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区杨善小学教师席军:两个世界——《我是一只特别的小猪》绘本解读
席军
席军,冯爱虎工作坊成员,中小学二级教师,未央区优秀班主任,校骨干教师,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现任西安市未央区杨善小学语文教师。
绘本《我是一只特别的小猪》讲的是:天真的小猪遇到了少年老成的小狐狸,直率稚拙的解释遭受嘲笑的故事。
小猪单纯,但很有趣。在他的眼里“睡觉不用数绵羊,一上床就能睡着”“一脚把水坑里的水踩飞到天上去”是新奇有趣,与众不同的。熟悉的情景,让人总要想起自己的童年生活,不同的是大概有几次我是数了绵羊才入睡的,亦或是弄的浑身是泥,免不了大人的一顿责罚的。躲在记忆深处的时光,这就是我的童年,或者童年的我,不在乎时间的流逝,只感到岁月的无穷无尽,因此可以说在童年我们一度拥有永恒,如鲁迅把破园子当作乐园,把美女蛇的故事当真一样的永远留在心底。
在小狐狸里的眼里小猪所描述的“特别”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他甚至可以通过亲身试验(也指着自己的影子),来证明小猪的荒诞可笑。小狐狸很现实,却少了趣味。
可见,小猪凭感觉,不科学,小狐狸讲理性,讲科学,泾渭分明,故事就这样简单,似乎一目了然,其间却隐含两个世界,一个是孩子的,另一个也是孩子的。两者都是客观的存在,但倘若理性一套强行介入给感觉的世界,不能贴近儿童的心灵思考,就形成矛盾。在故事中,这种矛盾不断升级,小猪自信受挫,幻想破灭,彻底的沉默了。“我的妈妈是一只最最特别的猪哦!”希望中夹杂着迷茫,他需要一个支持,来捍卫自己的尊严,而妈妈是最后的依靠!我们也沉默了,我们随着作者静静的看着发生的一切,我们内心恻恻,幻想着小猪的一次惊人表现或是作者笔下的一次峰回路转。可找不到共鸣的,只有嘲笑。“一只猪的妈妈不是猪,难道会是狐狸吗?”小狐狸大笑起来,“哈哈,你就是一直普通的猪。”小狐狸背后的画面是棵落光了叶的大树,上面挂着两块写有“垃圾”字样的木牌,木牌在风中摇摇晃晃,显得格外刺眼......接着画面定格在“哼哼公园”,公园里看不到旋转木马,也看到不到走兽飞禽,只看见一个怅然若失的背影和一只爬在树上贪婪吸吮汁液的瓢虫......
望着小猪离去的背影,作者继续追问着,“他还会认为自己是一只特别的小猪吗?”童心易损!我回答不出。但两个主人公间的鸿沟在提醒我,一个孩子在另一个孩子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作者是在暗示我们小狐狸是现代社会儿童的一个缩影吗?怪不得有人说,有的学生小学未毕业,目光已变的复杂,虽说法极端,但也并非全无道理-------
邻家年轻的妈妈找我,说你是当老师的,问要给孩子补什么课?未等我张口,她又罗列出钢琴、播音、英语等四门课程,说是已经报好了。我觉的太多,有意劝阻,当时说了什么已记不清楚,只记得她说的很多,大意是要为孩子以后考虑,不想让孩子吃亏云云。她的孩子眨着眼睛,在一旁静静的听着。我沉默了。我隐约能感受到她背后的力量。后来又有次她抱怨学校老师不给自己孩子“六一”主持的机会,我解释说也许不是不重视,而是有难处。她在一旁喋喋不休,一旁孩子的眼神渐渐暗淡了下去......
一年级的小女生一脸稚气,手持老师教鞭在教室走来走去,有触了“霉头”的,轻则被呵斥,重则要遭“当头棒喝”;受罚的有苦难言,他头次感受到同学严厉的眼神和背后的力量......
学校组织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临了,领导不忘嘱咐:“.......是有要求的,因为......每个人要写一篇游记类作文。”以示目的。此言一出,会场轻微骚动。身旁几个女生互相看了看,低声说,“早知道就不去了......”
一个人。
一件小事。
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
......
终于,小狐狸们离开了自己的天地,不约而同地来到了大人为他们建构的现实世界了。
故事的结尾很美好,隐喻着父母陪伴的重要,在妈妈的安慰下,小猪脸上挂着泪,躺在妈妈的怀里笑了。妈妈的话很简单,只是把“特别”换成了“独一无二”,不简单的是她了解孩子的感觉,重新给孩子编织了一个新的梦,这时我们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小猪对着镜子捏了捏自己俏皮的嘴巴,
接着转过身照了照,
然后又做了个鬼脸,
最后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满意的笑了笑:“嗯!我是一只独一无二的小猪。”
他完全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了,再也不要被惊醒!
编辑:王波
《陕西教育》(综合)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陕西教育报刊社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类月刊。栏目设置见置顶文章,发表不收取任何费用,投稿邮箱:sxjy_wb@163.com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