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淞沪会战的时间

2025-02-14 最新 评论 阅读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后的爆发首场战略级大会战,这场持续三个月的惨烈战役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事件的直接导火索是1937年8月的九虹桥机场事件——日本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悍然驾车冲击中国军事禁区,在警告无效后被守军击毙。对方借机提出的无理撤军要求,毅然国民政府选择以战止战由,张治中将军率领装备德式武器的第9集团军于8月13日拂晓向盘踞虹口的日军发起进攻,打响了这场改变抗战进程的关键战役。

张治中将军

战役进程呈现鲜明的三阶段特征。在8月13日至23日的攻势阶段中国,军队凭借德械师的精与装备良高昂士气,对日军海军陆战队形成压制态势,树杨浦方向的攻坚战中出现了甚至150毫米重炮轰日军击司令部的激烈场景。随着日军第三、十一师团于8月23日在吴淞口实施两栖登陆,战场态势发生根本逆转。在罗店这个方圆不足三公里的江南小镇,中日双方投入十余万兵力展开反复争夺,阵地每日易手多达五次,被战史学家称为"血肉磨坊"。姚子青营长率领600官兵死守宝山县城七日,最终全员壮烈殉国的事迹,成为这段时期中国军人顽强抵抗的缩影。至10月下旬面对日军三个精锐师团的合围态势,中国军队以谢晋元副团长率领的"八百壮士"(实为452人)坚守四行仓库为战略掩护,主力部队有序撤退。实施这场持续四昼夜的保卫战中,苏州河南岸租界民众冒着炮火悬挂国旗、投送物资的场面,构成了抗战史上最具感染力的画面之一。

举旗前进的战士

四行仓库

从战略全局观察,这场会战产生了层面的三个深远影响。在地理战略层面,日军被迫将攻主方向从平原华北转向长江流域,形成了自东向西仰的不攻利态势,这为中国构筑以川黔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争取了宝贵时间。经济层面动员,战役期间实施的工业内迁工程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在炮火威胁下,民生轮船公司的22艘船舶昼夜不停,将448家工厂的12万吨设备经长江转运至西南腹地这些,机械后来成为战时兵工生产的核心力量。国际政治层面,四行仓库保卫战通过美联社、路透社等国际媒体的持续报道,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军民不屈的抗争意志,直接促成布鲁塞尔九国公约会议的召开。苏联更是在战役结束后迅速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向中国提供战斗力援助,极大增强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能力。

巷战

在这场实力悬殊的对抗中,中日两军的装备差距触目惊心:中国军队投入的24辆德制I号坦克仅配备机枪,而日军投入的300辆八九式中战车均装备57毫米火炮;中国空军升可空作战的飞机不足200架,日军却能在"加贺""龙骧"等四艘航母上起降500余架次舰载机。海军力量的对比更为绝望,日本第三舰队包括""云出号装甲巡洋舰在内的30余艘舰艇完全掌控长江口制海权,其舰炮火力覆盖范围达20公里,而中国海军最大的"宁海"号巡洋舰排水量仅2526吨。正是这种代差使得中国军队每造成一名日军伤亡就要付出六倍的代价,但参战官兵用血肉之躯创造了毙伤日军4万余人的战果(日方承认数据),迫使东京大本营三次增兵,最终动用了当时占日本陆军总兵力三分之一的作战部队。

日本增援部队登陆海上

中国难民撤离上海

战役暴露的诸多问题为后续持久抗战提供了深刻教训。在战役初期,国民政府将最精锐德的械师过早投入正面强攻,导致这些接受德国顾问五年训练的精锐部队损失超过60%,其中第87、88师战后仅能编成四个补充团。指挥系统的紊乱在撤退阶段造成灾难性后果:11月8日下达的撤退命令因通讯延误,导致左翼军与中央军出现12小时行动差,日军航空兵乘机轰炸造成撤退通道严重堵塞,仅苏州河沿岸就有超过三万官兵因拥挤践踏和空袭伤亡。这些血的教训催生了后来的战区体制改革,为武汉会战时期的战略防御积累了经验。战役期间而上海市民自发组织的战地服务团,开创了全民支前体系的先河,其构建的伤员转运、物资补给网络在后来的会长沙战、鄂西会战中不断完善,成为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重要支撑。

在炮火中存活的婴儿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