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危险的大坝

2025-02-13 学习 评论 阅读

危险的大坝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黄杰 2008-5-26




  “紫坪铺水坝自身是安全的”,这是经过水利部以及多个机构得出的评估结论。但这个结论并不能打消人们心中的担心。
  正如一位长期在紫坪铺水电站以及库区附近参与项目建设的人员所说,“坝体是否安全目前并非最主要的因素”:大坝本身即便是钢铁铸就,也无法改变其三面环山,腹背受敌的窘境。
  通过记者的走访可见,虽然目前官兵对大坝周围进行严防死守,但库区山体背侧的塌方已经成片出现,甚至半个山腰都出现了裸露问题。就在坝体靠近山体的一侧,已经有超过100平方米以上的山体出现裸露,徒步经过时,仍不时有碎石自然滑落。
  为什么要把水电站建在这样腹背受敌的地震活跃带?
  在紫坪铺水电站建设之初,其实就曾有过激烈争议。当时就有众多地质专家反对选址地震活跃带,因为后期建设也会对周遭山体等自然生态环境构成巨大改变。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高级工程师范晓灾后多次深入库区踏勘,他表示,强烈地震除本身造成的灾害外,还可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直接摧毁村庄,还可堵塞江河溪沟形成堰塞湖、淹及村镇农田,而一旦堰塞湖溃决,又可造成下游洪水灾害。
  采访中,紫坪铺开发公司的尤总也坦言:“坝体后期管理维护乃至恢复都可以人为操作。但库区周遭的山体属于不可抗力,人力修建大坝需要数年时间,但地震可以瞬间将山体移位甚至令山体覆灭,非人力可以左右。”
  四川省地震局目前已调配了6套强震仪等设备进驻坝体,随时检测余震对坝体构成的影响和破坏。但他们同样知道,坝体未来的安危并不取决于地震带来的直接破坏,而是周边山体一旦大面积塌方,将对库区容量造成致命威胁,很可能直接摧毁坝体,危及整个成都平原。
  据记者了解,参与抢救的解放军某部官兵正在对山体构成进行分析。有执勤士兵表示,采用特殊水泥对山体加固的计划正在讨论,但截至记者发稿前,记者未能获知方案的具体内容。
  而据记者了解,由于水资源丰富,四川境内有着大大小小水库6000多个。而目前,出现险情的水库已经达到803个,明显受损的大型水库就有紫坪铺水库和鲁班水库,中型水库28座;小一型水库154座,小二型水库611座。
  这些大坝仍处于危险之中。




紫坪铺:一座水库与一个城市的安危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黄杰 2008-5-26




