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参拜了毛主席塑像
毛主席虽然离开了我们,可他的思想犹在,他的精神犹在
近几天一直在浏览网上有关纪念毛主席诞辰一百二十六周年的消息和文章。和往年一样,主流媒体反应平淡,而红色网站上此类消息与文章几乎铺天盖地。这些年,广大基层民众与红色组织每逢毛主席忌日、诞辰和清明节,自觉行动起来,纷纷以不同形式深切表达对毛主席的无限怀念。
红色网站上有关纪念毛主席的消息与文章数量最多。许多知名专家学者和红色网友撰写的纪念毛主席的文章,内容充实,论述客观,感情真挚深沉,史料丰富宏阔,读后既让人深受感动,又让人获益匪浅。
我们这里近些日子天气一直不好,阴云笼罩,时有寒风,偶尔夹杂些零星小雨。有事的人们,不顾天气寒冷依然不停地奔波忙碌,无事的人们呆在家里四门不出,安享室内的温暖。
前些年,在我们西南十里之外的一座山顶上,不知谁树立了一尊汉白玉毛主席挥手雕像。这实在令我喜出望外。只要在家,隔不了几天,我便和妻子一起驱车来到树有毛主席塑像的山底下,沿着尚未硬化的一条崎岖山路,迤逦而上。然后,来到毛主席像前,把在山上采集的野花奉到毛主席像前,深深三鞠躬后,绕着毛主席塑像转上几圈后,再慢慢走下山去。
这尊毛主席塑像坐南朝北,底座正面刻有“为人民服务”几个红色毛体大字,底座后面刻有毛主席生平事迹。底座东面,刻有毛主席著名诗词《沁园春·雪》,底座西边刻有尚未正式发表我早在网上就已经看到过的毛主席晚年词作《诉衷情·赠周恩来》。塑像下面是一块铺着地板砖的小场地,场地北面有几层同样铺有地板砖的台阶。毛主席塑像西北面树有一根不锈钢旗杆,鲜艳的五星红旗一天到晚随风飘扬。
两天前,我对妻子说:再过两天就是毛主席诞辰了,我打算再去祭拜主席一下。妻子说:看天吧,真要下雨下雪了,那条路很泥泞,上去很困难。我说:小雨雪没啥影响,真下得大了,咱就在家里那尊毛主席铜像前祭拜一下吧。妻子点头同意。
今天天一闪明,我就早早打开窗户观看天气。嘿,真是天随人愿,居然是晴的,并且清得透彻,没有一丝云。我高兴地对妻子说:好了,我们可以上山了。天晴得好里很。妻子瞅我一笑,高兴地说道:这不随了你心愿了?我点头说道:那是,那是,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冥冥中带给我们的。
吃过早饭,已经快八点了。屋外忽然起了风,并且越刮越大,直有四五级样子。妻子禁不住抱怨说:好端端的天,咋就刮起了风?我说:有风不怕,只要不下雨雪。
九点半左右,我看风力不减,便对妻子说:你不去了吧,风大,怕你的头受不了。妻子八年前患脑瘤,在北京做了开颅手术。手术很成功,但留有后遗症,刀口处值不值就发疼。谁知妻子听了我的话,不满地说:嘿,一点风能吃人了?你都不怕,我怕啥?看她态度坚决,我只好说:那你穿厚实一点,尤其要把头部护好。
简单收拾完毕,正要出发,妻子的电话忽然响了,是二姐从北京打来电话。二姐说好长时间没见面了,很想回家看看。随即,妻子便和二姐视频起来。谁知她们一说就没个了,直直说了将近一个钟头。好容易二姐说孙子闹着要出去玩,这才恋恋不舍挂了电话。我对妻子说:准备好了吗?妻子说:有啥准备的,走吧。
屋外的风依然很大。走出屋门,顿感衣服格外单薄,无孔不入的风立马渗进衣服空隙,刀子般剐蹭着皮肤,隐隐间凉彻骨髓。我对妻子说:你不要去了吧,风确实很大,怕你受不了。妻子白了我一眼,随口说道:你是铁打的,我是泥捏的,走吧!
