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多少跨国公司命系中国

2025-02-25 深度解析 评论 阅读
  

  财富时:多少跨国公司命系中国

  

  2009年07月07日

  

  :何冉 齐洁 王莘莘

  

  当“冬天”成为经济无法回避的四季轮回,当救市成为各国议政的话题焦点,全球各大实体公司裁员、减薪、收缩资本甚至破产等问题为风起云涌的经济领域加上了风波诡异的面纱。在感受西边凄冷阴霾的同时,东边日出的暖阳得到了世界目光的聚焦,短暂寒流后的乍春还暖让中国成为了各大跨国公司的救命草、保护伞。
 在北京召开的全球智库峰会上, 一个论点成为了热门话题:中国正在成为跨国公司全球决战的主战场! 那么,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后的战略作了哪些重大调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处境究竟如何呢?我们来看一组图表数据——

  

  2009年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以及美国商会对全球多家跨国公司的一些相关调研显示,全球FDI(国际直接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区位,选择投资中国的占到了80%以上,许多跨国公司将中国列为全球投资的第一选择。

  

  这表明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无疑发挥着越来越强劲的作用,即使在金融危机时期,跨国公司仍然选择在中国投资,并且加大了在中国的销售力度,对于中国市场的倚靠已经成为很多跨国公司摆脱金融危机的一剂良药。这不仅因为中国是跨国公司一个重要的目标市场,而且在中国还有不断开放的优越投资政策,优良的人力资源,完备的基础设施,先进的一体化供应基地,中国经济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势头,为很多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下撑起一片蓝天。

  

  而就在跨国公司纷纷聚集中国市场、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时,中国的引进外资之路也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未来的中国是要发展成世界工厂,还是在世界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经济巨擎,或许正是一个转变的绝佳时机。

  

  跨国公司业绩:

  

  中国消费市场一枝独秀

  

  始发美国继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通用汽车几乎走向了破产的边缘。通用汽车这个百年行业精英,最终没有传奇性地逃脱经济危机的漩涡,其品牌旗下所有车辆全球销量下滑了45%。但通用在感受世界市场低迷困境的同时,在中国市场却体会到了“美妙”的滋味:两位数额的增长率,中国总体份额在去年1-9月份,共计销售辆汽车,同比增长10.2%,市场份额约为12%,继续在中国汽车行业中领跑。

  

  与目前全球汽车行业陷入整体低迷困境、销售量整体下滑的形势相比,即使全球跨国汽车公司普遍受到危机打击与影响,在中国的跨国汽车品牌企业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社会影响力与市场地位。就拿2009年1月份的全球汽车销售数据来看,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月销售汽车逾73万辆,这一数据强烈地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中国市场在经济危机中仍可能保持较快增长。

  

  在寒风瑟瑟的世界经济环境中,并不只是通用一家体验到了增长的快乐。不少跨国公司在中国都交出漂亮成绩单。虽然日系制造型企业出于保护自身实力的考虑,选择了断臂求生,裁员、减产、关闭工厂韬光养晦,但从中国的销售额度上看,却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比率。

  

  2007年,日立集团在华控股销售额达亿日元(约合114亿美元),占日立集团全球整体销售额的10.2%。在经济危机已经开始的2008年度上半期的销售额达到了5885亿日元,同比增长11%,占日立集团全球整体销售额的11.1%,总体看,处于稳健增长阶段。2008年,丰田全球汽车销售量急剧下滑,并且出现了自建厂以来的首次年度亏损,但在中国市场上,丰田及其合资企业,2008年销售汽车约为58.5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7%,而本田去年在中国的汽车销量也达到了辆,同比增长了11.7%。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消费信心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据尼尔森的调查,美国消费信心指数下挫至历史最低位,欧洲消费者信心指数也遭遇了同比的最大跌幅,但中国消费者信心却略有提升,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这种信心指数在各公司的中国销售额成绩单上得到了有力的证明。日用消费品市场中,安利(中国)、宝洁均表现亮眼,令人振奋。2007年,安利在中国销售额为138亿元人民币,与2006年基本持平。但在2008年却得到了两位数增长,销售额达178亿元,增长28%,约占全球30%。而根据权威行业统计,宝洁大中华区2008年的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近两年一直保持25%左右的增长,目前,宝洁大中华区的销售量已位居宝洁全球区域市场中的第二,销售额也已位居第四。

  

  逆势增资 中国成为

  

  跨国公司的增长点

  

