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瞧他眼里的毛泽东,多犀利,多伟岸。。。。。。——乱读随抄之三十三马望野

2025-02-18 学习 评论 阅读

瞧他眼里的毛泽东,多犀利,多伟岸。。。。。。  

——乱读随抄之三十三  

马望野  

=======================================  

这篇文章是我不久以前在《参考消息》上读到的。吸引我眼球的题目:《全球化时代毛泽东思想魅力再现》,乃该报编者给它所加。文章作者,是一位印度作家。鄙人愚鲁,以前没有见识过他的大作,更无缘认识他。可在他的笔下,却站立着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毛泽东主席。熟悉,他依然是过去那个革命领袖;陌生,他出现在世界金融危机和全球化的今天。他的魅力,他的光彩,他的智慧,他的威信,宛如从前又辉耀当今;有力,犀利,坚实,伟岸。。。。。。这是一篇读来让我心潮澎湃、思绪飞扬的好文章。我急着想送给朋友们一看,也忙着要抄录下来后人一读。  

请阅件如后——  

++++++++++++++++++++++++++++++++++++++++++++++++++  

原题:如今毛主义对世界穷人来说具有前所未有的吸引力  

印度作家潘卡杰·米什拉  

原载英国《卫报》网站2011/07/19  

++++++++++++++++++++++++++++++++++++++++++++++++++  

2008年,我在北京遇到了中国作家余华,他刚从尼泊尔回国。就是在那一年,在毛主义的鼓舞下,尼泊尔人发动革命推翻了君主统治。余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是一名红卫兵,和同时代的许多中国人一样,他对毛泽东有着极为复杂的情感。他告诉我,当看到尼泊尔的毛主义者唱着毛泽东时期的歌曲时,他仍然会感到惊讶,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这辈子还能再听到这些歌。  

事实上,尼泊尔的毛主义者取得的胜利只是毛泽东“回归”的一个迹象。在印度中部,自豪地声称自己是毛主义者的武装组织控制了大片领土,坚决抵制政府为了在这片资源丰富的森林采矿所做的努力。  

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从学术和新闻圈可以看出,真正“回归”的是马克思而不是毛泽东。的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是马克思本人清楚地预测到了资本过度积累的问题,看到机会主义投资者会导致地区及国家间发展的极度不均衡,让一些人富起来,也让许多人变得一无所有。不过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之更具有实践意义,其中包括发动武装起义的内容,这似乎更针对穷国的人们。  

毛泽东给中国带来了暴力活动。但在其他地方,致力于实现国家政治和经济现代化的人们也让本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单是在最近的这一百年里,从土耳其到伊朗再到印度尼西亚,亚洲地区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死于政治冲突和饥饿。  

每个国家都会粉饰建国者的罪恶。不过,殖民统治结束后最早涌现的那批建国者的影响力如今微乎其微。对毛泽东的谴责无助于解释他对国内外民众一直具有的吸引力。  

尽管如此,中国新一代领导人重提毛泽东的做法似乎不难理解。作为新中国的标志性人物,毛泽东似乎和姚明及李娜一样温和可亲。但是在中国以外的许多人看来,还有另外一个毛泽东,一个危险得多的毛泽东。正如余华在即将出版的书中所说的,毛泽东在中国所做的事情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思想保持着生命力,就像种子播撒在土地上,发芽、开花、结果。  

大约半个世纪前,越南和古巴的民族主义组织成功实现了毛泽东制定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如今是经济全球主义者从城市包围农村,这些全球主义者为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对于许多觉得自己深受不断扩张的资本主义之害的人来说,毛泽东再次变得很有吸引力。  

毛主义者在印度中部森林发动的叛乱就是个例证。对于那些想象着到了某个时刻大家都会静下心来去热爱自由民主与苹果iPad的人来说,印度毛主义者也许完全没有取得成功的希望。不过毛主义者虽然经常存在腐败和残暴的问题,但他们得到了当地人的大力支持。  

而且印度政府也许会发现根本不可能用军事手段镇压毛主义者。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世界许多角落可能还会有毛主义者的身影。  

(辑自《参考消息》2011/07/21)  

——马氏子曰:读到这篇文章之后,在《参考消息》上还见到过以下的一些标题,如:《抗议怒潮为何席卷全球》、《世界正在迈向动荡年代》等等。当然,那都应该作为“参考消息”来看待的,不必太上心。然而,好象也不能掉以轻心。您知道哪一片云彩不下雨呢?“如今是经济全球主义者从城市包围农村,这些全球主义者为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印度作家潘卡杰·米什拉的话儿,让我多心了。一笑。  

(2011/09/01)  

标签:毛泽东   主义   印度   他的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