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读后感
文/杨普义
《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的读后感:
对历史洞察力的钦佩
文章写于1943年,当时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毛泽东敏锐地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迎来大变化,欧洲轴心国濒临崩溃,日本帝国主义也陷入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他精准剖析了国民党面临的形势和可能采取的三种方针,即投降日本、照老路拖下去、改变政治方针。历史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料,国民党选择了“暂时拖,将来打”的方针,最终走向失败,这体现了毛泽东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力,让人深感钦佩。
对斗争策略的思考
毛泽东在文中深刻揭露了国民党“政治解决”和“准备实行宪政”的虚伪本质,指出这不过是他们拖延时间、准备内战的幌子。这让我们认识到,在与对手进行斗争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面的言辞所迷惑。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团结抗日,反对分裂,争取实现和平民主解决国共关系问题,这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既坚持原则又灵活运用斗争策略,以维护民族利益和人民的福祉。
对现实的启示意义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汲取到许多应对复杂局面的智慧。在当今社会,我们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不确定因素,需要像中国共产党在当时那样,保持坚定的立场,明确自己的目标。同时,要善于分析形势,准确判断各种可能性,做好应对准备。在与不同的利益群体交往中,要学会辨别真伪,把握好斗争与合作的关系,以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此外,它还提醒我们要始终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利益,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从而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