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应树立自己的青年偶像
本人并非体制或组织内人,而是深感于乌有敢于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秉承公正为民的理想主义,因此经常在此观看文章和视频,启发甚多,因此想就一些问题对左派朋友提出个人的建议。
本人以为,30年来,左派之所以在右派的进攻下无还手之力,尤其是经济教育宣传三个领域,几乎是全军覆没,没有培养自己的青年队伍,忽略了青年的启蒙与争取,是致命的错误。而右派则利用了自己的优势,将当今青年完全洗脑,多数变成了资产阶级自由派的忠实信徒--其实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议会民主和自由到底意味着什么,甘心的做那种个人奋斗神话的牺牲品。而今天,各种媒体充斥的也是些模仿美国文化的山寨节目,青年甚至儿童从小就成了洪恩英语和肯德基的俘虏,殖民化教育的程度可见一斑。
如果说,在文革之后那个所谓的潘晓事件是走向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第一个信号,那么90年代之后,大规模的港台文化和美国文化的进入,就是左派彻底丧失舆论宣传阵地的象征。
至今,一个80/90后都会一听党,组织,这样的字眼就会反应出厌恶的情绪,教育上的全面殖民化和资产化已经到了严重的地步。甚至连保守派的都可以搞出个百家讲坛宣扬封建文化,而左派几乎集体失声。
毛主席当年非常重视舆论宣传工作。
可以说,从他开始参加革命到去世,都对宣传工作和教育青年的非常重视,他树立了一系列至今为人称道的无产阶级榜样,张思德,雷锋,刘胡兰,以各种文艺题材宣传普通的无产阶级英雄,可以说主席本人终生都是一个彻底的革命派,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爱青年,关心青年,让青年们锻炼成为革命的接班人,在他的指导下,出现了众多银幕上青年的光辉偶像。
笔者本人小时候就是从几钱的小人书里看到了鸡毛信和小兵张嘎,草原英雄小姐妹那样的既有儿童的天性也是榜样的力量,可以说正是早年的这种影响使我一直是左派的支持者。
右派们在30年间,特别是近20年树立了几个所谓的青年偶像,而且开动宣传机器,将其塑造成反传统的的自由主义者,个人主义的偶像,在青年中很有势力。虽然现在已经有衰弱的苗头。而左派还没有树立一个自己的青年偶像与之抗衡,这正是一个旧偶像快要倒塌的时代,左派应抓紧时间树立自己在青年中的偶像,否则又是一次更大的难以弥补的失误,未来的形式表明无论以何种政治斗争方法,青年力量必将是一个最重要的力量,争取青年就是争取人才和民心。通过药案,已经有大量青年认识到了穷富的阶级对立,左派应再接再厉,树立自己的红色偶像,占领舆论阵地,培养自己的支持者。
笔者以为,这个红色偶像一定要是从平民阶层中来,不能带有任何背景。
并且要和右派的偶像一样,有形象上的亲切感和吸引力。
但是要讲民族,道德和团结,既了解资产阶级的思想也要有坚定的阶级立场,能够以平民的阳光的形象争取中间派别的青年。熟悉青年的生活和语言,并且要切实的为青年做实际的福利,这是与右派明显的区别。
本人很赞同张宏良老师所说的,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在宣传方面要避免过激的言辞,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更多的青年,以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千万不要吓坏了娇气的独生子女。由于左派给人的感觉一向是老家伙和开会迷,喜欢喊口号,所以一定要避免这个倾向,打造具有时代感的红色时尚偶像。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