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说纪】系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生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然而从我们查处的案件来看,违纪违法对象也呈现出了低龄化现象。知纪才能守纪,守纪方可无虞。要让年轻干部拒绝诱惑、自觉守纪,纪律教育不可或缺。
去年年初,宜宾市某县纪委监委对该县住建城管局一名“90后”干部刘某某进行立案审查调查。经查,刘某某在负责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发放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先后非法套取共计141笔危房改造资金,涉嫌贪污金额高达630余万元。办案人员翻看刘某某的简历发现,她经历相对简单,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参加工作不久即受到他人影响沉迷于网络赌博,产生了对金钱的强烈欲望,一步一步走上了违纪违法的道路。“当看到自己非法获得的农村危房改造专项资金总金额时,我震惊不已,更为自己的荒唐行为痛哭流涕。”直到被留置,刘某某都不清楚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会如此严重。
年轻干部大多从学校毕业就步入工作岗位,涉世不深,纪法意识不强,在各种诱惑下容易误入歧途。对此,我们把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作为纪律教育的重要环节,将党章、纪律处分条例等党纪法规纳入党校每年培训年轻干部的必修内容,在全市开展学条例知识竞赛、“青廉说”年轻干部说清廉演讲比赛,以赛促学推动纪律教育入脑入心。我们还组织年轻干部到监狱、法庭等场所接受“沉浸式”警示教育,观看以本地年轻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为蓝本的警示教育片《倾覆的青春》,强化其对党纪国法的认知和敬畏。活动开展后,很多年轻干部主动反馈,深感违纪违法的惨痛教训,对检身修己、遵规守纪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2023年6月,刘某某被给予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同年9月,刘某某因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万元。这样的结果对刘某某及其家人无疑是沉痛的,也带给我们深刻的反思。刘某某的违纪违法行为持续了两年多,县住建城管局却没有及时发现和提醒纠正,这警示我们,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挽救、保护,必须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把纪律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
我们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分层分类与年轻干部深入谈心谈话,明确谈话要直面问题、一针见血,既讲纪法规定,又谈违纪后果。作为曾是住建系统一员的刘某某,其违纪违法行为成为该系统教育干部的鲜活素材。前不久,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对9名新进年轻干部开展了集体谈心谈话,一方面用刘某某违纪违法案释纪释法,另一方面给他们指出工作生活中的廉政风险点,督促他们廉以修身、担当作为。此外,我们要求各级党组织全覆盖开展年轻干部家访活动,通过进家门、见家人、访家情,深入了解干部思想动态、家庭状况和“八小时外”的情况,并向干部家属讲解纪法规定。
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年轻干部普遍具有文化层次较高、思想活跃等特点,若想增强纪律教育效果,必须创新形式,设身处地考虑他们的接受方式和习惯。我们根据年轻人喜好的视频化、图片化阅读习惯,运用“文字+忏悔视频(图片)”的形式,推出视频(图片)化“权威发布”,通过“廉洁宜宾”微信公众号推送;运用年轻人流行的说唱形式,围绕严禁违规吃喝、优化营商环境等主题,策划创作系列普纪普法短视频,让纪律规矩时刻言犹在耳。
加强年轻干部纪律教育,是抓紧抓实纪律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只有督促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自觉做到心中有戒、言行合规、用权公正,才能确保其方向不偏、行稳致远。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4年第23期,作者:四川省宜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 郑雷)
本文来自【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