看妻子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我释然一笑,说道:那就上车吧。
穿过人流车流穿梭如水的街区,我们很快突出重围,走上了集镇外人车疏朗的马路。不一会儿车子便走上了那条宽阔的快速通道。虽然时值隆冬,天气却几乎没有与时令相适应的过分寒冷。外面风声呼啸,车内却暖洋洋的。温馨的阳光隔着车窗透进车内,热乎乎的,给人的感觉犹如阳春三月。道路两边的梧桐树上依然挂着疏落的枯叶,在寒风中片片飘然而下,它们在空中打着旋儿,到处飞舞。路上飘落了不少树叶,车轮碾在上面发出细碎的声响。也有成堆的树叶,在寒风中绣成团儿随风翻飞,偶尔有一两片蝴蝶般飘落车上,旋即又在风力作用下飞向它方。
车行不到十分钟,我们便来到山底下。我在路边停了车,和妻子一起走下来。此刻,风力似乎小了点,但依然刮得脸疼。我戴上了事先准备好的耳帽,妻子更是围裹一新,除了两只眼露在外面外,其它地方全部包裹着。那条山路像是刚刚碾压过,不再像以前那样坎坷不平,但路面依然没有硬化。走在上面新垫的泥土上,多少有点绵软之感,不很垫脚。山上到处都是枯枝败叶,几无一多少生气。这山上很难看到几棵常青树木,偶尔出现一棵两棵,很让人感到新奇珍贵。往年早些时候,我和妻子还有其他朋友,喜欢在秋天来山上采野菊花,随意品尝柿子树上自生自落无人采摘的柿子。那份快乐感觉,真有几分朴实美妙的田园诗意。此刻,放眼望去,满山之上尽是萧疏。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枝干既不挺拔,也不粗壮,更无虬枝盘桓,充溢着诗情画意。它们只是略强于一般灌木,了无生气地横斜在高高低低乱石林立的山坡沟壑里,让人不自禁地滋生出无限凄凉之意。
好在,山顶上有毛主席的塑像在,有塑像边那面猎猎的国旗在。那是我们此刻心向往之的地方,也是我们此行必须要到达的目的地。因此,周围萧条的景物并未使我们颓丧失落。我们不停地向山顶走去,每走一会儿,便在豁亮处驻足仰望山顶,远观毛主席的挥手塑像,心想:毛主席依然在昭示我们,努力攀登,继续前进。终有一刻,你们会脚踏绝顶,一览众山的。
随着持续攀爬,我和妻子早已气喘吁吁,脊背发热,微微有浸汗感觉,身子不再因寒冷而畏缩,倒有点热乎膨胀起来。刚上山时刺人的寒风,此刻也给人以柔和之感,吹在脸上也不觉难受了,反给人一种隐隐越越的舒服味道。我扭头问妻子:累吧?妻子呼哧呼哧喘着气,含笑说道:累,但暖和多了。
终于,我们如愿以偿,把山顶踩在了脚下。我对妻子说:一路上,野菊花几乎不见踪影,怎么办?妻子说:今年天旱,山上的植被比往年这时候差远了。我说:你在这里等一下,我到远一点的地方看看吧。
我向毛主席塑像东边搜寻过去,踩踏着厚厚的枯草,躲避着灌木丛的斜拉横拽,衣服在树枝的拉扯下不时发出嗤嗤的声响。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荒草和灌木丛中发现了几点金黄的色彩,那正是我要寻觅的野菊花。虽然野菊花的枝叶已经近似干枯,可野菊花依然光彩照人。我小心翼翼地扒开刺丛,把这些珍稀的野菊花慢慢采下来,轻轻将它们集在一起,形成一小把花束,折回到毛主席塑像前。我把花束轻轻放在塑像前的平地上,风依然很大,为防花束被风刮走,我随手捡了一块石块,轻压在上面。然后,整理衣冠,取下耳帽,对着毛主席像深深三鞠躬。妻子紧跟着也走到塑像前,郑重而深情地三鞠躬。鞠躬毕,我们绕着塑像转了两圈,我又情不自禁地轻声吟诵起《沁园春·雪》和《诉衷情·赠周恩来》来。
顺着毛主席塑像前往西南走,穿过一道槽型山地,便是另一个小山峰。刚刚铺就的石板小路,蜿蜒伸向那座山峰。我和妻子沿着石板路往西走过去,走上那座小山峰,驻足一看,山峰的西边又是一处稍长一点的槽型山路,山路尽头又是一座小山峰,上面正在搞什么建筑。我掏出手机拨通电话问一个熟人,他说:你不知道,那是在修一座观景台。这座山要系统开发,这是刚开始,后面的工程量还大着哩。因为老远看去,工程建设还不到一半,我对妻子说:咱回吧,天冷。等建好了再来看。妻子点头同意,我一看时间,已经过了十一点,也该回家了。
回身再次经过毛主席像时,我再次驻足仰望着毛主席昂然挥手的熠熠风采,内心起伏难抑。这些年,在生活中不管什么时候,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只要想到毛主席,心中无形中就有了力量。无论在网络上还是书籍文章中读到有关毛主席生平事迹的文章,只要翻开《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年谱》、《毛泽东文集》,顷刻间万事就有了主张,浑身就有了力量。
实话说,生活中不顺眼不顺心的事太多,太乱,太让人憋气。有时候难免有灰心失意之感,然而每每这个时候,我就会吟诵毛主席诗词,阅读毛主席著作和毛主席的传记、年谱,内心的雾霾刹那间一扫而空。
我在心里告诫自己:毛主席虽然离开了我们,可他的思想犹在,他的精神犹在,他开创的宏大事业的根基犹在,只要我们牢记他的教诲,自觉自愿且坚定永远地沿着他指引的路线勇往直前,小而言之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有希望的,大而言之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更是大有希望的。
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2019/12/26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