  “大坝保不住,都江堰就保不住,成都也保不住。”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水利专家这样评价。
  “5·12”汶川大地震一度曾使紫坪铺这个四川最大的水电站陷入前所未有的危险之中:地震瞬间损坏了大坝的发电系统,电站机组全部停机,江水无法正常通过机组,岷江产生断流。随后的连日大雨更是让本已因为断流而急剧上升的水位加速上升。
  当紫坪铺水坝在经过紧急抢修,被确认安全后,该专家只肯用“幸运”来形容。然而,在他看来,近忧已除,远虑仍在:大坝三面靠山,一旦余震剧烈导致山体垮塌或山崩,对紫坪铺大坝而言,就可能直接堵塞库区,尤其是大坝与水电站之间的连接。如果山崩严重,将可能直接掩埋坝体,甚至击垮大坝,给下游带来打击。
探访紫坪铺
  在地震后的第9天,20日上午,记者从都江堰市区向紫坪铺水电站行进。
  沿线,但见武警黄金部队、武警水电部队、解放军某部以及各种救援队车辆穿梭,主要路段以及危险区域均出现管制。
  逼近紫坪铺库区后,记者首先进入岷江沿岸流域踏勘。远远望去,一股翻江倒海般地急促水流从上游急剧而下,约三分之一河面被激流击起层层水雾,水速明显加快。
  在紫坪铺水电站生活区域,记者看到,受震情影响,整个生活区仍处于停电状态,唯有一台大功率车载发电机在轰鸣,保障发电站的供电。而在水电站厂区,门禁明确警示“目前处于非常时期,任何人员必须持特别证件方能进入。”
  进入坝体入口,只见沿线公路上不时冒起白烟,按照记者刚才的沿途经验,这意味着山体塌方仍然频繁。某部官兵正在公路上动用大型机械不断清理路障,以确保道路畅通。
  在大坝上,记者发现,坝体部分面板在地震之后,松动现象明显。靠近发电厂一侧的坝体护栏几乎被地震完全毁坏,产生的碎石散落在坝体一侧。该侧坝体与坝面上公路之间的部分地段也出现了半米左右的裂痕。
  随后,记者沿山边公路徒步向大坝一侧的山体行进。从山腰部位俯瞰大坝,加大泄洪量之后的坝体底部淤泥层出现裸露,在库区底部,清淤船只穿梭其间,部队组成的清淤车辆正不停将沉淀的砂石等废物转移上岸,以增加库区容量。
  当记者来到山顶接近穿山隧道洞口附近时,发现武警水电部队某队官兵驻扎于此。
  长达800多米的过山隧道漆黑一团。在漆黑的过山隧道中,先后两次明显的渗水将记者的上衣淋湿。记者注意到,其中一处渗透山泉从顶部直流而下,水流甚至漫过整个路面。
  通过过山隧道后,记者发现,由于地震导致山体塌方、移位,从山顶而下的便道陡峭难行,不时滑下滚石。大量塌方的山体几乎掩埋了山下的龙池镇。一位参与抢险的部队士兵告诉记者,一些山体塌方程度惊人,几乎三分之一个山体在地震之后垮塌而下。
紫坪铺水坝自身安全
  “参与水库抢险的主要救援部队现在已经翻越到山后面去了,在山后面的龙池镇,由于山体滑坡剧烈,整个村镇遭遇了灭顶之灾。”自发组织机械车辆投入库区抢险的蒲江县农民李光龙告诉记者,抢险部队对于坝体的应急性救援已经接近尾声。
  这已经是李光龙在紫坪铺投入抢险的第9天。“大坝保不住,都江堰就保不住,成都也保不住。”李光龙说,大坝无论如何也不能垮。
  而令人欣慰的是,坝体险情正在被完全排除。
  5月20日下午,紫坪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尤女士仍在大坝上四处巡视。不远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诸多官兵正驻扎在坝体以及周围的高山之上,严防死守,确保都江堰以及成都平原灾后平安。
  “大坝目前是安全的,5月17日22时,就有3台机组投入发电,有效提高了大坝泄洪能力。同时,通过紧急抢修提臂机等关键设备,我们用人力打开了泄洪口,迄今坝体水位下降至少2米。”尤女士一再向记者强调,目前大坝已经安全。
  据了解,截至5月20日傍晚,紫坪铺水库水位已经下降至828米~829米区间。而水库正常蓄水位为877米。设计库容量是11.2亿立方米。在地震发生前的实际库容量是3亿立方米,不到设计满载的1/3。
  尤女士说,紫坪铺水电站的灾后恢复工作进展快速。来自四川夹江水工机械厂的检修工人王军(化名)于5月13日震后第一时间就赶到了水电站。王军告诉记者,地震导致的停电对大坝及水电站的泄洪能力带来直接的打击。“在发电站停产的时候,提臂机就是开启泄洪闸门的唯一可行方式。”王军说他们动用了一些可以动用的力量修复提臂机。17日,他们终于通过人力打开了泄洪口。
  参与水位调试工作的紫坪铺水电站人士告诉记者,震情发生后,水库的水位一直维持在830米~832米左右,而目前,泄洪后的水库水位至少已经下降2米,水位仍在下将。
  正在现场调试强震仪等设备的四川省地震局人士称,紫坪铺大坝是一个钢筋面板混凝土堆石坝,是个“柔性”大坝。在经过相关数据的监测以及与震前数据比较后,他们判断,所有的沉降、位移、渗漏指标都在大坝安全许可范围之内。
  在大坝上,记者与水利部特别派驻紫坪铺大坝的4位专家不期而遇。一位专家表示,大坝的土建安全检测工作目前全部结束,经过评估,坝体安全无恙,水电站发电功能正常。他对记者表示,从震后检测结果看,四川境内6000多座大大小小的水库中,出现明显受损的大型水库目前只有紫坪铺电站和鲁班水库。据四川省震后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5月18日,因地震受损的还分别有中型水库28座,小一型水库154座,小二型水库611座。
  5月20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首席工程师顾峻源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地震后,经过电监会大坝中心、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和水利部的专家会诊后,认为,虽然个别大坝有受损情况,但总体上看,除非岷江上游有更大余震和更大洪水,这些大坝暂时都是比较稳定的。“即使这些上游大坝出现问题,下游的紫坪铺水库有11亿立方米库容,也能够承接这些容载量。”顾峻源说。
  前述水利专家仍向记者强调,紫坪铺水库是“幸运的”。他告诉记者,2001年开始建设紫坪铺水库时,批准的抗震烈度是7度;后来考虑到水库对下游的重要性,将建设抗震烈度提高到8度。而实际上,此次地震烈度为11度。而水库离此次震中不到50公里。高达156米的大坝经受住如此强震,同样可以看做是奇迹。

