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从汉、匈奴、西域论中国是否出兵阿富汗

2025-02-16 学习 评论 阅读

从汉、匈奴、西域论中国是否出兵阿富汗  

确切的说西域作为一个地区,是不存在外交问题的。因为西域国家少的时期有三十多个(一般说三十六个),多的时候五十五个。  

而且,西域地区从来没有真正的统一过。最“统一”的时期也不过是从公元前59年开始的“都护式管理”时期,那时候有五十多个国家的主要官吏由汉朝发给绶印,认证一下。  

开始我还整不明白,为什么各类资料都把西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记载?后来我才整明白——弱国无外交。而且不但无外交,连历史都不可能由自己去书写,无外交,是一个民族的噩梦,无历史则是一个民族的灭顶之灾。  

  

那咱们就也假装他们是一个整体,叫它西域得嘞。  

在匈奴和汉朝的势力没能控制西域的时候,他们的内部基本上就是你打我,我打你的历史,今天吞并,明天分裂。  

匈奴打过来了,降服。公元前92年,匈奴在焉耆、危须、尉犁一带设置“僮仆都尉”。负责征收赋税,劳役和盘剥西域诸国,一折腾就是二十多年。  

汉武帝之后,汉朝对西域的影响力加强。  

匈奴走了,汉朝来了。  

可情况对西域人民来说没什么太大的差别:贰师将军李广利两次攻打大宛,折腾了四年,带走好马数十匹,中等以下马三千匹。期间还把轮台城给屠了。  

然后就是以前说过的,傅介子、陈汤等人的光辉事迹。  

人们只看见赫赫武功、封侯的荣光,不见黄沙下的枯骨。  

  

总之,西域地区是两个大国势力角力的舞台。  

对匈奴来说,西域是重要的后勤部门,他们根本不用西域的兵马(因为瞧不上他们的战斗力),只要钱粮。同时,西域的沙漠戈壁也是匈奴右翼的重要天然屏障。  

对汉朝来说,控制了西域不但等于打掉了匈奴的右臂,还使匈奴基本上丧失了右翼的战略纵深。而且在开打的时候还可以叫上西域这几个哥们一起上。  

对西域来说,这大概就是个受夹板气的痛苦历史。  

我端起汉朝时期的地区看着,忽然有了似曾相识的感觉。耳边响起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声音。  

一个声音高叫着:出兵阿富汗!”  

另一个声音慌乱着:不要啊!  

于是眼前的汉代地图幻化成了这个样子: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忽地变成了瓦罕走廊,阿富汗变成了楼兰,西亚等国变成了西域地区。当然了,中国是汉朝。阿富汗北部是匈奴(北约正在东扩),阿富汗南部可假象为当时的羌。  

如果说以史为鉴,大家说应该出兵吗?  

如果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人家已经把刀指向你的屁股了,你难道还要张开屁眼等人捅吗?  

如果说以史为鉴,大家说应该开放瓦罕走廊吗? 

http://blog.sina.com.cn/gdfzhd

http://blog.sina.com.cn/gdfzhd

 

标签:匈奴   一个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