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别让民生蒙“怨气”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温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温总理和网友在线交流时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至今还是较低的,“也就是1500块钱左右”;“我深知,他们心中还有不平,他们生活还有困难。”

  

  
  所以,百姓心中有不平,有怨气,是客观存在。承认还是不承认,正视还是故意无视,是真假马列主义的分水岭和试金石。承认和正视,是负责任的态度,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现在的问题是,百姓的怨气是怎么产生的,百姓心中的不平是怎么产生的。想起关于“价格改革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承受能力”的论述。刚看到这句话我非常不理解,改革,天大的好事,以造福人民为目标,不是减轻百姓负担就是给贫穷百姓发钱,都是与百姓幸福密切相关的事。还没听说过面对幸福有承受不起的事。能带来幸福的事还需要考虑百姓的承受力?

  

  
  那只有一种解释:所谓的“价格改革”对普通百姓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它不是增加百姓负担就是意在榨取百姓利益。由此推及另外的一些“改革”,也都在说“要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众的承受能力”。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一说“改革”就危及“低收入群众”的利益?为什么一说“改革”就让百姓害怕?这难道是正常的吗?都说“不是双赢的生意不是好生意”,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一句:总是让百姓害怕的“改革”不是好改革?

  

  
  以上所说很容易落入贫富差距和“仇富”之类的老套。为了能够说明问题,我们来换一种思路,我们做个极端的假设:现在全中国人民都成了亿万富豪,大家都成了富人,也就没有了“仇富”的可能。那么,还会不会有怨气和不平呢?我想仍然要有的。虽然大家都是富人,但只要仍然存在不公平不正义的现象,比如有功不赏有罪不罚,重罪轻罚微功重赏,同工不能同酬,或者,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非常傲慢,非常无礼,非常歧视,一部分人粗暴地取消另一部分人的发言权,而且习以为常,如果是那样的话,我相信怨气和不平仍然会产生的,发展到一定程度,甚至可能危及到稳定。

  

  还是温总理说得好:“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不公平不正义,就会产生怨气,就会有不平,因此就会影响稳定。民生,不仅是让百姓吃饱穿暖有房子住,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还应该消除不公平不正义的因素,把导致百姓怨气和不平的隐患消除在萌芽之中,这才是对“关注民生”全面的理解。那种以为人们物质生活提高了,就不应该有怨气、就不应该有不平的想法,只适用于猪,当猪吃饱之后就会快乐地哼哼。可是人是有感情的,是有喜怒哀乐的,是要讲人心所向的。有思考能力的人还经常想要用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所以,即使有一天全国人民都成了亿万富翁,只要存在不公平不正义,百姓仍然要产生怨气和不平的,何况,我们现在远不是人人都成亿万富翁的快乐盛世,所以,别让民生蒙怨气,这一点至关重要,万万大意不得,因为“国之命在人心”呢。

标签:百姓   怨气

条留言  

给我留言