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意识,独家评论 丨 固守党性意识,加强履职修养
“修养”一词,《辞海》解释为,一是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一定的水平;二是指养成正确待人处事的态度。习总书记在论“三严三实”时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人生修养好比养路,经常修修补补,路才好走,不能只等到车马陷坑,才想起修路。一个人的修养,也有可能会出现路基下沉,边角被破坏的时候。特别是在现代社会里,一劳永逸的想法可能就要出问题。尤其是为基层群众办事的党员干部,事办不好,态度不好,脸色难看,群众看的真切,群众不说某个人,而直接说党员干部和政府如何如何啦,所以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党的整体形象,更要严以修身,不断加强学习,修补自我,固化党性观念。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以来,发展到今天已经90多年,由几十个人,发展到今天的8000多万。领导着近13亿多炎黄儿女,与世界60多亿人和平相处。与广大人民群众相比,我们还是社会中的少数;与全人类相比,共产党在世界上也还是少数派别,资本主义和其它宗教势力,不遗余力地对共产党进行抵制。
我们中国革命的成功,更是充满了血腥,既有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又有无数共产党人,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团结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用鲜血和生命为全中国人民争取到了今天的和平发展环境和空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9世纪末,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遭遇西方敌对势力的颠覆、瓦解破坏,使国家陷入分裂,战乱之中,特别是苏联亡党亡国的惨痛教训,使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更加清醒,要居安思危。面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瓦解,经济文化渗透、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当提高警惕,筑牢防线,防止各种思潮的侵蚀影响。
一、 基层党员要有组织观念
《党章》第31条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具体任务细化为8项。这个基层包含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基层组织,一直延伸到乡村街道、工厂企业,外延广泛,内涵丰富。每个党员都是基层组织中的一个分子,组织的凝聚力越强,战斗力就越强。支部凝聚力取决于支部生活制度坚持的如何。中央国家机关的支部,一般工作任务都比较繁重,出差、调研等活动较多,有时可能赶不上过组织生活,工厂企业的党员,生产任务重,组织活动少,党员一般都是靠大众教育,从电视报刊中汲取营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需要有坚定的组织观念做保证,组织观念说白了就是要牢固树立集体意识,一个党员入了党,就等于进了共产主义大家庭,既然进了这个家,就要事事处处为这个家的发展壮大着想,不能只把人放在组织里,心还留在个人主义的世界里。入党只是图个脸面好看不好看的问题,入党动机要真正端正起来,思想和行动才能自觉。
二、 基层党员要有群众意识
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基层面对面的领导。基层党员干部距离群众最近,接地气,所以基层党员干部心中一定要有群众意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不管反对“四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还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都要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解决好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问题,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这些对党的执政基础影响很大。
1989年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步入发展的低谷,共产党人受到了世人的讥讽嘲笑。中国共产党也经历了这场史无前例的风暴袭击,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坚强的革命意志,英勇果敢,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进攻,顶住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和影响。导致社会主义国家动荡,主要原因就是党员干部离群众远了,听不到人民的呼声和诉求,更有少数人经不起“糖弹”的诱惑,失去了共产党人的本色,成了人民群众最痛恨的人。群众意识,不能简单理解为和群众吃住在一起,更不是整天泡在一起打牌、赌博、喝大酒。这个群众意识是要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和诉求,深入基层,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还要经常深入群众,教育群众,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共同奋斗。这种群众意识,才是党和人民群众最为期盼的根本意识。
三、 基层党员要有担当精神
常言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党员干部要胸怀远大理想,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履行党赋予的光荣使命和义务,尽职尽责。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及时解决基层发生、发现的重大急难险重问题。造福人民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职责所系,党员干部要有担当精神。所谓担当,就是要肩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工作做好。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踏踏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点击下方标题 回顾精彩内容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