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与“大众”的对立——纪念毛主席逝世34周年
“精英”与“大众”的对立——纪念毛主席逝世34周年
张飞岸
经过很多次“无结果”的争论之后,我发现在认识毛泽东的问题上,争论大多是无效的,有些话,听得懂的人自然听得懂,听不懂的人说给他听也没用。历史总是会比理论具有说服力,解释历史的总是“精英”,但书写历史的永远是“大众”,不是说“大众”有多么英明,只是“精英”精过了头,总有一天会犯大错误。
学习一年政治学,最大的一个收获是明白了精英需求与大众需求的区别。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是“精英”,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大众”;在中国范围内,“官学商联盟”是“精英”,被他们忽悠的是“大众”。当今世界的现状是,“精英”掌握了所有权利,大众只有“被忽悠”的权利。
1974年,亨廷顿讲“民主的危机”事实上担心的是世界范围内民主运动的兴起对美国社会制度的冲击,所以那时他反复强调的是秩序,贬低的是民主。然而话语用得巧妙,其把“美国的民主”等同于“民主”本身,明明时代潮流是“民主的扩展”,在他眼里反成了“民主的危机”。苏东剧变过程中,“美国的民主”不再有实质的威胁,他又开始宣传“第三波民主浪潮”,要求美国利用军事输出民主,他的理由是“民主本身是一件好事”。于是,“民主”成了美国的一件工具,需要利用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解释,不需要时也可以拿“自由”代替。
话语本身就是利益。全世界通行美国的话语,美国就自然维护了自己的利益。中国需要自己的话语,因为中国需要自己的利益。可是中国又与美国不同,美国的利益与美国精英的利益是一致的,中国的利益与中国精英的利益却不那么一致,基于这个原因,中国的“精英”不怎么热衷于建立“中国的话语”,因为在中国,“精英”有“精英”的话语,“大众”有“大众”的话语,“大众”的利益在中国,“精英”的利益也许在美国,建立统一的“中国话语”谈何容易。
“毛泽东的话语”在中国大概只有“大众”听得懂,因为他们知道“毛的话语”是他们的利益。可悲的是,尽管中国的“精英”永远听不懂“毛的话语”,但美国的“精英”却听得真真切切,他们知道“毛的话语”不仅反对“精英”的利益,也反对“美国的利益”,因为“毛的话语”不仅代表“大众”的利益,也代表“第三世界”的利益。正因为他们听懂了“毛的话语”,所以他们矢志不渝地丑化毛、贬低毛,只要毛泽东成了恶魔,他的话也就自然没人听了,当全世界没有人能听懂“毛”的话,那无论是“美国”还是“精英”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说的这里,觉得应该修正前面的话,中国的一部分“精英”还是听懂了“毛”的话的,他们丑化“毛”正是因为“毛”代表了“大众”的利益。无论怎么说,毛泽东已经成了一个“被分裂的形象”,在一部分人眼里他是“魔鬼”,在另一部分人眼里他是“上帝”,恨他的人有多恨他,爱他的人就有多爱他,他就是这么一个“爱憎分明”,不容“模棱两可”的形象。爱他的人未必都是“善”的,因为“利益”本身不足以分化“善恶”,但“真善”的人终有一天会懂他,爱他,因为他最终捍卫的不是“利益”而是“善意”。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