大洋相当于多少了?80万了对吧。 那杜月笙拿这2000块大洋干了什么呢? 他最先想到了曾经与他共患难的那一帮兄弟们,还有之前欠债的债主,他拿着这2000块大洋,每人给个三十五十的,尤其是当初帮助过他的,出手不是100就是200大洋,很快2000块大洋就送得差不多了。后来当他遇到难题的时候,那些受过他恩惠的人,很多都主动来帮他。 暗暗观察他怎么花这笔钱的黄太太对黄金荣说:“假如杜月笙把这2000块大洋拿去狂嫖滥赌,就算他有胆量,充其量也就是个混混;假如他把这钱存起来或者拿去买房子开店,那他就不适合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混。结果他把大把的钱拿去还债、交朋友,这说明他重义气,讲交情,不会忘恩负义、过河拆桥,从这一点上看,将来他会是我们最得力的助手”。
但是杜月笙当时并没有什么钱,却舍得拿出2000元大洋还债送钱,这得要多大魄力?为人处事不就是这样吗?舍去钱财,得到人情。
舍得舍得在杜月笙的一生中,都是这么做的,他资助戴笠去广州黄埔军校读书,资助著名艺术大师章太炎等,不断地去舍,才有后面辉煌一生。
这让我领悟到对自己舍得投资,可以成长更快,获得更多知识技能,实现自定目标。对家人舍得,可以收获幸福和睦。对朋友舍得,可以得到友谊。舍得越多,人生的路走得更长更宽。
而没脾气是为人处事里最难做,又容易把握的,舍得亦如此。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