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之于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中的词语蹑踪
一
还是谈小说。这次我要对韩寒《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中一个词语进行寻踪,它的名字叫“朝鲜”。
为什么这个词语引起我浓厚的兴趣呢?是不是有“索隐派”的嫌疑呢?不得而知。但有一点需要澄清,当我追寻一个词语的踪迹时,带有如下问题意识——
作为小说作者的韩寒为何对“朝鲜”这个词语津津乐道?这里面渗透着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如何从个人言说延伸到小说表达中来的?对此,我觉得有必要进行一番比较无聊也无趣的词语考古。
《1988》(简称)中,“我”与娜娜车上闲谈个人创业时,连着出现了五处“朝鲜”:
…………
娜娜明显很高兴,道,那我当然不会让她看见我做的生意。我就把她弄得漂漂亮亮的,去好的学校念书,从小学弹钢琴,嫁的一定要好,我见的人多了,我可会看人了,我一定要帮她好好把关。如果是个男的,我就送他出国,远了美国法国什么的送不起,送去邻国念书还是可以的,比如朝鲜什么的。
我不禁异样地看了她一眼。
女孩子在构想未来的时候总是特别欢畅,娜娜始终不肯停下,说道,到时候,他从朝鲜深造回来,学习到了很多国外先进的知识,到国内应该也能找个好工作,估计还能做个公务员,如果当个什么官什么的就太好了,不知道朝鲜的大学好不好,朝鲜留学回来当公务员的话对口不对口„„
我情不自禁地插了一句,对口。
娜娜得到首肯,喜上眉梢,那就太好了。如果当不成公务员,就做点生意,我这里应该还留了一点小钱,就是娶老婆麻烦,如果没买起房子,就得娶个外地老婆,不过不要紧,因为我们在这个地方,本来也是外地人,说不定娶了个外地的,正好是我们本地的。但我们本地也没什么好,穷乡僻壤,如果能娶到一个城镇户口的老婆就好了,娶个大城市的老婆那真是有出息,比如娶个上海老婆,北京老婆,那我就开心死了,万一弄得好,娶个外国老婆,娶了朝鲜老婆,那真是出人头地了,这要是娶到一个美国老婆,哈哈哈哈„„
我跟着她一起大笑,哈哈哈哈。
毫无疑问,韩寒在小说叙事中,使用了情境反讽的修辞。语词“朝鲜”本身并不存在能指与所指的语义裂隙,唯独小说语境中渗透着一个由大到小、由高到低、由远及近的反差。这个反差来自于娜娜的“朝鲜”想象,与“美、法国”并不在一个级别上,有某种退而求其次的感慨。娜娜对自己未来儿子的安排,从留学到娶妻,皆需要依托“朝鲜”为其想象界中主体欲望的投射对象。绕来绕去,也就出现了五次“朝鲜”。
叙述人“我”的反应呢?顺承“异样”——“情不自禁”——“跟着她”这样的心理波动来进行。闲聊情境中的说者与听者之间,看上去喃喃自语,顺畅自然,并无多大差异,甚至你会觉得“我”比较认同于娜娜的“朝鲜情结”,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理想和谐的“我和你”对话关系。
其实,并非这么简单。
对小说对话描写进行语境分析时,我得出了一个“反讽”的结论。那么谁在反讽?毫无疑问,隐含叙述人在进行反讽。这个隐含叙述人属于写作《1988》这个小说时的韩寒。隐含叙述人进行反讽修辞时,为何要选择“朝鲜”这个语词作为构造反讽情境的复沓语词?我认为,此处韩寒特意将低智商的妓女娜娜进行单向度的弱智化处理,即她心目中的“邻国”只能是“朝鲜”。为何是“朝鲜”而不能是“越南”、“韩国”、“日本”、“蒙古”呢?我认为原因如下:第一,韩寒移用了小沈阳诸如此类的小品戏、手机短信或黄色段子等流行文化中的常用元素,用来构造反讽情境,从而酝酿阅读快感。第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即“朝鲜”一直以来是韩寒进行个人表达时所喜好的讽喻靶子。
二
这里有几段韩寒论“朝鲜”的相关文字,或许能回答上述问题。
【1】“……所谓的在国际交流上不能赞扬一些四大名著和孔孟之道,这样就像相亲的时候女方问你有没有钱,你说你祖宗十八辈上有钱,这是没用的,这就悲剧的造成啊,这个和大家没有任何的关系,虽然说通往朝鲜的道路,是由每一个沉默的人铺就的。但是,在一方面我们当然要比朝鲜强很多啊,因为大家也知道朝鲜是什么样子的;另外一方面呢,我相信在座的大家,其实很多人,大家并不沉默啊,大家只是被和谐了而已。”
(韩寒2010年2月厦门大学演讲“通往朝鲜的道路,是由每一个沉默的人铺就的”见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202/15/142_14935419.shtml#)
