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提高站位多管齐下 优化县域营商环境

2025-02-20 最新 评论 阅读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赵婧祎 魏雨蒙

营商环境伴随经营主体诞生、发展到退出全生命周期,受行政管理、市场经济、法治建设、人文底蕴等因素综合影响,体现城市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科技实力、区域影响力发展等级,同时对区域发展也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市场活力、创新创业、人才引进等各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优化营商环境是国家“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目标,国务院颁布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全国各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制度保障。

河北省县域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河北省把推动营商环境全面优化上升为战略举措,成立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出台《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为主线,实施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金融环境等五大提升工程,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石家庄市正定县作为营商环境提升示范点,积极提升基层事权承接能力,贴近经营主体,实现审批事项下放。对标京津政务服务标准,实现常用事项办理结果互认。工程建设项目创新先建后验管理模式,便利项目落地。

邢台市新河县大力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五最”营商环境。在硬件上,对政务服务大厅改造升级,由原21个窗口330项审批事项增加到43个窗口582项审批事项,设置“企业开办”和“工程项目建设”两大专区,实现一站式办理。软件上,推行“容缺审批+承诺制”,初步形成了以新型电池和循环经济产业为龙头,生物科技、机械制造、镜盒饰品盒特色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1+3”产业格局。

同时,我省政务服务不够优、对人才吸引力不够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存在。从全国来看,营商环境的比较优势还不明显,更要从先进地区吸收好的经验。

拓展优化营商环境新思路

昆山多年蝉联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榜首,同时其经济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域经济中也连续十余年霸榜。昆山的成功,更说明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投资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有着先进的理念、开阔的眼界和有力的措施。

创建政务服务品牌,促进营商环境发展。昆山创新性提出“昆如意Best”营商服务品牌,其中包含了“优惠”“效率”“服务”“科技”四个层次。“优惠”为政策优惠;“效率”指的是工作高效;“服务”是为企业服务贴心;“科技”是高端技术支撑。昆山也是全国第一个打造营商环境服务品牌的县域城市。

行政审批高效。昆山秉持便捷企业、高效服务、群众贴心的原则,针对“材料多、环节多、盖章多、收费多、时间长”等问题,以互联网为依托,全力打造“不见面”审批。对体量小、事项简单、低风险的工程,开展“自我审核”试点,优化服务,提高效率。

强化信息支撑。昆山以互联网思维、落实“移动办”。开发“智慧昆山”App、12345微信端公众号,打造24小时在线“数字政务”。建立“全城通办”服务事项清单,做强“就近办”。村(社区)市民驿站平均入驻事项超过50项,已完成全市316个村(社区)的全覆盖;立足全天候服务,推行“自助办”。在银行、商场、便利店、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设置自助服务机,真正实现服务群众“24小时零距离”。

强化服务意识。昆山在对接企业上,组织招商护商政府专员,推行零距离服务;实现交办率100%,解决率不低于85%。在回应企业诉求上,根据发展需要,开设“重大项目服务”和“台胞服务”等专线,在提升服务效率上,创新开展咨询“一号答”、诉求快速办等特色服务,为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高效服务。

优化县域营商环境需打好“组合拳”

营商环境受多重因素影响,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县级政府正处于“承上接下”位置,因此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势在必行。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增强企业获得感。政府应全力优化政务服务理念,以增强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确政务服务标准化,做到各类事项有据可依;融入互联网思维,实现线下、线上政务服务相结合;减少非必要环节,尝试推行惠企政策“免审即享”办理模式,深化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纳税、公共资源交易、不动产登记等服务,以提升服务效能。

提升各要素支撑水平,创造优质经营环境。县域范围受人口、面积等资源限制,存在竞争劣势,必须要加强生产要素有效供给,实现“物尽其用”。一是在资金领域,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政策及配套措施。设立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同时丰富担保和贷款方式,为经营主体提供更多类型融资服务和贷款优惠。加强融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提高银企对接效力,解决项目资金问题;二是资源供给,对电价及土地等资源开展改革。针对高能耗经营主体,可协助专线接入,并指导开展节能或替代能源研发。其他用电主体,可优化节能方案,降低成本。在土地使用上,在合法合规前提下,挖掘存量用地,优化土地配置,开展闲置用地检查整治,丰富用地方式缓解用地压力。三是人才资源,调研人才需求,设计丰富激励措施吸引人才。加强培育,完善培训,鼓励学校和企业搭建人才订单式培育模式。

加强法治建设,不断提升市场活力。制度具有相对高的约束力,建设法治化的营商环境,首先出台制度规范营商行为。目前国家层面的《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已经出台,省市也有相应文件实施。县级政府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经营活动相关的规章制度。其次要保证司法公正,依法查处各类商业侵权行为,打击黑恶势力、垄断、经济诈骗等经济犯罪行为。对于涉及经营主体的非讼案件,加强对合同纠纷的调查,规范破产程序,完善退出机制。同时,建立多元民事纠纷解决机制,探索“速裁庭”和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回应企业法治诉求。再次,要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明确职责范围,规范执法程序,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完善执法监督。

树立共赢理念,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构建“政企社”扁平化交流,充分发挥市场的关键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积极与政府交流沟通,打造多方参与的营商环境治理体系。强化对行政中介服务机构的综合监管,制定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考核办法,充分发挥中介的调节作用保障其良性发展。拓宽多元声音传播途径,建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政务App和政务网等多种表达群众意见的网络平台。引导社会各部门积极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共同促进营商环境的整体优化。

营商环境对县域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构建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和有为政府建设两者结合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县域政府整合新发展模式,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

本文来自【河北经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