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十八洞村观后感

2025-02-13 最新 评论 阅读

 

《十八洞村》本影片讲述了一位退伍军人--杨英俊,没有和战友一起出去打拼,也没有像村里其他人一样外出打工,而是紧紧守护着那片故土,守护着自己的妻子和智障的孙女--小南瓜,用祖辈留下来的田地和插秧经验,在家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营着务农的故事。

退军人杨英俊,他们家为了给孙女治病而返贫,当被识别为贫困户时,相比于其他人的开心,他却显得格外的焦虑,自己回到家中重新识别自己,内心的不甘心、不甘意当贫困户,甚至把贫困户明白卡牌子摘掉,认为自己务农一辈子,最终还被识别为贫困户,这是一件可耻的事。秋林镇显头村第一书记张少华说:“当我看到这里时,由衷的钦佩这位老战士,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甘愿做贫困户等待国家的救济而不愿自己去努力,甚至把党的好政策错误的当成了养懒人的政策,争着当贫困户、低保户等,但是国家的帮助只是暂时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杨英俊的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虽然贫困、艰苦,但他不甘落后,不想拖国家的后腿。”“扶贫先扶志”,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困难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为此,扶贫工作队的小王认为杨英俊正是有这种斗志和勇气,让他当他们杨家族的班长,带领杨家班立志、立身、立行,一起与“穷”打一场脱贫攻坚战。

在与杨家班一起商讨下,找到了真正贫穷的首要原因是没有土地。于是,扶贫工作的小王在网上找到了一片上百亩的煤矿地,这让扶贫工作队看到了希望,让杨家班看到了希望,因为很少人会觉得矿地可以用来种地,即使知道能作为耕地的时候,也很少有人愿意去利用它,但是杨家班的人做到了,他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杨英俊带领杨家班在荒地上一起填土造田,改造尾矿,解决了地少人多的矛盾,人工造出大片人工田,吸引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员都回家,造福家乡。他既改变了自己的境遇,更改变了杨懒、杨三金的精神面貌,让他们当回了"农民的样子"。

我们在基层工作也应当像小王一样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全身心致力于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有不怕任何问题的决心和毅力。在脱贫攻坚宣传方面贡献我们微薄之力。“我认为,不管是贫困户还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首先要重视的是精神脱贫,没有谁生下来就要不如别人,不要放弃向上的希望。使贫困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的帽子,创造幸福生活,要像影片中多次出现的雄鸡一样,永远志气高昂,相信我们的"脱贫工作"一定会完成,相信人民过上繁荣、富强、美好的生活,”显头村第一书记张少华说道。

(秋林镇显头村大学生村官---张鹏艳)

标签: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