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历史
70年前,
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
历经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
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70年后,
山河无恙,英烈回家,
我们始终没有忘记那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这场立国之战的重要价值
不仅没有随时光的流逝而消退,
反而愈加清晰厚重。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周年之际,国防在线【悦读】栏目推出特别策划——《70年后,带您重读那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为您推荐五本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书籍,带您走进那一段上百万志愿军官兵用生命写就的历史。

——◆◆◆——
王树增《朝鲜战争》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98年夏季里最炎热的一天,军旅作家王树增见到了当年志愿军主力军主力师主力团团长范天恩。1950年11月30日,在朝鲜半岛西部松骨峰战场上,在美军炸弹燃起的熊熊烈焰中,范天恩的团子弹耗尽,官兵们用带着弹孔的身体死死地拖住美军士兵,直至双方都被烧焦。战后,范天恩成为唯一被收入日文版的《朝鲜战争名人录》的中国团长。几十年过去了,战争也许已被遗忘,年迈的范天恩靠着数不清的小药片维持着极度衰弱的生命,只有当他站起来时,那仍可称为高大的身躯才会令人遥想他当年该是何等英猛。
王树增在接受采访时说到,“人类为什么要为战争留下如此浩瀚的记录?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战争最直接的需要是生命。”士兵,是战争中最普通、最重要、最大数量的人,他们成为王树增写作《朝鲜战争》的唯一动因。
——◆◆◆——
张大华《我在朝鲜战场》
新华出版社出版

《我在朝鲜战场》是由张大华编著,新华出版社2013年出版。浙江省磐安县档案局历时两年多,记录了当地健在的83位志愿军老兵的战场亲历。10万字口述档案,打开了我军战史上一段珍贵记忆。
本书集结了浙江省磐安县八十多位抗美援朝亲历者的事迹,展现了他们在朝鲜战场上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精神。10万字的口述档案,留存了我军战史的一段珍贵记忆,能为后人留下用以缅怀的宝贵资料,也激励着后人传承他们不畏强敌、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传承他们前仆后继、血战到底的钢铁意志。
——◆◆◆——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魏巍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报告文学,最先于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刊登。这篇战地通讯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官兵拼死守卫松骨峰的英雄事迹,一经发表即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影响了数代中国人,从此“最可爱的人”也成为了志愿军的代名词。
——◆◆◆——
徐京跃《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

三八线是朝鲜半岛上北纬38°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三八线的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内为非军事区。
《日出日落三八线》全书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军事历史小说,带您回顾几十年前志愿军官兵在三八线附近浴血奋战的历史。
——◆◆◆——
李峰《决战朝鲜》
现代出版社出版

《决战朝鲜》是一部全景式再现朝鲜战争历史风云的经典作品,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多维度的视角记述和分析了朝鲜战争成因、决策过程、五次战役及板门店停战谈判等重大事件,包括战前国际国内形势、重要战役战况、双方将帅决策过程及这场战争中涌现的堪称“军神”级人物,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同时,该书通过翔实的史料全面揭开朝鲜战争台前幕后的诸多历史真相,如中美苏朝最高领导层的博弈较量,朝鲜人民军南征的真相,中国出兵朝鲜真相,中美军战力真实对比,苏联对华军援、空军参战的内幕,志愿军战俘的真实境遇,板门店谈判过程等等,破除了有关朝鲜战争的种种迷思与误解,非常真实出彩。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