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双语教学,一个现代化的伪命题

2025-02-25 学习 评论 阅读
  

  双语教学,一个现代化的伪命题

  

  谢怀建

  

  主张在中国推行双语教学的人认为,世界上70%的网络信息都是由英语传播的,要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就必须把握英语,因此应该在高校强化英语,而推行双语教学就是其重要手段。

  

  不幸的是,这一观点得到了主管教育的政府部门的支持。全国各高校,管他211还是985,管他像样的还是不像样的,纷纷都开始推出双语教学或试点教学。这样,就把有限的课时压缩得更为吃紧。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压力,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把本来可以用来参加体育活动与娱乐生活的时间压缩到了难以忍受的限度,不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而且专业学习时间和其他综合知识的学习也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素质教育根本无法实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时间,至少50%被英语占据。

  

  如果这样做确实有利于高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那这样的牺牲倒也似乎值得,但这样做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却降低了教学质量,侵损了科研时间。国内某高校最先在推出双语教学时,就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说这所成立十多年的学校,在世界大学排名上,很快就挤身前200名左右。原因就在于推行了双语教学。于是各高校尤其是东部的某些纷纷效仿。很快,中国高校推行双语教学蔚然成风。

  

  但仔细分析香港科技大学的成功,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在于他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的做法。如世界科技界的华人杰出人物,多被香港科技大学收编其中,或者说聘为教授,或者聘作兼职。双语教学只是其中一项举措之一。但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

  

  如果我们把观察高等教育的视角放得更宽些,不难发现,世界上真正一流大学是不推行双语教学的。美国的长青藤大学没有一所推行中国式的双语教学。我有个侄儿在耶鲁,他在高中阶段就学了拉丁语,现在在大学,外语(法语)只是选修课而已。根本用不着象中国大学生这样花上数百个学时来学英语,更用不着再花上千个课外学时来学ABC,他的大学生活就丰富多彩多了,且成绩优秀。

  

  如果我们再把观察现代化进程的视角放宽些,同样不难发现,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与这个国家国民的外语水没有直接关系,外语水平与现代化的关系,充其量就是个充分条件而已,决非必然条件。以亚洲几个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为例:

  

  外语水平最高的是印度;其次是中国;最次是日本。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外语水平最差的日本,现代化程度最高;外语水平最高的印度,现代化水平最低,而中国处于两者之间——无论外语水平还是现代化水平均如此。所以,即使中国高校把所有力气都用在双语(其实本质的东西在英语上),你不可能赶上印度吧,即使你赶上了,也就是个印度水平而已,现代化的结果如何?答案就是印度水平!这值吗?

  

  当今世界,找不到一个大国象中国这样重视英语教学。也找不到一个大国的学子,象中国的学子这样承担着如此沉重的学习外语负担。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方法很多,日本不是就有许多专业的翻译人员,非常及时地把国外科技动态介绍给科技界了吗?哪里需要如此兴师动众地开展双语教学哟。

  

  香港科技大学推行双语教学是可以理解的,那个地方毕竟是前英国殖民地嘛,但中国的高校用行政手段来推行双语教学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它不是办好高校的必须条件。

  

  是时候了,停止中国高校行政主导的双语教学!

标签:教学   水平   中国   高校   现代化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