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学用结合,宁聚力传媒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南京广电集团制作的理论宣讲融媒产品《学习宁聚力》今天全网上线第113期,主题聚焦:坚持“两个结合”。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首个“非遗版”春节在传承中创新
乙巳蛇年,我们迎来了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值得一提是,这次申遗项目的副标题是“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本期节目,宣讲人带您一起感受年味里焕发的新生机。
南京城门挂春联的活动始于2016年,它将有着650多年历史的明城墙与书法、楹联等非遗文化融合。正是南京城每年一度迎接春节的社会实践。
在南京有句老话,“不到夫子庙等于没过年,到了不买盏灯等于没过好年”。
南京人的过年仪式感,是从赏灯开始,无论老人小孩每年元宵节前后,定要找个时间到夫子庙逛一圈,买几盏花灯挂在家中,这才算真正过了年。
秦淮灯会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也为春节申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届秦淮灯会共设置5个展区352组灯,且灯彩展示技术更先进、制作材料更多元,全息影像、无人机、玻璃钢等现代元素与传统非遗文化水乳交融,彰显中华文化的非凡魅力。
瑞兽闹春、鱼灯轻摇、蝶舞鹿悦……穿梭在南京白鹭洲公园《上元灯彩图》非遗艺术展展区,仿佛迈入了明朝集市的绚丽世界。
侯佳钰
南京秦淮灯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师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画卷上面的内容,它就是用我们现在插画的手法,还原了当时一个明代元宵节繁华的盛况。
陈丽丽
市民
今天就是来沉浸式地感受上元灯彩,换了这一身衣服也是明代的,就是应景了一下600年前这个灯会。很有这种国泰民安、繁华盛世的感觉。
这个春节,传统非遗体验深受游客喜爱。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绒花制作技艺”工作室,非遗传承人教大家亲手制作绒花,共同感受非遗的独特魅力。
李晓萍
市民
想趁着这个假期的结尾,带小朋友来亲手体验一下,感受一下我们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沐芷
学生
做起来很难,但是做完之后很有成就感。
付磊
绒花制作技艺传承人
大家可以看到这上面是一个寿桃,下面是一个蝙蝠,寓意着福寿绵延。可以把它做成各种花卉的发簪、胸针。我们现在还推出了绒花体验课,让大家亲手制作绒花,让大家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增加了别样的年味,也增添了新的活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撰稿:高凌
编辑:张力伟
执行主编:高凌 主编:梁娜
制作:南京广电融媒新闻中心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