  小资料
  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是都江堰灌区的水源工程,它具有防洪、灌溉、城市工业、生活和环保供水、利用供水水量发电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工程。如果紫坪铺水库出现险情,下游的都江堰以及成都平原的损失将无法估量。




堰塞湖危情:和雨季赛跑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叶文添





  5月19日,北川,最高温度35℃。
  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消毒水味和尸臭味,整个北川一片废墟,几乎看不到任何居民的身影,到处都是穿着黄色服装的消防队员、绿色衣服的军人和黑制服的警察。
  “在那些山后,还有很多村庄失去了联系。”一个满眼血丝的武警战士指着山后方对记者说。
  而更大的危机是,由于地震、暴雨所造成的30多个堰塞湖:震后的暴雨让这些堰塞湖水位急剧上升,而堰塞湖的大坝随时威胁着临近的村庄、撤退的居民以及营救人员的安全。
  而最新消息称,截至22日12时,四川的9个县市已发现34处堰塞湖,其中大部分均出现了险情,堰塞湖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情况十分危急。

危险的堰塞湖

  5月19日早上8时许,记者随一辆军车从成都出发,历时两个小时进入绵阳市,随后穿越四处关卡进入北川,每处关卡都严禁普通车辆进入,并对出去的车辆进行全面人车消毒。
  在通往北川县城的道路上,巨石随处可见,车辆需要躲闪前行,临近北川县,即使经过官兵的全力抢通,路上也只打通了单行道,十分狭窄。被巨石压坏的轿车、警车以及抢险的吊车仍在路边。
  “昨天我们已经去过北川附近的堰塞湖,那里情况十分危险。”一位正在北川县考察的国土资源部调查小组成员告诉记者。堰塞湖水位一直在不断升高,北川县曲山镇以西的沿江公路目前已经被水淹没,如果不加以解决,仍然在大山里面的居民就将受到水的威胁。
  18日,他们搭乘军用直升飞机对北川附近的堰塞湖进行了空中的观察。“地震后倒塌的山体形成的大坝并不稳固,近日的暴雨加大了大坝的压力,有的堰塞湖大坝已经开始往外溢水。”该专家表示,堰塞湖本身并不可怕,有的还形成美丽的自然风景,但在地震灾区情况则完全不同。“余震不断,它随时都有可能决堤,随时都可能带来更大的灾害。”一旦堰塞湖决堤,将引发严重的连锁反应,对灾区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
  “我们昨天晚上就一直在讨论,炸坝是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将堰塞湖朝某个比较安全的方向炸开一个小口子,将洪水泄出。”不过该专家告诉记者,这同样存在危险。因为堰塞湖周边的地质条件并不稳定,猛烈的炸药可能在炸坝的同时产生新的危险。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北川有3个堰塞湖,其中3处位于北川县城上游,一处位于北川县城下游,3处堰塞湖中,规模最大、险情最多的是北川县城上游的唐家山堰塞湖,目前蓄水约3000万立方米。“经过实地勘测,短期内唐家山堰塞湖不会造成重大溃堤,但是最近几天的阴雨天气已使得目前的情况变得更为复杂。”该专家组成员说。
  “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出现,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重大洪灾并不是危言耸听。”前述专家说。
  5月19日,下午2点钟左右,记者试图向北川堰塞湖徒步穿越,在询问了在北川救援的消防人员、军队之后,记者也只得到一个模糊的方向。一位武警战士告诉记者,迄今为止,他们也没有徒步进入堰塞湖,由于地震加上大规模的山体滑坡,要想登上堰塞湖无异难于上青天。“你不能徒步过去,那里是90度的高山,非常危险,目前只有直升飞机可以过去。”在多次打听也没有得到具体方向后,记者只得放弃冒险穿越计划。
  就在记者采访的当日,有消息说,在北川漩坪乡任家坪上空视察的直升飞机发现,堰塞湖已经将村庄淹没。

