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锤的愤怒与官员的麻木
11月21日。又是一个让人心痛的日子。又是一百多条鲜活的生命。
我还在想,非得要多少矿工的生命才能换来对煤矿安全的真正重视?监管干嘛去啦?怎样才能阻止那些主管官员和煤老板们对生命的漠视?
赵铁锤,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在听取鹤岗新兴煤矿负责人进行事故情况汇报时,数次打断别人发言,要求他们实话实说。因为他感觉到责任人在避重就轻,他认为煤矿在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他感叹一次下井人数多达3000人太多太集中,他沉痛于事发前已有预兆,却还是没有防患于未然。他愤慨于当地负责人楞把高瓦斯矿井一直说成是低瓦斯矿井。他的铁锤重重击在官员和煤老板的头上。可是,能击醒这些官员和老板们麻木的心吗?
我有一个远房表哥,是一家还不算小的国有煤矿的工人。我清楚的知道,他的家人经常是如何的提心吊胆,按理说,他还是有保障的,因为他还是国家正式在编的工人。有一次在我家的酒席上,他向我感叹,你们都听说过这句话,矿工是埋了没死,可你不到几千米的井下,你是体会不到的。我是无法体会的到,可能这辈子都体会不到了。我在想,社会学家周孝正教授为什么要带着他的研究生到几千米的井下去体验了。他还说,只要没去过那种地方,你就别研究中国社会学。等到我这位表哥提升为工区区长了,说不用经常下井了,家人紧蹙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了。
可广大矿工尤其是私营小煤窑的矿工就没那么好运了,但我知道这次事故是国有煤矿。看来“国有”二字有时也是麻痹人们思维的一剂毒药。
据我所知,他们也是有正式劳务合同的(当然也有很多人连一纸合同也没有),好比生死状,里面很具体,所列除了与其所付出的劳动极不相称的可怜的薪水,还规定了出事后的赔偿,一般是每位死后赔偿两万!区区两万就把自己宝贵的生命卖给煤矿——准确的说应该是卖给煤老板了。
矿工廉价的生命与劳动,换来的是煤老板的亿万家财和权力出租的官员们的巨额贿赂,换来的是他们排队去买北京的豪宅和消费高档的宝马与保时捷。
有些既得利益官员对安全常识的漠视,对生命缺乏足够的敬畏和尊重,终于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血淋淋的代价。一位矿工的死难就是一个家庭甚至几个家庭的破碎,而对官员的处罚大不了是免职,甚至异地为官。渎职和犯罪成本之低,实在罕见。
我并没有那种看到肇事者被绳之以法就感动涕零连呼青天和欢呼雀跃的江湖义气,我只想问,能不能少出矿难?为什么中国每年都要有这么多的矿难?为什么每次出事都会爆出矿难前就有征兆但是还是不予理睬直到矿难发生??
我以为,官员的政绩与利益至上和对生命的麻木和漠视可能就是罪魁祸首。我到现在才真正明白,这带血的GDP是什么意思。我又想问,GDP的保持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归根结底为了什么?
查找资料得知,中国的矿难发生率是美国的70倍,中国矿难死亡人数占和超世界矿难死亡总数的70%-80%!我惊呆了!太过分了!明知煤矿是紧缺的不可再生能源,还让矿工亡命地追求产量,挖煤量及死亡率已经极其可怕,不知道如此高的比例说明煤矿企业、安监部门、社保体系是利益至上,还是愚昧过人?
更有内参声称成绩喜人:中国去年(2008年)煤矿死亡率有“明显下降”,中国安全监管总局表示,去年死于煤矿意外的人数为9.1万,是1995年来首次低于10万。也就是说,过去15年来,煤矿产量剧增的代价是夺去了150万矿工的生命!!触目惊心呀!
我也了解到,以前的美国也是矿难频仍,但近年确实出奇的少了。为什么?我们每年都有很多官员去美国“考察”,能不能学学这些??如果说发达国家人家厉害,技术先进,咱比不了,那南非比中国先进许多吗?为什么人家的百万吨死亡率也只有0.13?而中国却是高居世界之首的3.96?
某些官员和煤老板们,您可别拿中国矿工人数多作为批驳我的理由呀。我可是早就幼儿园毕业了。
著名科学家何祚庥曾有一句话让我震惊:矿工们,别怨天尤人了,要怪,只能怪你为什么出生在中国!?
我是爱国的,我相信何祚庥也是爱国的。
我相信他和我一样,也不是崇洋媚外之人。
他不惜用容易让人误解的雷人之语试图敲醒麻木的人们特别是政府官员们。
我们不是没有这方面的法律,我们不是没有这方面的监督和监管,厂矿里不也都贴着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吗。
可一直以来,为什么还是形同虚设?
我不是专业人士,做不出专业的研究与对策。
我只希望党和政府能痛下决心,把一切的监管都落到实处。人命关天哪。不要眼睛只盯着部门利益,自己的腰包,上缴的利税,GDP的增长率。
要想办法既要让矿工们有饭吃,还要让他们活得好。
不是有人叫嚣吗:不是我逼你们来的,是你们挤着要来,自己明知有危险,死了能怪谁?
我也不想听到“监管过严,就无法开工,矿工都失业就没有饭吃”这样大奸似忠的幌子。
有这样的官员和煤老板在,中国还会发生更多的矿难。
只要以民为本,对生命充满着敬畏,只要下定了决心,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但愿这位赵局长不是作秀,但愿他的这一记铁锤能砸开中国煤矿邪恶的利益链。
也希望它能敲醒中国官员们那麻木的神经。
下一起矿难在哪里?下一个死的人是谁?
我不敢再去想,本愤青还是搁笔。
—冰炭同炉于09年11月24日北京映月阁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