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本质是对丛林的否定
社会的含义首先是秩序,然后才是人群。没有秩序的人群,就是丛林,不能称之为社会。在丛林里,只有弱肉强食,没有任何秩序可言。社会的本质就是对丛林的否定。
资本主义社会比封建社会及奴隶社会发达,仅仅是物质上的,就精神上来说,其更堕落。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精神文化财富,之所以有着进步性,不是因为其对这个社会本身的肯定与颂扬,而恰恰是因为其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的本质而对它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并提出了消灭它然后建立一个新型社会伟大构想。与之前的社会形态相比,资本主义社会把丛林法则发展到了极致。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载体,“自由”是资本主义的旗号。之所以“自由”二字要打上引号,是因为资本主义的“自由”是弱肉强食的“自由”,是强者任意剥夺、压榨弱者的“自由”,甚至是更强者剥夺、压榨强者的“自由”,对于弱者来说,仅仅是受剥夺、受压榨的“自由”。这种“自由”不过是资本家给“暴力”取的一个昵称。严格说来,资本主义根本不是社会,仅仅是丛林。
与市场经济相反,计划经济是秩序的载体。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以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目的仅仅在于首先消除人们在经济上的不平等,然后再实现真正的、全面意义上的人人平等。抑制强者,帮扶弱者,人类才能得到共同的幸福。丛林里,弱者不会有幸福,强者同样不会有,因为强者需要时刻提防更强者出现,所谓“睡觉都要睁着眼”是也。
所有对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的攻击都有一个出发点,那就是效率不高。攻击者首先没有意识到,资本主义的高效率是以间隔出现的对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为代价的,比如经济危机。而计划经济下的较低效率却是持续累积升高的,这种升高不会被周期性发作的经济危机打断;其次没有意识到,长期剥削阶级社会思想影响下人们形成的自私自利心在作怪。这种思想影响虽然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但公有制实行一定时间以后,必然消除;再次没有意识到或刻意回避了市场经济已经运作了二、三百年,而计划经济不过是一个生瓜蛋子,成熟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后没有意识到,在科技欠发达、人的自私心存在的条件下,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为辅的办法,同样可以实现高效率,并逐步向全部计划经济前进,最终实现远超资本主义效率的路子。在这样的混沌之中,“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就被偷换为实行全面市场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就被偷换为国退民进,取消公有制。“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并存”就被偷换为吓死人的高收入与难以活命的低收入。
看看眼下社会,就能明白,秩序正在向丛林转化,秩序规则被替代为潜规则,也就是丛林规则。人类社会的历史形态中,除资本主义以外,都是追求秩序的。即使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也仅是既存在秩序规则,也存在丛林规则,并努力追求秩序。只有资本主义,完全抛弃了秩序,仅仅剩下了丛林。不仅如此,资本主义的最高境界就是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全部变成丛林,这或许就是“回归自然”。
所以资本主义才是真正反社会的,它只需要丛林。这就是资本主义自由的实质。社会主义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因为它的出现是对丛林法则的否定,它追求的理想状态是在只要有人存在的每一个角度全部消灭丛林法则。究竟谁是善的,谁是恶的,哪一个社会才会有真正的自由,一目了然。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