  在过去的30年中,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越来越强,中国的地位在世界经济中尤其是经济危机这个特殊时期愈显重要。北大纵横合伙人杲占强说:“看一些跨国公司年会发现,其本土市场可能一塌糊涂,但中国市场表现很亮丽。”也正是因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尝到了盈利甜头,因此纷纷把中国看作利润的增长点,并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中国市场就是一块孕育希望的沃土,他们逆势增资以期抓住这个增长点。通用汽车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在濒临破产、举步维艰的关键时刻,通用汽车忙着在各国减少产能、出售工厂的同时,却正在对中国加大投资。2008年9月,在中国投资2.5亿美元建立研究中心建设中国园区,作为亚太中国总部。2009年2月,初步确定了与一汽合资生产商用车的计划。在2008年前三季亏损数百亿美元的情况下,仍表示在华投入并坚持每年10亿美元不变,以保证在华高速增长。通用在华投资战略背后的一大原因在于:在中国市场中,通用依然能保证它第一的地位,而且中国市场是一个重要的利润。而另一家跨国公司、家装巨头百安居同样选择了逆势增资,在目前惨淡的中国家装行业率先增加投资4000万美元,成为行业内首家宣布以持续增长为目标增资的企业。杜邦公司2008年12月也同样继续扩大在华投资,没有推迟或取消任何在华投资项目,还称将在2010年在华投资增加到12亿美元。通用汽车、百安居、杜邦的境遇是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众多跨国公司的缩影。从中国市场获得的收益可以使跨国公司在全球金融海啸中得到稀有的缓冲机会。尽管日产也遭遇了发展困境,但其在中国市场投资10亿日元的郑州日产第二工厂计划未变,日产-雷诺的CEO更乐观预测,全球汽车行业将在中国的引导下摆脱经济危机。此外,大众、宝马等也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据韩国媒体道,高达84.7%的企业将维持或扩大在华投资规模。

  

  跨国公司调整

  

  在华战略布局

  

  商务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认为,尽管大量跨国公司出现了巨额亏损或盈利状况恶化,从而纷纷采取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率和缩减资本性支出等措施来应对危机和化解风险,但是,逆势扩张也可以视为跨国公司的一种自我变革和对全球布局的一种调整。而中国在这场战略布局的调整中,毫无疑问地被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正向中国转移。摩托罗拉、GE、沃尔玛等众多跨国公司近年来纷纷将制造中心、研发中心,甚至运营中心、全球采购中心转移或设立在北京、上海等地。IBM公司把中国市场定位成其全球创新中心,在华设立IBM中国研究院、IBM中国开发中心、IBM中国创新中心、IBM中国系统中心和IBM商业价值研究院。IT业的巨头微软公司将在未来3年内投入10亿美元,用于微软中国在移动和嵌入式、互联网平台、娱乐及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研发。此前,微软公司已在北京中关村投资近3亿美元用于研发中心的建立。可口可乐公司也表示,在未来3年,将继续投入20亿美元,用以开拓新厂,建设分销渠道,以及市场销售和产品研发等。其中,新建的可口可乐全球创新与技术中心是其中的一部分,其规模为原先上海研发中心的5倍。

  

  从目前的形势看,越来越多的公司将亚洲总部放到了北京和上海,根据美国《财富》杂志的调查结果,有92%的跨国公司已经计划近几年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中国在跨国公司全球系统内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近日发布的未来3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结果,稳定的经济基本面、庞大的国内市场、低成本劳动力、市场开放度等因素使中国继续成为跨国公司最理想的投资目的国。

  

  其次,跨国公司在华的市场战略也进行了调整,由原先集中都市向农村调整,由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伸。IT巨擘英特尔也在加大对华投资。今年2月,该公司专门成立“农村信息发展办公室”,直属于中国区总裁,以加快拓展中国农村市场。西门子也公开表示,今年的业务重点将继续集中向农村地区发展,将加大对适合中国农村地区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投入。经济危机使一些敏感的商业巨头从长三角等一线城市向内陆二线城市迁移,以期降低人力、费用等成本,相信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可以帮助抵抗经济寒流。

  

  十大措施尤其是4万亿元的 “大单”无疑会成为跨国公司眼中的金苹果。十大措施给不少跨国公司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因为4万亿元投资大单,加上地方规模庞大的投资计划大多集中于基础设施等领域,本身就将吸引一部分外商投资。同时,新一轮建设也会带动钢铁等基础原材料、石化、重大装备、电子器械等领域的投资,给跨国公司的投资创造了新机遇。

  

  危机时期,中国政府对利用外资政策需要时时作出改变,这也是中国引资的竞争优势正受到周边国家挑战的需要。提高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应以稳定投资规模为前提,更好地发挥跨国公司在抗危机、保增长中的作用。有关专家称此次金融危机同时也加快了跨国公司本土化进程。因为越是本土化,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业绩就越显著,如英特尔、IBM、雀巢等。英特尔早在两年多以前就计划单列了,中国区直接向总部汇,这样总部与中国区的联系更紧密,沟通更顺畅,决策更有力迅速,也因此英特尔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企业要想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加速与中国市场的融合。微软同样在加快融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中频频出招,在研发集团转战中国之后,WindowsXP和Office价格顺应中国市场,在一年之内连续降价几次。但是在我们庆幸跨国公司越来越本土化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们越来越融入到世界市场中,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承担着受世界经济影响的风险。机遇与风险并存,如何趋利避害在当前的危机下获得长足发展应该是当下面临的一大课题。

标签:中国   跨国公司   全球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