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发这条假新闻想告诉我们什么?
《环球网》的题目似乎告诉读者:
一,我国的五、六次以上外交抗议终于有了效果:美国意识到要避免刺激中国。
二,在今天(8月16日)开始的美韩军演,美国执意要把航母开进我们家门口的时候,也向我们释放出另一个善意;
三,美国在中日钓鱼岛之争的事件中立场发生了180度转变,决定日美安保条约不再适用于钓鱼岛。但是这条新闻的全部内容根本找不到这样的结论。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为了避免断章取义我把这条新闻的全部内容转贴如下,请大家仔细阅读:
环球网8月16日消息,据日本共同社16日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说法称,美国奥巴马政府改变了布什政府时期的政策,决定不再直接提及“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而是对外采用间接性措辞。美方也已将该决定通了日本政府。
道称,虽然美国并未改变《日美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基本立场,但在金融危机之后,美方需要中国的合作以恢复经济,因而希望通过不直接表述的方式避免“刺激中国”。道称,“对日本政府而言,中国在东海的活动日益活跃,必须尽快采取对策”。
2004年3月,布什政府时期的美国务院副发言人艾瑞在记者会上曾公开宣称:“自1972年归还冲绳施政权之后,钓鱼岛就一直处于日本的施政权之下;《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明确规定,该条约适用于日本施政权之下的领域;因此,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道称,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务院却仅决定“重申”前两条,分析认为,此举虽然从逻辑上仍然可以得出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结论,但相比布什时期的明确表态已经有所倒退。
共同社道还称,美国务院日前接受采访时也仅确认了前两条,回避回答“钓鱼岛是否为适用对象”的提问。日本去年3月曾要求美国政府确认其关于钓鱼岛的立场,美方仅申明了前两条。时任官房长官的河村建夫则对外宣称“美国的立场和过去一样,没有改变”。
看完之后,除了傻瓜或别有用心都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第一,美国不再直接提及“钓鱼岛(日称尖阁诸岛)是《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而是对外采用间接性措辞;
第二,所谓间接性措辞,就是重申了布什政府在2004年曾经宣布过的“前两条”立场;
第三,前两条的内容是“自1972年归还冲绳施政权之后,钓鱼岛就一直处于日本的施政权之下;《日美安保条约》第5条明确规定,该条约适用于日本施政权之下的领域;因此,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
请问这里哪有“美国决定日美安保条约不再适用于钓鱼岛避免刺激中国。”的半点影子?《环球网》这种文不对题自欺欺人的新闻无非是想告诉大家:美国人还是挺给我们面子的,我们在外交上的抗议还是有效果的。这30年的中美外交较量,哪一次不是以我们的妥协和退让结束的,这一点不需要遮掩,更不需要欺骗,谁都很清楚。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