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说说医药行业及医改

2025-02-22 学习 评论 阅读

各位前辈大家好,上是因为看了张宏良教授的一篇关于银行资产贱卖的文章,最近国家医改,对医药行业我还是稍微了解的,现在把流程和中间的利润增值过程和大家介绍一下

如果把药品看成一种商品的话就比较简单了,药品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品就是非处方药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一般公众凭自我判断,按照药品标签及使用说明就可自行使用。主要是在药店销售,今天和大家介绍的处方药品的销售模式,处方药,简称Rx药,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的,需凭医师或其它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出售,并在医师、药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

由处方药的定义可以看出,处方药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它的消费者没有选择的权利,完全是有处方权的人决定它的使用方法和途径。除了以上的定义,我打算用非专业的白话来解释一下处方药的销售流程。

现在医院里销售的处方药模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生产厂家直接派业务人员促销,第二种就是各种代理商的销售人员在促销。第一种药品销售很简单,就是厂家把货发到指定的配送商业公司,然后商业公司再配送到各个医疗机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以前的医改有规定,厂家药品必须通过商业公司,这个商业公司的主要功能就是配送给医院并收取一定配送费用)然后再派销售人员去医院促销,因为很简单,他们促销的对象就是医生,因为药品的销售建立的基础,就是一张张医生的处方单,医生被推向了药品销售的最终端环节,因为消费者是没有选择的权利的。既然是市场经济,医生作为销售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此中肯定是会产生促销费用。

我现在重点想说的是第二种,这种销售模式才是促进医生乱开处方的最大的黑手,一般来说代理商的药品是从厂家直接采购回来,在经过招投标以后,打通医院环节,让医院采购,然后再派医药销售人员促销。一般来说这种生产厂家是没有实力在全国派销售人员去医院直销,他们只底价提供药品,然后提供底价发票,他们做的就是这些,为什么说底价呢,大家都知道,国家给药品定价都是参照进口药品来定的,一支头孢曲松钠,国家定的零售价是一百多元,但是出厂价格就是一块多钱,通过代理商的操作,这个空间可以放大到几倍甚至十几倍,这个空间是由厂家数量决定的,厂家数量多,竞争大,肯定空间就少,所以现在的代理商挑选的很多品种都是生产厂家少的,那样在招标方面可以规避掉竞价的环节,而直接入围。

我今天想说的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医改,医改,顾名思意是医药改革,而不是医疗体制改革,不从药品入手专门,而从医疗机构入手,这是本末倒置,医院如果作为一个企业来看的话,它销售的主要商品就是药品,应该从药品方面入手,现在的代理商操作药品其实很简单,主要是通过“走票”来逃避国家税收,举个例子,头孢曲松钠出厂价假设是1.8元,但是招标价格为18元,那么此中产生的增值空间就是16.2元,按照国家的税收规定是要缴纳百分之十七的增值税,及其它费用,加起来要二十二个点左右。代理商的手法是,把厂家的发票开到一个走票医药公司,比如底价票是1.8元,然后这个医药公司开出来的价格是17元,开票的对象是配送给医院的公司,那么这个增值税只有一块钱,国家收的税只能从这一块钱收取,但是走票公司会收取一定的点数,但是他们怎么来避免国家的增值税收取呢?因为他们有足够多的票源来冲抵中间的差价,比如说这个走票公司是开药店的,药店销售药品是不需要提供增值税发票的,但是他们从厂家买来的药,厂家是有发票过来的,他们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后就可以冲抵1.8和17之间的差个,比如说他有15元的多余票,那么他的增值也就是0.2元,增值税只需要交零点二元的百分之十七。他们一般收取的费用是差价的十个点,这么他们还是赚的。这是一个互利的过程,受害的就是国家的财政。

第一次发表文章,挂一漏万,由于并不是全部了解他们的流程,再加上语言概括能力有限,只能说个大概,还不知道能不能发表,先说这么一点,如果发表了,有疑问的前辈们可以留言,我将用具体的例子来回答.

标签:药品   处方   销售   就是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