【2】朝鲜有着还算丰富的自然资源,非常合理的人口总数,还算不错的民族精神,按理来说,这样一个国家要搞成这么穷还挺不容易的,有些人把朝鲜的贫穷归结于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制裁,我想他们未必了解这个国家,当然,我们也未必了解这个国家,但是,当资讯已经如此发达的时候,一个国家还这么难以让人了解,而这个国家的人民更不能够了解世界,否则就会冒着被枪毙的风险,自然这个国家一定是贫穷的。信息越封锁,国家越落后,这是一定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极度独裁人民被高度洗脑的国家的名字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和上世纪70年代血腥独裁仅仅四年时间就导致自己国家五分之一人口死亡的红色高棉政权管自己叫“民主柬埔寨”有的一拼,我估计他们念自己国家的全名的时候是他们唯一能说起民主的时候。
(韩寒《亚细亚的孤儿》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01280b0100jloa.html)
【3】奥运的圣火在朝鲜很顺利,也是所有国家中唯一没有任何不和谐而声音的。四十万人夹道欢迎,一片和谐。民心甚慰。网络留言了纷纷赞美朝鲜,有人觉得当年抗美援朝的几十万人的伤亡是值得的。患难时候见真情,朝鲜是我们的好兄弟。今年国家多支援朝鲜。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认识高。大家都这么说。
1:既然朝鲜那么好,我怎么就没有听说过留学朝鲜和移民朝鲜的来着?
2:几十万人的伤亡换来的别的什么我们暂时不能定论,就因为换来了这个,就觉得是值得的?面子和尊严真是比什么都重要。
3:是不是兄弟,患难时候才知道。但我坚持认为,中国现在压根就没到患难的时候,你知道什么叫患难吗。人说你两句,你就患难了?你也太容易遇难了吧。
4:有人说,朝鲜表现不错。可以给朝鲜多一些援助了,多施舍点粮食。这是一种梦回唐朝的心态,也是对朝鲜的不尊重。人家给你面子,你给人家面。对着朝鲜,终于能找到优越感了?
5:这个问题上,我的读者岁数不大,我只能尽量说的浅显。我们判断朋友和敌人真的太简单了。我们将矛头对准西方的政府,但我们要知道,人家上街打横幅,人家媒体胡说八道,人家的政府是管不了的。人家政府已经向我们表示了他们态度,但人家别的地方依然我行我素的,我们指责他们政府面上一套底下一套,不管好自己的人民和媒体。这是不对的。我们不能用我们国家的那套东西来要求别人。我们要求他们的政府做的事情,已经超越了他们政府的职权范围。我们能够统一思想,人家统一不了,这也就是西方世界普遍比较落后的原因。
6:还是那句话,我们要接受不同的声音,不能看到反对自己的就拍死,拍不死的就辱骂,抵制,举国鸡飞狗跳,并以为这就是再给国家做贡献,在给中国人长脸。贡献还是添乱,长脸还是丢脸,这都是未定的事。听到各种各样反对甚至辱骂的声音,是一个国家走向真正强国的必然过程。我们希望国内民主而强大,而国际上全都一股脑对我们充满认可,这是不现实的。
不要希望国内像美国一样,然后世界像朝鲜一样。
7:在一些视频里,有国外留学生在游行的时候打藏独者和藏青会,也有藏青会打留学生,大家打来打去实在很不好看。你在享受别的国家民主权利的同时,你在爱国的同时,注意一下你的仪表。说了游行是会热血上涌的一件事,原本没有那么大仇恨的,一游行就变成不共戴天杀父之仇了。所以游行游到最后很容易走样。人在做,人在看,别动不动就开始干。
面子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给的。别人不给,你不能逼别人给,还是想想自己怎么挣比较现实。怎么说好,反正历来的爱国青年,每次都跑题。
(韩寒《强烈要求世界像朝鲜一样》
见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176976.shtml
三
结语中,我暂时不想下任何“朝鲜之于韩寒”到底为何的结论(如“妖魔化朝鲜”、“污名化朝鲜”、“对朝鲜相当无知”等等),我也不想表明我个人的“朝鲜”立场——虽然我本人没去过那里,但对于主权国家道听途说而来的是是非非,作为个体的本人没资格拿来说事。能给出相应的文本解读的例证,足矣。同时我想跟阅读小说的读者说明:小说有时并非“小处而说”,它的重复语词中所渗透着的各种意识形态及其裂隙,并非空穴来风,而自有其来龙去脉的潜行轨迹。这个轨迹让我感兴趣,能尽力将其寻绎出来,够了。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