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美韩人教授528逐条质疑韩国“天安”号调查报告
“没有爆炸痕迹,却发现爆炸体……难以理解”
美国琼斯霍普金斯大学徐才正教授质疑政府天安舰调查结果
2010.05.28.15:47吴东善(音)
旅美学者徐才正(音)教授28日接受和平广播“今天开放的世界”(栏目)采访时逐条反驳联调团对天安舰沉没原因的调查结果,政府和军方的反应值得注目。
在美国琼斯霍普金斯大学任职的徐才正教授这天就联调团认定天安舰沉没原因为北韩鱼雷近距离爆炸,指出:“鱼雷一旦爆炸,就会发生三种现象:出现破片、产生冲击波和泡沫喷射效应。不过,联调团压根未提及破片部分。这是非常重大的部分。”
徐教授指出:“如果按照联调团发表的那样超过200公斤的巨大爆弹爆炸的话,天安舰到处都会嵌入破片,应该能够发现那些痕迹。”
他还指明“(鱼雷)设计的常识是,让破片向四方飞散,对作为目标的舰艇造成某种窟窿而损害……说是鱼雷爆炸导致舰艇沉没,可舰艇的船体没有窟窿、没有破片,是无法理解的。”
徐教授对冲击波也提出了疑问:“鱼雷爆炸时给舰艇以最大打击的其实是冲击波”,“250公斤左右的鱼雷在6米距离内爆炸的话,给接触面形成的压力最少达到5000PSI。一般的住房仅受到5PSI都会倒塌,而(宣称舰艇)遭受的压力是其1000倍之多,到这个程度的话,天安舰几乎得弄瘪,可联调团公开的照片中断面过于干净,与冲击波可能导致的那种断面相差太远。”
至于泡沫喷射效应,他说明是一种迷信。“舰艇不是因为泡沫喷射效应半破,90%是因为冲击波遭到破坏的,泡沫喷射效应约占10%”。他断然否定说:“250公斤炸药在6~9米距离爆炸的话,泡沫喷射效应会有多大?我计算了一番,答案是30bar左右。家庭用的浓缩咖啡机都有15bar左右,(算出的压力数值)是它的2倍至多4~5倍,天安舰被那点压力断成两截是不可能的。”
作为结论,徐教授指出:“凭泡沫喷射效应,天安舰那样的军舰是不可能断折的,而要是为了出现那样的泡沫喷射效应有250公斤炸药爆炸的话,会发生巨大的冲击波,天安舰就得粉碎,却一点没有那种痕迹。”
徐教授对军方说明是关键证据的北韩鱼雷残骸也从根本上提出了疑问。
他质疑:“发表说是在水中海底找到了鱼雷残骸、推进器、螺旋桨。若达到能发现庞大铁疙瘩的程度,正常情况是与此同时找出数千、数万份破片、铁块”,“可是,怎么会单单发现庞大的铁疙瘩推进器,却未能找出其周围本应一起发现的金属碎片、破片?这是难以理解的。”
徐教授还说:“天安舰没有爆炸的痕迹,却据说发现了爆炸体,是难以理解的。”徐教授这样的发言与我们社会接受“爆炸体=关键物证”(看法)的氛围有相当的距离。
徐教授还说:“如果联调团的发表是正确的,天安舰应该被撕裂得粉碎”,“看看调查团公开的那些照片,举柴油机房为例,内部状态干净,接面等全然没有裂开迹象,附着的器具也一点没有留下震动的痕迹,甚至连一个附着的扬声器都原样保留”,说明难以理解。
对美国的反应,也提出了忠告:“美国并未这样断言‘是北韩干的’,而是这样使用间接的说法:信赖韩国政府‘认为是北韩干的’发表结果。”提请(人们)要注意。
" ... "
,
10.05.28 15:23 10.05.28 15:47 (ohds2002)
28 < > , .
, " . , . . " .
" " " 200Kg " .
" " " , " .
" " "250kg 6m 5000PSI . 5PSI 1000 " .
. " , 90% 10% " . "250Kg 6m~9m 30bar " " 15bar 2 4~5 " .
" , 250k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关文章 金正恩靠什么粉碎美韩“北侵野心”朝鲜卫星前的众生相朝美交易,谁输谁赢网友揭秘:“朝鲜出事了”谣言是这样诞生的金正日17年治国路——“按照领袖的思想和意图推动革命和建设”2012,毁灭或重生朝鲜人民所展示的力量,我被深深震撼文锋:从那些被有意或无意歪曲和忽略的朝鲜事实真相说起学者笔谈:朝鲜变局与中国的立场金正恩给李明博“下马威”?叶劲松:资本对朝鲜的攻击及怎样看待朝鲜韩国政府为什么如此嚣张?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