炸坝秘密进行中

  因为天气预报当晚有雨,而且可能发生余震,很多人往山下赶,我们的救援车接到了来自什邡市区的救援任务,也开始掉头向下,但是一路上载满水泥、搅拌机以及其他抢险物资的车还是源源不断地向红白镇聚集,那里是抢险救援车辆目前在什邡山区能行进到的最深处,而在天空中,不时响起飞机的轰鸣声。
  你能清楚地感受到这是一场战役。
  不过,就在专家们讨论北川堰塞湖方案之时,距离北川113公里的什邡市已经开始炸坝放水。
  “在什邡市一共有7个堰塞湖,军队目前已经炸掉了5个。”5月19日傍晚,什邡市一位参与抢险救援的人士告诉了记者这一消息。该人士告诉记者,此次炸坝行动是从5月14日陆续开始的,至今为止只剩下两个没有炸掉,原因是这两个堰塞湖规模巨大,地震前是两个当地的中型水电站,如果在炸坝过程中出现意外,周围的乡镇将全被淹没。
  “应该是担心百姓恐慌,这个消息一直未能对外公开,炸掉的5个湖规模较小,操作起来较为容易。”这位知情者说。
  随后记者搭乘一辆抢险救援车穿过三道关卡进入什邡市受灾最为严重的红白镇,一路运送水、石油、食品的卡车众多,记者随着救援车行驶在一条颠簸的土路上,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颠簸后,记者来到红白镇,整个小镇仅剩三间房屋完好,其他一片废墟。来自河南的消防队员和空降兵正在现场做清理工作。
  记者下车步行至道路尽头,原来连接两座山的大桥被地震生生撕断,而在桥的不远处就是一个大型的堰塞湖。据了解,此处堰塞湖水深超过100米,如果未来连续暴雨,这个堰塞湖将对周围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未来几天的阴雨天气,更是危机重重。
  “目前山里还有好几千人没有联系上,由于山体滑坡造成巨大的泥石流,将其完全隔离开来,湖水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一位抢险队员对记者说。
  据记者所见,很多农村受灾群众已经撤退至什邡市区,周围不远处是解放军的营地,如果围堰湖水系无法控制,一旦爆发,十分危险。
  不过,四川水利部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如今已在每一处堰塞湖设立了临时监测点,随时监控湖水的异动,该专家向记者介绍,目前已经联合国土资源部专家、地震局专家组成了6个联合专家组对21个堰塞湖进行现场察看。
  专家组成员之一,成都地矿局副局长范崇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天都会有新送来的地震灾区水文航拍地图,上面清晰地展示出由于地震造成的堰塞湖的位置,对于堰塞湖可能出现的险情,专家组正在进行24小时不间断观测。
   “堰塞湖的堆积体非常松散,洪水万一下泄,只要三四个小时就能将周边下游地区彻底淹没,造成的危险相当于又一次地震。”专家组另一位成员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排除大规模使用炸坝的手法排险。而加固坝体的工作也已经开始进行。


标签:记者   大坝   地震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