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博古想打压毛主席,却不敢指名道姓,就编了个“罗明路线”

2025-02-20 最新 评论 阅读

 

我党在历史上走过不少弯路,经常被冠以某个重要领导人的名字,比如“王明路线”、“立三路线”,就是以王明和李立三的名字来命名的。

不过,在历史上有一个“罗明路线”有点奇怪,这个罗明并不是我党的重要人物,为什么却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呢?

其实,“罗明路线”的真正目标,是毛主席。

毛主席自从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尤其是开创了行之有效的游击战,接连打败了国民党的三次重兵围剿,让他的名字开始在中国流传起来,以至于连远在苏联的共产国际都听说了他的大名。

不过,毛主席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土地、山神”一样,虽然深得人民的爱戴,却被那些“天上的神仙”看不起。

这些“天上的神仙”是什么人呢?就是长期留洋尤其是留学苏联,喝了大量的“原装马列主义墨水”,自诩“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好像只有他们才真正掌握了马列主义的真髓,对中国革命指手画脚,动不动就给持不同意见的人扣上各种大帽子。

这些人的典型代表,就是王明。

王明长期留在莫斯科,住洋楼,吃洋餐,对中国革命既无贡献,更不了解,却因为近水楼台先得月,攀上了共产国际远东事务主席米夫的高枝,成了“红色钦差大臣”。

王明的“小弟”博古回国后,占据了临时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攻击打压本土派,先是说毛主席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理论是“富农路线”,又说毛主席的游击战术是“狭隘经验论”,甚至直接说毛主席是一个“右倾机会分子”。

1932年10月,在宁都会议上,中央剥夺了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权,让他离开前线,回到后方主持苏维埃政府的工作,虽然仍然保留着“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身份,但实际上是没有多少实权的。

那段时间,毛主席非常苦闷,他深知红军还不是国民党军的对手,只有巧妙运用游击战术,才能与敌人周旋,寻找机会打败敌人。可是,现在却在这些人的操纵下,不顾实际情况,一味模仿欧洲战场硬碰硬的战术,无异于以卵击石!

毛主席急火攻心,病倒了,住进了福建长汀的“福音医院”,院长就是著名的傅连暲。

在住院期间,毛主席有个病友叫罗明,是当时的福建省委代理书记,和毛主席正好在一个病房,两人一见如故,经常畅谈革命情况。

罗明把福建面临的困难告诉了毛主席,福建的红军主力因为要参加第四次反围剿,都回师赣南,只剩下3000多装备和训练都很差的地方武装,根本不是敌军的对手,形势很危险。

毛主席就给罗明讲解了他的游击战术,以及三次反围剿的经验,罗明听后,茅塞顿开,对毛主席也非常佩服。

出院后,罗明立即回到上杭、永岩、龙岩地区,指挥开展游击战,很快就打开了局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33年1月,博古的临时中央在上海租界待不住了,就转移到中央苏区,经过福建上杭时,罗明就去见博古,向他汇报工作。

博古还是一副“钦差大臣”的面孔,问罗明:“你一个省委书记,不抓全省工作,来这么偏僻的地方干什么?”

罗明不知道博古与毛主席之间的过节,还兴冲冲地说:“我听从毛主席的吩咐,在这里开展游击战!”

博古一听就火了,说:“什么毛主席?你对中央有什么意见?”

罗明还以为博古真的在征求他的意见,于是就把毛主席给他讲的那些政策说了一遍,期间自然也少不了对毛主席的夸赞。

可想而知,博古越听越生气,不过,他没有当场发作,直到他走后,罗明就接到了中央的责令,让他作检讨。

几天后,中央又下令,江西、福建要猛烈扩大红军,“打造百万铁一般的红军”。

在极左路线时期,所谓的“扩红”,其实带有很大的强制色彩,并不是深得人心的。但是,中央的“扩红”任务非常紧,罗明也只好执行。

不过,这些扩招的红军却都被调去了江西苏区,甚至连福建的地方部队也被调走了,结果,当敌军大举进攻时,福建革命根据地陷入了危机,罗明只好又按照毛主席的办法,发动群众,打游击战。

(图:晚年的罗明)

面对危急的形势,罗明非常着急,就写了一份《关于杭永岩情形给闽粤赣省委的报告》,说:“边区群众一时上山,一时下山,一时太平,一时又大恐慌,因此开会、集中武装等等都很难动员,有些群众说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呢?……如果我们不懂得这一点,那就请我们最好的领袖毛主席、项主席、周恩来同志、任弼时同志,或者到苏联去请斯大林同志,或者请列宁复活,一起到下溪南或者到其它已受摧残的地方,去对群众大演讲三天三夜,加强政治宣传,我想也不能彻底转变群众斗争的情绪。”

可以看出来,罗明的心情是非常着急的,这份报告也写得很激烈,可想而知,一下子就惹怒了博古。

尤其让博古受不了的,就是这句“我们最好的领袖毛主席”,这不是公然站队毛主席、反对中央吗?

于是,早就看罗明不顺眼的博古,决定要敲打敲打他,而且,不仅要敲打罗明,更要敲打毛主席,实际上,博古就是把罗明当作打压毛主席的一个工具。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疑问:王明和博古既然对毛主席这么看不顺眼,为什么不直接打压,还要找罗明这个借口呢?

上面已经提过了,毛泽东的大名早就在共产国际传开了,共产国际的领导人都认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对他非常重视,因此就警告过王明等人,对毛泽东只能采取“同志式的影响”,而不能搞“人身消灭”。

因此,博古虽然对毛主席看不顺眼,但也不方便明确制造什么“毛泽东路线”,就正好抓住了罗明的事,制造了一顶“罗明路线”的大帽子,把矛头指向了毛主席。

很快,中央就掀起了“反击罗明路线”的运动,不仅罗明被解除一切职务,甚至福建根据地几乎所有县委书记、游击队领导,也都被定为“罗明分子”,受到了迫害。

在中央苏区,博古同样举起了大棒,把邓小平、毛泽覃、谢维俊、古柏四人定为“毛派分子”,进行打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博古的矛头指向的是谁。

直到1945年4月20日,在六届七中全会上,中央对“罗明路线”正式做出了平反。

在随后举行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博古发言说:“反对罗明路线,实际上是反对毛主席在苏区的正确路线和作风,这个斗争扩大到整个中央苏区和周围的各个苏区。更沉痛的是由于‘左’倾错误、宗派主义干部政策,再加上一个错误的肃反政策,而使得许多同志,在这个时期中,在这个肃反下面被冤枉了、牺牲了,这是无可补救的损失。”

至于罗明,后来在长征中因为受了伤,与组织失去了联系,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后,罗明再次与组织取得了联系,投身于抗战大业。

建国后,罗明担任过南方大学副校长、广东民族学院院长、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并在1980年恢复了党籍。

1987年4月28日,罗明在广州去世,享年86岁,善终。

(参考资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年谱》《党史文苑》)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