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粮全线下跌被忽视的问题:转基因将从内外控制中国
《华夏时》发表了一篇署名“金微”的关于粮价问题的深度道,题为“中国三大主粮收购价全线下跌,农民收入恐损千亿”,道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社会各界议论纷纷。
粮食丰收,农民收入减少,初步估算农民这轮粮价下跌损失千亿,影响消费市场几千亿,拖累GDP一个点,当然,不少农民种粮积极性会下降,明年弃种,这样粮食安全会受到影响,当然,还有被社会忽视的问题“转基因”。
目前,国际进口粮大增,海关数据显示,1-9月为260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1.2%。大豆前9个月累计进口5964吨,去年同期5274吨,同比增加13%。
中国进口的粮食及油粮料作物中,玉米部分是转基因的、油菜籽大部分是转基因玉米,进口的大豆绝大多数都是转基因大豆,而我国80%的大豆依赖进口,每年大豆进口增,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主产区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就会降,今年也不例外,国家统计局道,2015年10月,东北三省大豆产量501万吨,相比上年度大豆产量602万吨,减少了101万吨,减幅为16.7%。
三大主粮下跌,大豆也难逃降价“厄运”。大豆价格仍跌,明年大豆种植面积再减少,这又会加大对转基因大豆的依赖。
这是从国外进口转基因来说,另一方面,国际种子巨头已在中国布局多年,众所周知的孟山都、先锋公司等就是国际知名的转基因种子公司,他们在中国卖了多少转基因种子至今仍是个谜。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张宏良分析称,三大主粮价格全线下跌造成的农民亏损,迫使农民来年只能接受外资控制的价格相对低廉的转基因种子,希望从价格低廉的转基因种子那里,减少一些种植成本,避免下一年的继续甚至更大亏损。但这是世界转基因巨头控制农民的一个主要手段。一旦农民依赖性形成,转基因种子巨头就会把种子价格提高到云端。
华夏时:三大主粮收购价全线下跌,农民收入恐损千亿10月16日,《华夏时》发表了一篇署名“金微”的关于粮价问题的深度道,题为“三大主粮收购价全线下跌,农民收入恐损千亿”。
道称,今年入秋以来,粮食主产区的玉米、小麦价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跌。玉米价格下跌明显,农户价格平均下跌20%以上,最高跌幅相比去年达30%,而小麦在国庆前也经历了一轮断崖式下跌。水稻今年的行情也不怎么样,多地的数据显示水稻价格稳中有跌。
三大主粮全线下挫这在往年并不多见,国际低粮价与国内库存积压均被视为本轮粮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受全球经济的影响,今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下跌,全球农产品的价格随之下跌,与中国市场粮价形成差价。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一期《粮食价格观察》称,国际市场粮价在2014年8月~2015年5月期间下跌14%,跌至五年最低。这期间,小麦价格下跌18%,大米价格下跌14%,玉米价格下跌6%,大豆价格下跌17%。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9月在《求是》发文称,目前国际大豆、玉米、小麦、大米价格分别比国内价格每吨低1175元、923元、626元和1143元,而这给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粮食进口数量持续增加,挤占了国内市场销售份额。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接受《华夏时》采访时说,国家调控价格是一块钱但市场相对调控价掉了30%,“这说明国家力量影响趋弱。而中国的玉米市场价格已经和国际市场接轨,与国际市场同步下调,差距会越来越小。”
“国际粮价对国内的传导一方面是直接的进口,另一方面是信息的传导,不过,由于我国对粮食进口实行配额管理,这种传导更多的是信息传导。”李国祥说。
中国海关最新统计数字显示,2015年9月份我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量为313万吨,1-9月为2608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81.2%。大豆前9个月累计进口5964吨,去年同期5274吨,同比增加13%。
当然,除了正常途径进口,还有大量的走私粮食。有相关人士向《华夏时》记者透露,今年屡屡查到重大粮食走私案,走私已在国内形成了完整链条,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除了国际因素,国内粮食过多也是主要原因,目前国内粮食存在积压。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通知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我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马文峰认为,今年粮价20%以上的跌幅直接影响农民可支配收入近千亿,按照上半年我国农民的78%的消费倾向简单核算,大概影响国民生产总值是6500亿,今年粮价大跌直接影响农民消费市场,或影响到GDP的增速1个百分点。
道地址:
