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关心房价,谁的工资就白领!
谁在关心房价,谁的工资就白领!
在房价高企的年代里,多少人或者成为了房奴,或者在成为房奴的路上。福利房没了,商品房来了。房价涨涨落落,心情起起伏伏,谁想拥有房子,谁在关心房价呢?
先看看专家、学者们是怎么说的。
我国城镇居民有20%的高端群体,他们今年挣多少钱不影响住什么房子,所以他们的住房消费能力对收入不敏感、无弹性。
另外有20%-25%的人群属于低收入群体,其住房消费能力也对收入不敏感、无弹性。
剩下50%左右的群体对住房消费需求强烈,这个群体年龄在28岁到40岁之间,他们属于高敏感、高弹性的群体。(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准)
什么是对房价高敏感、高弹性的群体呢?
城市中的人群大约分为三大类:一大类是完全具有住房支付能力的人群,他们不管是租赁还是购买住房,都具备自行解决住房的条件,无需政府的帮助,房价几乎与他们的生活无关。
第二类人群是完全无住房支付能力的人群,他们也从来就不关心商品房房价,再低价的商品房他们也买不起。如果要关心,他们只关心政府如何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而绝不是关心商品房房价。
真正关心商品房房价的是第三类人群,他们是不完全具备住房支付能力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无缘享受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但又没有足够的住房支付能力。目前这部分人群是市场中的主力。(地产理论家任志强)
民众的感受如何呢?
在城镇人口人均收入的正态分布图上,高收入、低收入的位于两端,其间的大头是中等收入者。现在,作为中等收入主流的白领们为了房子,正在成为挨宰的“大头”。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关心房价的50%的中间群体,正是年龄在28岁到40岁之间的都市白领们。
高收入的,不在乎价格;低收入的,有政府保障;中收入的,自求多福吧。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中收入者何去何从?
中国青年的一项调查显示,69.7%的人认为,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是政府最该着力解决的问题,但同时有59.8%的人认为高房价影响最大的是中等收入群体。一方面,中等收入群体同样难以承受高房价,另一方面,政府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却无法顾及到这个群体。
“现在的房价,中等收入者很难承受。”在银行工作的小陈在调查中说。他现在月收入8000元左右,如果要在北京四环买套90平方米的房子,至少也要90万元。也就是说,如果他不吃不喝,房价也不再上涨,也要10年才能给自己置个家。
估计到时买了房子,也快成神仙了。
购房者的负担日趋加重,中等收入者目前的还贷费用已占到家庭收入的50%。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这是一个警戒线,如果进一步加息,买不起房的人会更加买不起。在2007年国家5次加息后,2008年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加息肯定会有,只有3次或5次的问题。
中等收入者,或者说都市白领,为了房子,未富先老、未老先衰的故事在他们身上,在不同的城市,在不同的时间上演着。
一半的工资交银行,白领;一半的工资来糊口,没领。
这就是高弹性的中等收入者的尴尬。被任志强看了笑话也罢,被老婆孩子笑话也罢,日子总得过呀。调查显示,仍有56.0%的人坚信,只要愿意,政府能够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控制住房价。
这些政府都知道,只不过还没做到。明天还要工作,洗洗睡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