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红网-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的茅于轼

2025-02-23 学习 评论 阅读

红网: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的茅于轼

近几年来,以茅于轼老先生为代表的一些主流经济“砖家”时不时放出几颗吓人的烟雾蛋,让我等小民百姓在忙着捂住眼耳口鼻的同时,又愤慨于自己没有“砖家”那等话语权,只能与自个生闷气。我本不想就这等狗屁理论与名头非常阔的“砖家”们理论,因为既然是“狗屁理论”,自然是不值得去理论的;再者,与这等“砖家”理论,无疑只有挨砖头的份,毕竟人家是一手拿笔,另一只手还拿着砖呢。

  好在主流媒体虽然与“砖家”穿了同一条裤子,却也禁不住“草根刁民”在网上的“胡言乱语”。于是,我等刁民权且占了这个平台,将唾沫星子飞几滴给茅老先生也未尝不可。

  茅先生提出减少耕地论无非是两个不可能:一是中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本是泱泱粮食大国,岂能到缺粮的地步!二是即使中国人缺粮,也可以利用市场这只“无所不能”的手去调济,既然国内国外都是市场经济,总不可能外国不给咱中国进口,有钱不赚吧。

  小民我先不就中国粮食现在缺不缺、以及以后缺不缺、以及以后缺了外国缺不缺、以及外国缺或不缺给不给中国进口的问题进行讨论,这方面的讨论是无价值的。因为茅先生研究的不是经济学,是数学,是以概率来充当论据的。我辈对这种纯概率研究不多,不可能象茅先生推断的那么准确,准确到对事关国家存亡的大事一句“不可能”就可得出结论。

  我辈就想问问茅老先生,你研究来研究去,到底想让中国农民去干什么呢?

  当然,茅先生也给出了一个避重就轻,甚至可以说是“站在农民的立场上说话”的结论——进城当产业工人!茅先生说得多轻松啊,完全不象是一个研究纯概率如此严肃学科的人嘴中说的话。茅先生既然能以概率推断出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必要,那是否也可以坐在办公室算一算中国8亿农民都能找到工作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茅先生肯定是不屑不敢计算这类题目的。如今一大堆高素质的大学生和高技能的下岗工人尚且不能就业,再让一直在扛锄把子的老农们去跟他们竞争工作,估计连老农们自己都觉得可笑。

  但无论如何,从“道德”层面上看,茅先生提出减少耕地还是有依据的,尽管用概率论来解决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是他的独创,但茅先生心中也明白,自己是身不由己!天则毕竟是人家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东家的话那自然是非听不可,不然就断了财路,失了信誉。于是,茅老先生左手悄悄地接过美元,右手郑重的拿起笔,开始了自己的一路“呐喊”。

  茅先生呐喊就呐喊吧,不过既然拿了东家的钱,声音总得动听些,不至于让听者感觉难受。听者如果觉得在胡咧咧,那茅先生在东家眼中是肯定没有业绩的。我辈就不辞辛苦,代茅先生把这一调查工作补一补。

  以湖北老百姓为例,每一个农民有四到六分地。因为地少,粮食也卖不起价,部分农民都进城务工了,但请注意,只是部分,这个比例恐怕连总人口的40%都不到。那么出去打工的是哪些人呢?自然是年轻、有一定知识文化或掌握一门手艺的人。因此,在农村剩下的人口,多半是妇女、儿童和老人,这部分留守人员简称为386199。而在年终,在外打工的人中又有不少人是挣不到钱的,即使挣到钱的工作也不很稳定。但只要耕地还在,不管这些在外务工的人收入如何,最起码一家人不会饿肚子。这就是耕地对农民来说的重要性。

  于是,问题出来了,既然耕地对于农民如此重要,茅先生又找不到农民的出路,那么我辈只能以为:茅先生确实拿了别人的手短,吃了别人的嘴短,这应该就是耕地红线无必要的依据了。(作者:程文武)

标签:先生   农民   耕地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