资本市场反馈:农民难分享红利道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有市场分析人士《“三大主粮”价格全面下跌,对股市到底意味着什么》称,《华夏时》的道看后令人震惊。
通过上述事实,我们大概可以明白以下几个件事:
第一、当前国内粮价的异常走低,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而是美元加息背景下全球通缩造成的。不仅全球粮价走低,大宗商品价格也都走低。中国通过关税和补贴等政策,对国内农民、粮价有一定的保护。但鉴于WTO 的条款,可以操作的空间不大。
第二、农民在丰年减收,显然会影响他们的种粮积极性。但全球通缩同样打击了中国制造业,加上房地产出现拐点,农民外出打工的机会也在减少。在这样的年份里,国家应该更加重视三农问题。否则,就不仅仅是降低农民消费意愿,拉低GDP的问题。对策可以是,增加农村社保的保障力度等。
第三,中国粮价长期高于国际市场。如果中国加入美国、日本主导的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实施零关税,则中国农业面临的冲击将更为巨大。事实上,日本也面临类似的问题。所以,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农业转型。
第四,中国粮价长期高于国际市场粮价,是因为我们仍然在很大程度上维持了粮食生产的“小农经济”,成本太高。为什么中国没有实现农业现代化因为我们的实体经济不发达,工业化程度不够,社保体系不健全,必须把耕地保留给农民充当他们的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为他们的生活“兜底”。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农民工可能会大量失业,这样可以给他们预留一个去处,一个饭碗。但这种制度设计,随着新国际贸易体系的形成,已经很难维持下去。
第五,今年的粮价危局再次提醒我们,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中国农民之所以穷,尤其是最近10多年跑不赢通胀,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印钞票的时代”,农民很难分享城镇化带来的地价红利、房价红利(城中村和郊区的农民例外)。目前国家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有预定的设计方案。但问题是,一方面推进迟缓,另一方面改革力度还有待加强。
第六,农村问题的解决,绝对不能只从农村、农业上想办法。最关键问题,还是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管住权力,这样全社会才能有活力、创造力,农村问题的困局才能自然而然解决。说白了,中国只有全面改革,才能实现真正的充分就业,农村的“小农经济”才能结束其历史使命。
学者:转基因种子或趁虚而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张宏良发表文章《粮价大跌必将推动中国走上三大主粮转基因化的危险道路》:
玉米小麦大米中国三大主粮价格全线大跌,并且20%到30%的跌幅之深,对于原本就是微薄利润的主粮来说,足以让种地的农民亏本破产。本来今年粮食大丰收,应该是农民的巨大喜悦,可是市场化改革却把丰收变成了农民的灾难,丰收的成果越大,老百姓的灾难就越大,丰收也难,欠收也难,就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给农民带来的无论如何都躲避不掉的灾难!
虽然今天的灾难是打在农民头上,但是明天的灾难就会打到整个中华民族头上。这是因为,今年三大主粮价格全线下跌造成的农民亏损,迫使农民来年只能接受外资控制的价格相对低廉的转基因种子,希望从价格低廉的转基因种子那里,减少一些种植成本,避免下一年的继续甚至更大亏损。因为转基因种子可以不使用农药、不用除草等等,可以大幅度降低种植成本。而一旦农民接受了转基因种子,农民的灾难和中华民族的灾难就再也不可避免了。
道理很简单,如同我们2010年《转基因主粮——难以醒来的民族噩梦》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转基因种子具有灭绝性特征,即不能用收获的粮食作种子,而只能每年向世界四大种子商购买新种子,并且耕地一旦用了转基因种子,就再也不能恢复使用自然种子,只能永远向转基因巨头购买种子。这是世界转基因巨头控制农民的一个主要手段。而一旦这种依赖性形成,转基因种子巨头就会把种子价格提高到云端,用高价种子将至少90%以上的农业利润据为己有。
印度只有棉花这一种转基因作物,就这一种转基因作物,就造成了印度20万棉农自杀。就是因为棉花种子价格太高,给棉农留的利润幅度很小,莫说是有天灾人祸,哪怕是只要稍有不测风云,棉农就会陷入亏损破产的绝境,最终只能被迫自杀。一旦中国6亿农民也走上同样道路,结果只能是必死无疑。并且13亿中国人民的口粮一旦落入外资控制,中华民族不论怎么折腾,也将不会再有任何出路,结果只能是变成美国等西方国家的现代奴隶。
本来今年的大丰收,为中国摆脱被转基因种子控制创造了一个绝佳机会,可谓是天佑中华,老天爷保佑!因为丰收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就不会因为成本低而去选应用转基因种子了。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一个市场化改革,把丰收变成了农民的灾难,三大主粮价格全面下跌,势必会迫使农民只能选择转基因种子,只能一步一步地走向深渊。真所谓天作孽,犹可存。自作孽,不可活。一个民族的精英集团,非要把这个民族推向灭绝,那是任何力量都挡不住的。老天爷也挡不住!
