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三期人才济济,为何1955年授衔的高级将领鲜有黄埔三期生
在黄埔学员中,黄埔一期和黄埔四期都有许多让人如雷贯耳的名字,在黄埔一期生中,国军阵营有关麟征、杜聿明、郑洞国、宋希濂、胡宗南、陈明仁等名将,我军阵营则有左权、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周士第、张子清等名将。第一期黄埔生可谓是风云际会,各显神通,完全称得上名将如云了。
黄埔第四期也是名将如云,国军方面有胡琏、张灵甫、刘玉章、李弥等名将,我军则出现了刘志丹、林总、段德昌、曾中生、伍中豪等名将,相比起第一期来也是不遑多让的。而夹在第一期和第四期之间的黄埔第三期,名将虽然比不上一、四期,却也是出现过不少名将的,比如戴安澜、王耀武、方先觉、康泽等人,也都是近现代史上值得一提的人物。
但令人意外的是,1955年我军的授衔仪式上,黄埔三期生却很少,算起来只有陈奇涵上将、倪志亮中将、曾泽生中将三人,而曾泽生,还属于国军的起义将领,为何我军中的黄埔三期优秀将领看起来不多呢?那是因为,我军历史上,杰出的黄埔三期生,大多数都牺牲了,在这些牺牲的革命先烈中,不乏军事能力非常突出的名将,他们的牺牲,是革命的巨大损失,让我们来缅怀下这些革命先烈吧。
第一位:吴光浩。吴光浩,湖北黄陂人,黄埔三期生。吴光浩自黄埔军校毕业后,在粤军中先后担任见习排长、连长,叶挺独立团成立后,吴光浩作为党员中的尖子,被选拔进独立团担任连长,在北伐战争中表现出色,被提拔为营长。
老蒋发动412反革命政变后,吴光浩回到家乡,被组织上派往鄂东,领导鄂东特委发动黄麻起义,吴光浩担任起义副总指挥,总指挥为潘汝忠。黄麻起义成功举行后,国民党反动派对黄麻起义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潘汝忠壮烈牺牲。面对极为困难的局面,吴光浩率黄麻起义余部历尽艰辛,来到木兰山打游击。在木兰山的这支游击队伍,涌现了不少开国将军,其中包括王树声、詹才芳、陈再道等人,木兰山游击队与反动派浴血奋战,被称为木兰山72英雄。
木兰山游击队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逐渐发展壮大,整编为红31师,吴光浩担任师长。我们知道,徐向前元帅在鄂豫边苏区担任的第一个职务就是红31师副师长,在当时来说,吴光浩算是他的顶头上司了。但二人实际上并没有在鄂豫边共事过,因为在徐向前来到苏区时,吴光浩已经牺牲了。
当时,鄂东特委准备发动商南起义,吴光浩前往指挥时,在途中遇敌,壮烈牺牲。吴光浩是鄂豫皖地区最早的红军领导人之一,他如果不牺牲,在建国后肯定会是元帅级别的。
第二位:朱云卿。朱云卿,黄埔三期生。工农红军首任总参谋长,是毛主席的优秀助手,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过程中,功勋卓著。以朱云卿的能力,他肯定将会在日后的战争中大展拳脚,在建国后将会是大将保底的级别。但可惜的是,朱云卿因为生病住院,住院期间,医院的院长被国民党的AB团收买,竟将朱云卿刺杀,一代名将就这样牺牲了,真是令人扼腕叹息。
第三位:黄公略。黄公略也是黄埔三期生,是彭老总的亲密战友。与彭老总一起领导了平江起义。起义后,彭老总率主力进入井冈山,黄公略则率余部继续在平江坚持游击战争。在战争的历练中,黄公略成长为一员优秀的将领,先后担任过红六军军长、红三军军长等职务,是井冈山、赣南闽西苏区时期,我军的一员高级将领。
黄公略军事能力非常出色,指挥打仗思维缜密,滴水不漏。他的代表作是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的龙岗伏击战。在龙岗战斗中,黄公略指挥红三军将士浴血奋战,力克国军第十八师,为活捉张辉瓒立下了大功。在战后,毛委员对黄公略的表现大加赞赏,他在词中写道: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齐声赞,前头捉了张辉瓒。
在土地革命战争前期,黄公略与林帅、彭老总、伍中豪合称为红军的四大名将,前途不可限量。可惜的是,在第三次反围剿的方石岭战斗中,红军虽然大获全胜,但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却在追击敌人时遭遇敌人的飞机轰炸,壮烈牺牲。黄公略牺牲时年仅33岁,如果能活到授衔仪式,他有很大可能会被授予元帅军衔,实在是非常可惜。
朱云卿、吴光浩、黄公略作为黄埔三期生,都是我军早期杰出的军事指挥官,如果他们不牺牲,都将会是元帅级别的,真是令人扼腕叹息。所以,我们要说,不是黄埔三期生人才少,而是这些杰出人才大多都牺牲了,他们的牺牲,是中国革命的巨大损失。
感谢您的阅读,敬请继续关注。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