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权力”的本质
试析“权力”的本质
权力是什么?
罗素有一句话被人说是非常经典的解释和类比——“自然界靠能量运转,而人类社会靠权力运转”。还说这是非常简单而又直接地指出了权力的重要性,是所谓“权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运转……等等。
应该不难看出,罗素的那句话并没有解释权力的本质是什么,当然也没有说明权力是怎么产生和发展变化的啦,只是自我感叹了一下权力发挥了什么样的一个社会作用,并进而认为,是权力在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及发展、进步。
关于能量,大伙容易理解,因为它是一切事物相互作用后所传递的唯一的本质因素。而社会是由人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运动、变化,构成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即形成了所谓社会的运转。
那这社会的运转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本质是什么呢?
按照以上罗素的说法,如果说推动社会不断运转的本质要素是权力的话,亦即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也就是权力的话,那么权力就是维系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本质因素了。
然而,权力也就仅仅是人主观意识及意志的表现,并非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用这种显而易见的主观意识及意志,去代表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无论从哲学、社会学还是现代经济学的角度讲,都显然是不准确、不恰当的。
当然,产生罗素这种在观察事物现象上的错觉,并不是完全没有既成社会历史现象根据及思想逻辑原因的:
在人类社会的原始形态时期即类似原始动物的群居形态里,人们之所以群居,根本原因在于相互协作、合作以共同抵御现实环境带给每一个人在生存与发展上的困扰、阻碍与侵害。由于人们这种相互协作、合作,每一个人所能提供的皆是自己所拥有的自然简单力量,因此能够协调人们之间这种协作、合作的决定性的因素,自然也就是在特定范围内具有那相对最强大自然简单力量的力量者了。比如狮群里通过决斗树立起来的狮王、通过血缘繁衍关系形成的蚁穴里的蚁后、斑马群及鹿群里基于更强壮体魄而发挥的繁衍与领头作用的头马及头鹿……,乃至原始部落里的酋长等,皆是缘于具有相对更强大自然简单力量而发挥的作用。
还有人提出,权力来自于人意识所具有的虚构未来目标并组织实现的能力,谓之“讲故事鼓动他人臣服的能力”。譬如尤瓦尔·诺亚·赫拉利在其《智人之上》中针对柏拉图《理想国》而提出的“高贵的谎言”概念之类。这无疑来自一些人对既往被赋予了宗教信仰、泛精神意义等光环之简单力量所形成的权力形态的反思,并未真切地认识到那所讲之“故事”为何能够鼓动起他人并让他人臣服的真正原因。
要知道:那“故事”之所以能够鼓动他人并令其臣服,不管是《理想国》中的理想,还是什么“主义”理论中的理想,都是企图以契合他人朦胧之中的实际需要作为根据的。而这亦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运转、发展、进步的根本因素。只是那宗教信仰者、泛精神意义者及“讲故事”者们,并未真切地认识到那其中所蕴含着的真正因素是什么,而已。
总之,正是以上那种种原因,蒙蔽并误导了人们将懵懂之中对来源不明的“权力”,作为了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运转内在且唯一的动因,却连“权力”的本质根源是什么,也没有去认识和解释清楚。
按照这一观念观点之逻辑,延伸到若要更加高效而理想地推动社会运转,施行更加专独而肆意的权力作用于他人及社会,也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了!其中由于错误认识、定义和歪曲了作用及维系人类社会不断运转的根本因素,还会捆绑上那被肆意扭曲了的包括“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社会价值”、“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等在内的各式各样的旗号,作为肆意扩张那专独权力的幌子。这,应该不会是尼采之“国家精神”、罗素之“推动社会运转的权力”、尤瓦尔·赫拉利之“高贵的谎言”……等等观念提出来的初衷吧!
直至人类工业化社会形态的真正诞生,以及不断发展、成熟,那推动人类社会运转的真正因素,乃至泛感性概念上之“权力”的形成及存在的本源,才更为完整而清晰、透彻地展现在了人类眼前。下面具体来看看:
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本质,由于日益呈现出了每个人个人所产出产品的数量远大于个人之所需,而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还将从内容及环节上日益细化、分化、升华,并不断提升其产出数量。即从根本上摆脱了原始传统农牧业那自给自足的形态及其性质,客观上形成了必须通过社会广泛的人们之间具体的相互交往交换才能体现各自所创造的对应社会价值,以及实现各自具体社会需要的特征、特性,日益呈现了每个人之所以参与社会构成并决定每一个人之每一个具体社会行为的根本动因,是自身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体现——广义的社会价值创造,以及各自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实现——广义社会价值的需要。
这一历史性的转变,既从形态上决定了人们之间普遍交往交换的即市场化机制体制的必须和必然,也从本质上体现和决定了人类社会价值的本质及其实现途径、方式,决定了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运转及发展、变化及进步的根本动因,是人们对广义社会价值的创造,与通过广泛而具体社会交往交换而呈现出来的对应社会价值的体现和实现。
这一历史性的转变,同时还折射出了人们在原始群居时期及传统农牧业社会形态里,之所以会将在那简单力量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权力,视为决定社会运转之根本因素的荒谬观念,折射出了产生这一荒谬观念的思想观念及逻辑根原。
这一荒谬社会运转动力观念,同时还衍生出了包括“民族统治”、“宗教政教合一”及在“阶级斗争”旗号下以“阶级统治”作为旗号的种种集(极)权社会形态。
这不!在上世纪1940年代,毛泽东在其《新民主主义论》里的第十一、十二及十四点中就反复强调了文化对社会运转及发展变化的作用。这实际就揭示了毛泽东对推动社会不断运转的三种基本观念:权力形态的社会运转观念、经济发展的社会运转观念及文化因素作用观念的基本认识及态度。只不过其中的“经济发展社会运转观念”,被那主观强加于其上的“剩余价值剥削理论”从一开始就给予了“基本观念”上的扼杀和否定,致使毛泽东从根子上就未曾对其实际所具有之本质、本性及原本的客观性和正当性,予以过必要的考虑。
而当已然实现了的极端权力的决定社会运转的观念,一再被蜕变出来的所谓“资产阶级当权派”所否定之后,在看到其“正面作用”难以持续的表现之后,毛泽东将维系社会运转的积极作用完全寄希望于“文化的无产阶级革命化”了,遂有了毕其功于一役的“十年文革”思想意识根源。
然而,基于文化就只不过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具体形态及其性质实际运转的产物,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文化都只能是在极其有限程度上反作用于社会运行的一个因素,不可能成为决定社会运转的内在动因和根本因素。过度渲染欧洲“文艺复兴”对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并改变不了这一社会运转本质;中国的“文化革命”最终演变成动乱的历史事实,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反思这一切的结果,尤其是若对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以来的社会变迁、对人们思想意识的启迪、探索和认识,做一必要的、更为完整的总结的话,那“经济发展社会运转观念”即人们自身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体现——广义的社会价值创造,以及各自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实现——广义社会价值的需要,才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运转及发展、变化及进步根本动因的观念,便更加清晰而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了。
这一人类社会运转及发展、变化及进步根本动因的观念,提示人们一个最基本的社会发展进步观点——社会价值创造及其体现和实现的市场化机制体制;社会政治架构上的根本民主化;以及建立在这两大根基之上的体系化社会运行运转基本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基和前提。
2024.12.16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