粮在囧途之豆囧:大豆价格跳楼了:自科技世界网 2015/10/16
随着十一长假结束,秋意正浓,天气渐凉,国内粮食开启了一轮降价狂潮。据了解,2015年国内玉米种植面积大,产量足等原因,新季玉米价格将有所下调,与此同时小麦则由于谣传调低收储价格等原因,价格呈现“断崖”式下滑,大豆也难逃降价“厄运”,新豆大量上市后,随着种植面积、产量多少、大豆质量好坏、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大豆价格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下面就让我们谈谈国产大豆是如何开启“降价之旅”的。
产量增加,安徽大豆低价开秤
大豆是安徽省农户主要种植的夏季作物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安徽阜阳市大豆面积180万亩,宿州市2015年大豆种植面积有156万亩,在农户的勤劳耕作以及天公作美的前提下,2015年安徽大豆亩产较2014年有所增长,大部分地区亩产可以接近400斤,这就使得2015年安徽大豆虽然在种植面积有所减少的背景下,但是整体产量较2014年总产量估计相差无几,据了解,2015年安徽省大豆产量达到110万吨,仅比2014年减少4万吨,减幅3.48%。
截至10月10日,安徽大豆价格稳中下调,净粮装车价2.0元/斤左右,跟2014年同期相比,安徽大豆行情趋弱,主要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第一,受2015年湖北大豆行情影响,贸易商压价收购。在2015年8月至9月,湖北大豆在整体国内大环境低迷、产量增加、市场需求疲软等原因的影响下,价格呈现“高开低走”的趋势,这跟目前安徽大豆行情十分相似,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安徽部分贸易商压价收购。第二,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而2015年安徽大豆丰产再加上市场需求疲软,使得大豆价格下滑。南方大豆市场在8月份至9月份已经收购大量湖北大豆以及进口大豆,库存长期处于高位,但市场需求疲软,大豆库存消耗缓慢,对于安徽大豆的收购并没有想象中的积极。
从全国大豆形势来看,安徽价格低廉直接影响到东北大豆的价格,在与安徽大豆的竞争中,东北大豆已处于下风。
质量下降,东北大豆无人问津
据国家统计局道,2015年10月,东北三省大豆产量501万吨,相比上年度大豆产量602万吨,减少了101万吨,减幅为16.7%。其中2015年10月,黑龙江产量最多370万吨,相比上年度大豆产量406.4万吨,减少了90.4万吨,减幅为22.2%。2015年东北产区种植大豆期间,低温寡照、雨水天气较多,这严重影响2015年东北大豆的质量,使得东北产区大豆价格上涨暂无支撑,截止至10月12日,黑龙江大豆净粮装车价格区间在2.05-2.10元/斤之间,这与安徽大豆外发装车价格毫无价差,甚至出现倒挂,这就使得东北大豆销售停滞。
按照往年经验来说,安徽大豆与东北大豆价格应至少相差2毛钱,反之东北大豆则毫无竞争力。2015年东北大豆质量并不理想,这与安徽大豆相比毫无优势可言,很多辽宁、山东等地的用粮企业把采购目标纷纷转向安徽等地。在内蒙古从事大豆贸易多年的栾女士表示,“往年在大豆收割初期,就会有很多客户打电话来询价,但2015年东北大豆质量一般,连询价的都没有了。”目前,东北大豆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各地贸易商普遍反映东北大豆水分偏高、蛋白含量较低、虫口现象严重,质量下降和需求疲软严重影响东北大豆市场走货量。
综上所述,2015年在整体经济低迷的前提下,国产大豆正陷入一个调整期,现阶段市场需求疲软,9月份前后,各个收购主体采购了大量湖北豆和进口大豆,库存始终处于饱和状态,消耗缓慢,价格始终走弱,现阶段用粮企业库存消耗量以及走货量来看,预计在十一月中下旬很有可能会出现一次补库周期,届时需求转好以及大豆水分下降等利好因素的影响,会使得国产大豆价格有所回暖。但预计价格上涨幅度有限,大豆价格短期内想表现出持续上涨走势的可能性较低,仍将处于低位震荡。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